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部分推荐了40首必学诗词,其中辛弃疾的词有3首。辛弃疾的词充满豪情万丈的爱国主义英雄气概,教学中教师可将辛弃疾的必学诗词与另外两首词组成群文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品鉴、探源,深刻感悟辛弃疾词作的爱国主义情怀,探寻英雄之志的源头,为学生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进 《文教资料》2007,(25):51-53
南宋伟大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一生写下了许多爱国词作,这些词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后人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作品、主题、生活经历等方面论述了辛弃疾为国家民族命运担忧,为国家前途着想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了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对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局面的强烈不满和对投降政策的批判以及对抗金斗争的高度赞扬;表现了抒发深沉的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辛弃疾的词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  相似文献   

4.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辛弃疾诗词创作的主导倾向,使其诗词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其政治思想中“民为国本的仁政思想,抑制豪强的法制思想,节用宽民的理财思想”亦具有先进性和积极意义。遗憾的是,忠君观念却成为极大消极因素,阻碍了他复国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在与辛弃疾同一时期的词人中,和辛弃疾词风相近的爱国主义词人还有陈亮。陈亮与辛弃疾交谊甚笃,曾同游鹅湖,同饮瓢泉,长歌相答,纵论世事,“话头多合”。称得上是辛弃疾的第一知音。由于二人人品、气节相类,词境、格调相近,故他们之间的诗词唱和也最多。  相似文献   

6.
贯穿辛弃疾全部词作的基本思想和主线,就是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辛词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辛弃疾与苏轼相比,有英雄与学士之别。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史上,南宋时期的辛弃疾是个杰出的爱国词人,《稼轩长短句》中不少优秀词篇传达了他力主以战去战,统一祖国的心声。辛弃疾词所表现的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应该继承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辛弃疾被定位在是一位抗击“外国”,“异族”侵略的爱国主义词人这一层面上,他的词中“补天裂”“整顿乾坤”的呼咕比比皆是,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但是辛弃疾还有他的另一面-他同时又是一个不为大多数人理解的伟大孤独。因为他厌恶平庸,他有着强烈的功名意识,他渴望自己短暂的生命能够迸发出耀眼的火花。他把自己的雄心壮志与满腔激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愤郁倾注于词中,表现出一种强烈而独特的个人主体意识。这正是稼轩词千百年来震撼无数读心灵引起强烈共鸣的最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继承和发展了苏武开创的豪放词风,把豪放词风移植到爱国主义沃土之上,使豪放词得到了很大发展。辛弃疾词中那漾溢着的豪气,那“大气包举”的品格,把调的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贯穿于辛弃疾词的基本思想是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坚强信念.反映收复失地的意志,揭示抗金志士壮志难酬、请缨无路的深沉的悲愤,揭露与控诉南来统治集团投降误国之卑劣行径是辛弃疾词的思想情感主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就是辛弃疾用豪气饱蘸泪水铸就的不朽词章,这词章是伟大战士奏响的时代的号角,跳动着抗金英雄独特的经历,独特的思想,以及…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是南宋的一位主要的爱国词人。其爱国词篇慷慨沉郁,表达了词人为国家兴亡而痛惜的感情,对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对南宋朝廷缺少英雄、不用英雄、不图恢复中原的憎恶与感慨,表现出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现仅就其中三首略加分析,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赵善括是南宋杰出文学家,诗词文均工,也是南宋宗室词人的代表。在他现存的四十九首词中,交游词占有一半,有与辛弃疾、章甫、等人唱和词,还有送别友人词、祝寿词共三大类,其中与辛弃疾唱和最多,二人词风骏迈豪爽,颇为相似。赵善括在与友人唱和酬赠之间,表现出其渴望收复中原及其壮志难酬的爱国之心。  相似文献   

12.
刘克庄豪放词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传达出的疏狂性格 ,既是对辛弃疾、陆游豪放词的继承 ,也与莆田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着重探讨刘克庄豪放词与莆田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南宋著名文学家陆游、辛弃疾,除了表现其爱国情怀的慷慨激昂的诗词外,还有一些表述人生哲理的诗词,这些作品表现了他们旷达、恬淡的人生态度,意蕴深厚,文采斐然,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词人。他继承了苏轼的传统,进一步把词从伤离送别、儿女闲情的藩篱中解放出来,表现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他也力求创新,力求突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弃疾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翠刻红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爱国主义词人,他生于济南,出生时,家乡已为金人占领,目睹了国破家亡的苦境,对沦陷区的北方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 辛弃疾二十二岁时,参加山东人耿京领导的抗金农民起义军,耿京被叛徒谋杀,辛弃疾带领五十人冲入敌营,生擒叛徒,投归南宋。 辛弃疾有恢复中原的大志和出众的才能,一生志在抗敌报国,反对投降妥协,因而他在统治集团中屡受打击、排斥,处境孤危,无法施展其才能,便把夙愿未酬的一腔悲愤寄托在词作之中。辛弃疾词中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是一本难得的、极其珍贵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6.
明代的著名学者杨慎在评论稼轩词时说过:“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评论它“为第一”,虽然有些过分,但是这首词在辛弃疾作品中,的确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的。我们认真剖析这首词,对于研究辛弃疾晚年的爱国主义思想,探讨稼轩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了解开禧北伐前夕宋、金的政治军事情况,都是极为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的众多作品中,爱国主义词篇是最典型、最著名的。其中有三篇被纳入到人教版初高中教材。但受到教材中单元导读的影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重心有所偏离正轨,违背教材编写者初衷。同时,无法解读出辛弃疾爱国词篇的经典意义。为解决以上问题,从而提出辛弃疾爱国词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陆游与辛弃疾同是南宋中叶最伟大的文学家,相同的时代造就了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留下了不朽的爱国诗词。他们的文学成就,不仅表现在爱国诗词上,也表现在他们所写的农村诗词上,表达了他们对农村生活和农民的感情。  相似文献   

19.
在辛弃疾600多首词作中,节序词的数量并不算多。但它们展示了宋代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剖白了词人强烈勃发的内心情感,是我们深入认识稼轩词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词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贯串于辛词的基本思想,是抗金复国的强烈愿望和建树功业的坚强信念。在这个基本思想统率下,密切反映时代的风雨,便成为辛词的一个突出特点。而在艺术风格方面,辛词不仅发扬了苏轼始创的豪放词风,大声镗鎝,沉郁悲壮,成为有宋一代壮词的旗帜,同时,还吸取了婉约派的某些长处,把有的词写得缠绵悱恻、哀怨曲折,体现出这位卓越的词人的多样风格和艺术技巧的娴熟,并借以表达他所要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