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为人们打开了一扇神奇之窗,网络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学习,提供给人们海量的信息和资源,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身处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学生获得了比过去更大的学习空间,基于网络的学习方式不断地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认知、情感、思维与心理,尤其是对校园里的学生。本文通过网络文化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阐述,论述了针对网络影响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已经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使得网络空间治理也变得更加紧迫,“网络戾气”便是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概念、原因及影响这三个层面对网络戾气进行详细概述,然后阐述了高中学生群体中常见的网络戾气现象,最后从政治学科特点出发,提出融合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完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发展辩证思维,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强调权责对等,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鼓励多元交流,培养学生的包容心态等五项对策,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良好品德、价值观念以及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与和谐。  相似文献   

4.
人类文明迈人21世纪,我们迎来了互联网信息时代。网络已日益成为人们了解世界、掌握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人们越来越习惯从“网上”获取信息。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6年1月发布的第1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数量达到11100万人,其中18—24岁的青少年学生比例最高,达到35.1%。这说明学生群体已成为我国网民的主体。网络时代的网络文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认知、情感、思想与心理。特别是接触网络最多的青少年学生。当前,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和参与上网,让网上的有用信息积极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他们做到上网有益,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加强对青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虚拟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信息资源的普遍使用,网络虚拟社会促使社会文化经历一场巨大的文化变迁,催生出一种新型、新质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这种文化迅速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领域,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思雏方式.青少年群体对于新生事物天然的认同感使得他们在充分享受网络文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被其阴暗丑恶的一面诱惑着.本文试图通过探析网络文化对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影响,提供有力的引导策略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促进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晓婷 《考试周刊》2011,(4):174-175
现代教育技术正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网上丰富的信息和查找、获得方式的便捷,给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网络不仅仅开拓了教师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教学素材,也使他们看到了利用网络,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这种状况正在逐步地改变着教师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挑战与机遇: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是网络普及化的世纪,是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并存的世纪。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大学生是一个活跃的群体,在一定的意义上,也是一个前卫的群体,他们是最早接触网络和“触网率”最高的群体之一,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但网络的便捷,双向,复制,剪接和粘贴着功能又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发挥网络的优势,钳制网络的不足,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胡萍英 《教师》2013,(36):23-23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将人们带人了全新的网络时代,精彩纷呈的网络文化正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也改变着学生的生活。网络中那绚丽缤纷、神奇莫测的虚拟世界对小学生尤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致使一些学生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电子终端设备的更新换代,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伴随着人们对于网络技术的依赖性,语文水平却在普遍下降,学生作为网络上的庞大群体,其语文水平也呈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成绩,同时也对其他专业的学习带来了影响。语文教学越来越不被重视,这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利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弘扬。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改变当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现状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试着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网络的发展为学校教育带来极大便捷,也将人们的生活、工作带入一个全新的空间,人们在这个空间里可以快速地获取知识与信息,并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交流。网络让教育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逐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变化、行为方式等。青少年学生是最大的网络受众群体,网络为教育带来进步和快捷的同时,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88):163-164
初中学生正值人生青春期,他们大多被父母宠爱着甚至溺爱着,没有经受过艰难困苦,再加上网络的冲击诱惑,使得一些青春期学生养成了思想懒散、好逸恶劳、心理脆弱、叛逆无道的恶习。面对这样特殊的群体,只有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98):27-28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了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网络流行文化在学生中间盛行。网络文化本身具有快速性、开放性、共享性的特点,对于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网络流行文化在中学生群体中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他们的语言习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网络语言本身具有创新性,但也存在不规范使用的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吸收网络流行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充实高中语文教学的外延,让学生语言学习的形式更加丰富,并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层面受到有效熏陶。  相似文献   

13.
苗珍 《河南教育》2004,(5):18-18
青少年学生群体作为网络的受众主体之一,不但是现有网络的积极登录者,信息的接受者与扩展者,同时也是新的网络空间的开拓者。他们改变、创造着网络,同时网络也塑造着他们,并且随着由“电视人”到“电脑人”的逐步升级转换,网络异化现象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获得各种便利的同时,人身与财产安全也因为网络陷阱而受到威胁。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由于缺乏辨识能力,在网络中往往暴露出安全意识缺失的问题。而通过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网络世界。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和信息高速公路等要素构成的互联网将人们带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日益成为科技、文化、教育等传播的重要载体,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人们意识到:网络带给我们的并非全是福音。网络已经引发和正在引发社会、家庭、学校诸多的焦虑。青少年学生是多种年龄段中接受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最快的群体,他们是上网的主体。处在童年阶段向成年阶段过度的青少年学生,由于辨别信息的能力有限,极可能成为网络时代不健康信息的最大受害…  相似文献   

16.
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作为一项伟大的科技发明,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另一方面,网络也给儿童的成长带来诸多消极影响,使得他们在网络中极易迷失自我,出现道德失范甚至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本文通过我县2012年山区儿童上网情况的调查数据,了解山区儿童在网络道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金民芳 《中学教育》2003,(10):34-35
当今世界 ,多媒体和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 ,一方面 ,它快捷地传播着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迅速地改变着世人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 ,另一方面由于它的开放性、交互性 ,各种思想意识形态冲破了时间、空间、国界的限制 ,以一种新的传播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一、目前青少年学生上网的现状和主要活动内容由于多媒体和网络的迅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 ,正以数倍的年增长率成为网络的主要群体。根据我校对高中学生的调查 ,上网的学生几乎达到 10 0 % ,他们中只有少数的人在利用网络做正当有益的事 ,而其…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学生群体是一个最容易也最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中国网民中25%以上是学生,他们是社交媒体的主要应用人群,社交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在教学环节中融入社交媒体,通过质性研究与问卷调查方法,深入探寻社交媒体给教育教学活动带来的影响,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并逐渐形成了网络文化。高校社区作为互联网集中的地区,其文化建设也必然会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高校社区文化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网络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网络正在以其巨大的威力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接触网络的孩子们也越来越多。但专家们早已经说过,网络也是一柄双刃剑。利用得当,可以给你的工作、学习带来极大的方便;利用不当, 却会让你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