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独特而又重要的文类。由于受到传统文化中“尊祖”、“重史”观念的影响,自汉至清的两千年间,传记作品的数量多不胜数。直到现在,传记文学创作仍兴盛不衰。然而相比之下,传记文学的理论研究却一直相对滞后。自1927年陈中凡先生所著的我国文论史上第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的问世以来,直到1996年顾易生、王运熙两位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出版,七十多年过去了,传记文学理论研究仍无系统专门的论著问世。俞樟华教授的新著《中国传记文学理论研究》(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2.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一生过得不平凡,也总爱从伟人的生活道路中寻找成功的秘密。这就是传记文学拥有广大读者的原因吧!可惜,建国多年来,我们还没有产生一部能与《居里夫人传》、《巴尔扎克传》、《拿破仑传》媲美的传记作品。打倒“四人帮”后,传记文学虽有起色,可是仍然存在着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许多传记缺少个性化的富于情趣的艺术描写。与其说是文  相似文献   

3.
传记文学在维吾尔文学中具有悠久的历史。18、19世纪在维吾尔族民间甚至兴起了一股传记创作的潮流并达到了其创作的鼎盛时期,《乐师传》就是这一时期维吾尔族传记文学的代表作。《乐师传》是研究维吾尔族音乐史、维吾尔语的发展史和文学史的重要文献。同时《乐师传》以独特的写作手法和写作风格专门记载了历史上的维吾尔文学艺术家,尤其是音乐大师们的传记,在维吾尔传记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人物传记是深受广大读 者欢迎的一种文体,国内的出版社每年都要出版一大批传记类图书,还有不少专门刊登名人传记的刊物,如《人物》、《传记文学》、《名人传记》、《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等。还有一批新闻纪实类刊物和故事类通俗读物,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之中。在人  相似文献   

5.
韩兆琦先生主编的《中国传记文学史》(以下简称《传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的出版,结束了中国传记文学“无史”的局面,本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令人遗憾的是,该书所表现出的过大的随意性,大大削弱了其学术价值。这种随意性主要表现在颠倒了传记文学的根本特征及某些不够公允的论断上。 看过《传史》的读者都会有一个强烈的印象:《聊斋志异》这部“借说鬼谈狐以浇胸中块垒”(《传史》)456页)的书,实属架空设幻之作,竟然被收进了传记文学史中。该书第8章第6节重点描述了作为传记文学的《聊斋》,并选登了三篇作为范本,篇篇写鬼神狐怪,荒诞神异。传记文学是以记载真实人物的生平事迹为其根本特征的,这是基本常识。如果连花妖狐怪都可以作传玉,那还有什么题材不可以算传记文学呢?无怪有人讥之为“新聊斋”、  相似文献   

6.
传记文学,是“传”和“记”的文学。一、传记文学的种类 1.传:有正传、别传、外传、自传、小传、略传(传略)之分。“正传”,有严肃作传之意,表示不偏不倚,一本正经、客观准确。“别传”则是表示有揣测的意味,素材多取之于轶闻轶事,有别于“正传”。“外传”示意非正式、非正规,近于“别传”。“自传”是自己写自己的传记。“小传”是简短的传记。“略传”(传略)则是比较简略的传记。以上这些个“传”,与文学联姻,便构成传记文学。  相似文献   

7.
现代传记文学有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传记文学研究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其行销现状却令人堪忧。东英吉利大学传记文学教授凯瑟琳·休斯(Kathryn Hughes)说:“如今的传记作者们处在一种‘维基焦虑’的困境中,若维基百科能提供任何相关信息,那传记该如何立足?”  相似文献   

8.
论传记文献的特征及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记是我们研究历史、评价人物的重要参考资料,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当前浩如烟海的图书文献中,传记文献占了一定的比例。但由于传记作为一类特殊内容题材的文献,及其多种体裁和多种写作方式的特点,使得传记文献的进一步分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正如《新大英百科全书》所说;“传记的分类是困难的。很明显,写传的方式多种多样,各样方式又往往互相渗透,因此至今尚无公认的标准对传记加以分类。”目前,我国主要根据写传的方法划为两大类:历史传记与文学传记(亦称传记文学)。(一)关于历史传记的特征,从研究的内容来划分,主要看…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新潮的涌动。报纸上具有新意的人物新闻不断地冒了出来,《人民口报》8月份以来登出的《做好“发展”大文章——著名乡镇企业家鲁冠球答客问》(8月13日)、《好主意也是紧俏商品何阳卖“点子”赚了40万》(9月1日)、《郭凤莲华西“拜师”》(9月21日)、《敢试敢冒敢闯——记河南新野水泥厂厂长赵志吉》(10月24日)……都令人眼睛一亮,开启心智。这里特意要提到的,是8月27日8版(文摘版)登载的题为《劳模宋炳虎辞职反响不一》的新闻,事新,写作手法也新。宋炳虎是个被誉为“老黄牛”式的先进人物。  相似文献   

