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望庐山瀑布》一课是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第七册21课《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学生在第12课《瀑布》中已学习了许多有关瀑布的知识。本教案设计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二”为主要教学环境,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点,在学习古诗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多种智能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望庐山瀑布》教学挂图和幻灯的出示黄勇挂图和幻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下面,就《望庐山瀑布》一课,谈谈教学中挂图和幻灯的出示。教学《望庐山瀑布》,一位教师运用了挂图和幻灯,同时以一盘处理过的古筝曲磁带(曲中加入了瀑布的声音)加工成...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一课的教学浅议□陈黎晖《望庐山瀑布》是一首精美的绘景诗。作者李白抓住瀑布的动态,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使之既能理解诗句,又能使语言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在教学中,我按古诗的内在逻辑及不同诗...  相似文献   

4.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第四册的一篇课文。教学本课,可引导学生通过“四读”(感知读、体验读、激情读、拓展读),探究诗意,品味诗情,鉴赏诗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科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一、充分利用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从编排体系上看,注重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有很多课文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望庐山瀑布卜一文,注意通过语言因素诱导学生分析鉴赏诗中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画面,使学生进入那兀傲高耸的香炉峰顶,豪迈奔放的瀑布急流等壮美自然景象的诗境之中,深切感受到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学们为生活在这样美好的国家感到骄傲自豪,从而升起一股热爱祖国…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课程。艺术的根本性原则,就是不能脱离生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老师必须联系实际,将语文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在将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老师必须将教材知识作为理论基础,从而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语文,感受语文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高效的学习中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从而真正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尤其重要的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语文“乐学”情感的培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内驱,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陈云 《教育艺术》2007,(9):60-60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和认知规律,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要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学好语文,须从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逐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快乐教学法,通过老师们的尝试与反馈,证明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快乐教学法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快乐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自主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端正的态度,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唐清雷 《考试周刊》2013,(44):34-34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一种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课程,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语文实践则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这种理念无疑说明了语文教学必须带领学生步入实际生活,促使学生对生活中的语文有深切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一、尊重独特感受,贴近生活实际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主要有二,即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人文教育以培养进步的现代人为根本目的。以往,老师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主要采用满堂灌的  相似文献   

12.
庐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是他50岁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相似文献   

13.
在交流研讨中学习,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实施赏识和情感教育,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内外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生活情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师应在学习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引导其感受,创造美。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也是多元的。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文化气息呢?在设计《望庐山瀑布》的课件时,我用色彩鲜明的国画勾勒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庐山瀑布图,让学生身临其境。课堂教学中,我看到孩子们情绪很高,便抓住契机设计了一个问题:“这么美的瀑布,你将以什么方式告诉你的小伙伴?”学生的主动精神被唤醒了。有的吟诗、有的作画、有的以歌代诗、有的以舞代诗……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潜能得到了充分开发,也实现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望庐山瀑布》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美,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诱发学生的表现欲,从而获得审美体验以及积极健康的情感;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得能力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张扬。总之,关注学生的情感,这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尝试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寻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通过一种全新的手段,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让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信息技术相融合,以探求一种高效、新颖的阅读教学模式。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因此需要后天环境的激发和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是如此。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  相似文献   

17.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课前导入、阅读中的问题以及各种形式的"兴趣课"等因势利导,创造一切可行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快乐中感受语文的无限魅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汉语是我国的母语,通过语文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未发挥出语文教学的意义,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受语文的乐趣,从而帮助学生爱上语文,进而达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长生 《甘肃教育》2014,(20):99-99
正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那么,教师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善于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语文的意义。思维  相似文献   

20.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感性、理性需要,创设与其相适应的情境,进而增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感受,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在教学中,能够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和理性思维,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