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但是,目前的初中语文作文中,大多数学生连草稿都不打,一遍完成,也从不加修改,很多教师没时间给学生批改,学生也不会去再读、再改,导致作文写了相当于白写,没有太大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在训练学生写作文的同时,注重对作文的修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会"改"作文,学会从修改中学习写作技巧,深化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张新生 《语文天地》2011,(20):22-2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老师先布置学生写作文,学生写好后,再由教师包揽,逐一批改。从标点符号,字词句段到篇  相似文献   

3.
课改中,小学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注重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精心指导,但一提到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这一话题,绝大多数老师都有共同的看法,你即使批改得再仔细,学生也只是看看等级或分数,看完了顺手就把作文本放入书包了,真是"白用功夫";也有的老师认为学生的作文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改出来的;还有的老师认为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这些看法或许有道理,但我认为作文批改,绝对是不可轻视的,正确而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文,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纵观古今,哪位名人大家不是修改文章的好手呢?如何批改学生的作文,怎样才能让学生改好自己的作文,一直是语文老师长期探索而又觉得较棘手的问题。传统的批改方法,老师伤神费力地"批",学生无可奈何地"改",批与改时常脱节,岂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怎样才能做到既"批"得巧,又让学生"改"得对呢?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正>针对作文批改现状:由老师一人改花费不少心血,精批细改的作文发下去,学生只看等级,很少关心老师批改的内容,这样,老师的批改成了收效甚微的劳动。俗话说:"诗文不厌改,佳作出苦心。"要想写出好文章来,必须进行认真、细致的修改。其实,修改文章的过程也是练习写作的过程。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作文修改,实施以读促改,进行"导改、自改、互改、悟改"四步系列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不失为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画家郑板桥有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老舍先生也曾说:"一篇500字的小文,我要考虑三天,头一天写了,第二天要改,到第三天还要改."上述说法对我们小学作文教学很有启迪,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不仅是学生写出来的,更是在教师精心指导下修改出来的.然而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对于学生作文的批改,许多时候都是教师一个人包干,很少考虑发挥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作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这恰恰是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一条修改作文的新路子,就是批改作文应该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7.
语文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读和写,多读多写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口头禅。写作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读和写,更离不开改,可以说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是一次作文训练过程的重要环节。写作指导的继续,是作文讲评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写后的得力指导,所以教师批改学生作文大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我感觉到广大语文教师存在重"写"轻"评"的现象。即学生多写,教师多改。这样学生成了写作的机器,教师也要背负上沉重的批改重担。久而久之,学生厌写,教师厌改。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很难得到提高。学生写的作文也是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毫无创新。《语文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新课标规定初中学生应该"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  相似文献   

9.
正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写作的目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作文评改的方式主要有教师的全批全改、重点批改、面批面改,也有学生的互改、自改等。但部分老师往往忽视习作的指导、讲评,或写几句不痛不  相似文献   

10.
<正>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这个"改",包括由老师进行批改、同学互相修改和自己进行修改,但主要是自己进行修改。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进行修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其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再反复多次修改,才能把自己写的文章中的语句、段落、情节修改好,使自己的文章生动感人。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转变观  相似文献   

11.
学生入学时,都认为自己会写作。通常会无所顾忌地涂鸦,并且很有自信地说出来给大家听。这些涂鸦,姑且称之为朦胧的写作,正是学生处于早期写作发展阶段的证据。有些老师会叫学生说说自己的涂鸦,并且请他们将自己的解释写在涂鸦下面。老师们需要利用学生对自己写作的信心,鼓励他们每天写作,学生便能迅速地学到“:如果我能把它说出来,我就能把它写出来。如果我能把它写出来,我就能把它读出来。”传统的写作指导强调的是制造产品。写作过程是学生对指定的题目写作,然后交出作文,老师再拿红笔评文章,圈改错误后打个分数。这种“指定题目——批改…  相似文献   

12.
<正>"三分文章七分改"。真正的好作文并非全靠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一个好的写作素材,只有通过具体的语言表达,并伴之于反复的精心修改,最后才能成为一篇好文章。那么,如何修改学生的作文呢?很多人都普遍认为,写文章是学生的事,而改文章是教师的事。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教师批改中太多地更换了学生的文字,不仅失去了宝贵的童真,也把孩子那最"自然的坦白"和最"清新的语气"都丢掉了。如果按教师的意愿去批改学生作文,势必造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更重要的是严重地扼杀了孩子的个性。要改变这种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作文教学,主要是学生写,教师改。只重视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而忽视学生对自己和同学作文批改的参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积极性被老师的辛苦劳动代替了。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语文教师要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自改作文训练,在培养自改作文能力的同时,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我批改学生作文一向很简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我不想因为自己的勤勉,做出越俎代庖的事情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契诃夫有句名言:"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红楼梦》就是曹雪芹这样一词一句斟酌出来的。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也前前后后改过7次。由此可见,改是多么重要!要不然,怎会有"三句两年得,  相似文献   

15.
正"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文章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反复修改出来的。习作评改是学生习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得很明确:"培养学生习作修改能力,在修改中得以提高习作水平。"但是,我发现目前的习作评改仍然是教师在唱主角。许多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批改学生的作文,他们用自己的眼光来欣赏学生的作品,教师也认为自己辛苦批改作文是理所当然的。然而,这种工作方式换来的成效并不高。教师包办批改习作,与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相悖的。所以,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习作教学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写",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评"与"改"。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创新,跳出熟悉的教学模式,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主动参与习作的"评"与"改"。  相似文献   

16.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正所谓“善写者不如善删者.善取者不如善改者”。可见,修改文章对于成就佳作是何等重要。修改是写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初中写作训练的基本要求。谈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改,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必须把教师从繁重的精批细改中解脱出来。叶至善同志在《父亲教我作文》一文中倾吐了这样的肺腑之言 :“父亲之所以不支笔给我改作文 ,原因也在于他改之后不是我们意思 ,不管是否比我们原意还好。尤其是‘为什么’我们不知道的话 ,对我们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这确是颇有见地的作文批改心得。叶圣陶先生曾说 :“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由此看来 ,作文批改关键点应在于启发学生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缺点 ,领悟作文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也就是说 ,在作文批改中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现出来。结合笔者及同仁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  相似文献   

18.
作文批改宜师生共同参与中学语文大纲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俗话说,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不会自改作文是学生的通病,而不会改作文实际上就是不会作文,这是作文出学9但差员的症结Z,。为了解决思个间回,我在课堂上引导...  相似文献   

19.
我批改学生作文一向很简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我不想因为自己的勤勉,做出越俎代庖的事情来.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契诃夫有句名言:"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红楼梦》就是曹雪芹这样一词一句斟酌出来的.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也前前后后改过7次.由此可见,改是多么重要!要不然,怎会有"三句两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等感慨呢. 习作修改固然重要,但修改的重任在于学生自己,而非教师.那么,教师在整个批改过程中究竟起什么作用?我的观点是:宏观把握!  相似文献   

20.
创新设想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老师出题让学生写,学生写好后交老师批改,这似乎成了千古不变的规矩。要是能改一改这一传统模式,也许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大胆地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操作步骤一、教师写下水作文。我在给学生布置作文任务的同时,自己也接受任务,与学生一道写同题作文。二、学生批改教师作文。我首先把自己写好的文章印出来发给每一个学生,利用一节课时间进行点评。本期话题:争气下面是我为学生写的下水作文,经过示范、点评,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话题“争气”的写作要领,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同时也起到了举一反三的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