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化的科学教育,是以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为探索内容,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是从生活情境中得来的,所以,教育必须渗透到生活中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科学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的学习要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学习的内容上要联系生活、社会和自身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与活动并重。那么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让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呢?我试图从以下几方面来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3.
杨丽娟 《考试周刊》2012,(77):164-164
一、背景与学法分析 1.指导思想生物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课程.以“生活内容”为中心的教育,能使书本知识变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我认为科学也是如此.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那么新奇,吸引着他们明亮的目光,他们会对周围环境中突然发生的一些科学现象、事物及有趣的情景产生好奇心和关注,并有一探究竟的强烈愿望.幼儿园科技教育以培养幼儿基本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科技教育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其周围环境为基础,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生活教育是将教育融入生活,从生活出发进行的语文教育工作。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对人文领域的重要探索,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感知生活,认识生活,更好地生活。小学语文教育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在不断的探究中成熟,同时新的语文教育理念也更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碳含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低碳生活是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有效方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内容。在大学课程中添加低碳生活教育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增强社会责任感。本文对现代低碳生活教育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提高教育质量的办法,希望为教育工作者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樊敏宇 《考试周刊》2014,(53):190-191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从生活中来",即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操作材料等来自生活,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二是"到生活中去",即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在《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中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可见,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它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贯彻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找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挖掘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课堂”,  相似文献   

9.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把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他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物理来源于生活,那么物理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物  相似文献   

10.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精华。生活教育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生气勃勃的活的教育。在拼音教学中,要切实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以儿童生活为载体,在儿童的头脑中建立起一座抽象的汉语拼音符号与生活实际之间的桥梁,变拼音的小课堂为生活的大课堂,努力提高拼音教学的效率,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汉语拼音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在实施新课改的实践中,政治教师如何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呢?笔者认为,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情和法制观念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一切内容均来源于生活实际。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要重视教材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努力从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从生活中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求知欲。同时,只有解决好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豁然顿开,真正感受到政治课的魅力,才能突出政治课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罗世识 《广西教育》2014,(29):101-101
正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倡一切以儿童为中心,落实"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就是要求教师把"教"与"学""做"结合起来,让学生把课堂教学实践和实际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在生活体验中发现语文教学之美。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从生活细节出发,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探索,以达到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教育要紧随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注重学生生活本身的教育价值,即实现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成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受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学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往往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生活经验,因此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往往是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51):105-106
随着初中英语课程的深入改革,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化教学活动越发受到师生的青睐,这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都是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英语知识,在英语学习中感受生活的魅力,从而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进一步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效。  相似文献   

15.
数学属于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数学能为人类提供所需要的知识,同时也能有效推动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习和运用的过程应该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在此基础上加以创建具有生活特色的情境,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以更加直观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数学内容,并且扎实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适当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建可以激励学生逻辑思维的建立,提升他们深入思考的意识。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运用生活情境的实践过程,通过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正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明确提出了“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脱离生活的教育就失去了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只有教学向学生生活回归,把学生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只有真正正视了学生的人格培养与心灵的唤醒,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活力。为此,彭镇学校将《中学学科内容与学生生活整合的途径和方法》确立为课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学校学习生活意义的时代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学习生活意义受社会条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制约。我国学校学习生活意义的既有追求表现为在学习生活中强调学习的工具价值、强调学习的知识追求、强调学习的认识旨趣。这些追求是我国特定时期民族生存、政治稳定、科技力量彰显、学校教育制度本性等的必然产物。随着人类生存新挑战的出现、经济形态的转型、我国社会的转型、个人自由度的增加等现代社会历史条件的变换,当前我国学校学习生活的意义,应该突出以形成自主人为终极目的、以价值意识的形成为现实目标、以实践为依归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把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他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物理来源于生活,那么物理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应基于儿童经验,以儿童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学习经验为起点,联系生活实际。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努力践行生活教育理论,让数学教学从儿童经验起步。  相似文献   

20.
武金福 《学周刊C版》2014,(8):134-135
从基本理念上来讲,小学《品德与社会》就是回归儿童生活。要想实现这一理念.就必须要做到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实际生活又是儿童学习思想品德与社会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现实生活作为教育的源泉.结合儿童的实际生活来开展教学.不断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在此,笔者就对《品德与社会》的生活性来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