10.
王仿子同志在《关于图书发行工作答客问》一文中,对新华书店的发行工作、出版社自办发行,以及图书市场竞争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提出了深化图书发行改革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花山文艺出版社为繁荣文艺出版事业,近几年来一直瞄准图书选题的主攻方向,以出版传记文学为龙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到目前为止,已先后出版了描写章乃器、程思远、胡愈之、马寅初等人的《著名民主人士传记丛书》,出版了描写赵无极、牛满江、陈香梅、陈嘉庚等人的《著名海外华人传记丛书》,出版了描写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人的《先秦诸子传记文学丛书》,出版了描写刘胡兰、雷锋、王杰、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读故事、学英雄丛书》,出版了描写贝多芬、歌德、凡·高等人的《世界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12.
新闻出版署负责人就《出版管理条例》答本刊记者问问:《出版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月1日正式施行,请您谈一谈《条例》在当前颁布具有什么意义?答:《条例》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新闻出版部门“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努力完成“...  相似文献   

13.
今年8月份,《新闻通讯》开辟了“答读者问”一栏,回答了两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一)什么叫“倒金字塔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在世界客属第15届恳亲大会期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吉隆坡会见归侨作家、福建省亚洲研究所研究员张永和并一起进餐。张永和向马哈蒂尔赠送了由他撰写的长篇传记文学《马哈蒂尔传》。马哈蒂尔高兴地接过书,并称赞说:“张先生为了马中传统友谊的发展,做了一件好事呀!”张永和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以写作世界风云人物传记著称于世,尤其是对亚洲各国的政治领袖有自已独到的研究,共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人才     
延安出版的《中国青年》,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篇文章,一篇是冼星海的传记,一篇是何其芳的传记。当时,中央青委的负责同志提倡写一些人物的传记来教育青年。我们知道,青年人是喜欢看引人入胜的传记文学的。有不少青年人就是受了人物故事的鼓舞,而走上革命道路或献身于科学事业的。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也有个如何宣传人才的问题。现在不是出现一门“人才学”吗?人才学是应运而生的,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而生的。贵州有两个青年人,写了一些论人才问题的文章,开始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他们就自己刻钢板,到处印发,后来《人民教育》登出来了,才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新闻工作者应当支持他们,使这门学科得以确立起来,使新闻学和人才学并肩作战。  相似文献   

16.
《张颔传》的成功,至少一半得益于使用了访谈体闫文盛(以下简称"闫"):韩先生您好,今天访谈的重心是《张颔传》,一个大的主题背景,是您的传记文学。我知道迄今您已出版了三部传记作品,除《张颔传》外,另有《李健吾传》和《徐志摩传》,我认为这三部传最能体现您的文学风范。可以说是您此  相似文献   

17.
他们终将向我道歉———韩少功答本报记者问(摘自《中华读书报》1997年1月8日)萧夏林问:现在张颐武指责你的《马桥词典》是“从形式到内容”“全盘照搬”帕维奇的《哈扎尔辞典》,有的报纸还指责你“剽窃”和“抄袭”,这成了全国文坛的轰动新闻。事态还在进一步...  相似文献   

18.
一、问与答问:什么饼不能吃? 答:铁饼。问:什么伞不能打? 答:降落伞。问:什么马不能骑? 答:鞍马。问:什么球不能拍? 答:铅球。问:什么门永远关不上? 答:球门。问:什么枪能把人打跑却不能把人打死? 答:发令枪。问:什么叫“评论”? 答:没话找话。前面的问与答,是抄来的。最后一个问与答,是本人杜撰的。把报纸的“眼睛”和“旗帜”——评论说成是没话找话,话是说得“损”了点儿,但冷静想想,我们写的(准确点说是笔者自己写的)大多数评  相似文献   

19.
最近,读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校点本《两般秋雨盒随笔》,发现该书的标点有不少地方欠妥。现举数例如下(括号内的数码是该书的页码) (一)又陈洪范问林艾轩祭酒:“圣人之于天道如何?”答云:“恰是恁地未悟。”复问魏聘君国录……(《儒作禅语》118) 此处举林艾轩答语,是说林语回答的模棱两可,不清楚。断句应为“‘恰是恁地。’未悟,复问……”“未悟”的应是陈洪范。如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中国记协俱乐部里,记者和诗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兴致正浓时,记者问:“诗人今年几岁?”答曰:“千岁,鼻祖五千岁。”诗人问:“记者今年年庚几何?”答曰:“记者今年九十九。”这一问一答很有意思,幽默、实在而又不玄乎。“诗人千岁”隐喻我国最早的诗歌专集《诗经》已有千年的文明史,“鼻祖五千岁”系指五千年的文明史。然而“记者今年九十九”也是有根有据的。记者,即新闻记者。在我国最早出现“记者”一词的日期是1905年3月10日上海《申报》,一篇题为《论今日各国对中国之大势》的文章中。从1905年到2004年,正好九十九岁。1905年以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