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大学生受教育权保护中的法律程序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充分实现和保护要求高校建立正当的管理程序。学生受教育权受到侵害后的法律保护不仅要有事前救济,而且也应有事后救济。校内听证制度和完善的申诉制度是保证学生参与权实现、进行校内救济的有效渠道。有限的司法审查介入高校内部管理秩序是大学生受教育权利保护的最终途径。  相似文献   

2.
从近几年高校领域的法律实践来看,许多对学生开除或退学的处理决定显然已经直接剥夺了公民受教育权的案件都被法院以不属于受案范围为由而驳回.我国法律在高校学生受教育权的保护上,缺乏明确的规定.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为保障高校学生受教育权,需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救济制度,并通过法律明确司法审查对于高校管理的合理介入,以充分保障我国高校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管理行为不仅涉及学生的人身权、财产权,最重要的是涉及学生的受教育权。保护学生受教育权必须建立学生管理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这不仅是高校管理法治化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然而高校的教育权不同于一般的行政权,必须为司法审查与高校办学自主权划定界限。借鉴国外重要性理论,涉及学生受教育权的管理行为属于重要事项,应纳入司法审查;不涉及学生受教育权的管理行为属于非重要事项,属于高校办学自主权范围,不接受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4.
受教育权被认为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受到各国宪法的高度确认和保护.而审视我国教育法律,高校学生"受教育权"尚存法律盲区:规范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实体规则缺位,确定剥夺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立法的层次偏低;保障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程序规则缺失;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途径存在瑕疵;大学生有"受教育权",但无诉讼救济权等.鉴于此,要完善法律体系,避免法治真空;要健全我国的诉讼制度,将受教育权的终极关怀贯彻到底;要超越特别权力关系学说,坚决执行法律保留原则.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教育法庭制度是为保障学生特别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之平等受教育权而设立的,在保护学生的平等受教育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学生受教育权的保障涉及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以及教育教学专业性事务,对其进行司法审查在我国常常引起较大的争论。本文主要分析加拿大教育法庭的性质、受案范围、特点、运作机制等,希望对建立我国学生的受教育权救济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试论大学生权利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晋 《高教论坛》2005,(1):135-137
大学生权利的保护是实现教育法治的迫切课题,法治精神和权利至上理念要求学校管理尊重和保护大学生个体权利。大学生权利受侵害的突出表现是受教育权、公正评价权、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利受到侵害,需要通过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途径得到切实保护。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司法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受教育权不客侵犯,而实践中侵害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现象屡见不鲜。鉴于此.引进司法救济制度,平衡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的充分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司法救济制度,对促进“依法治教”进程和宪政改革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受教育权被认为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受到各国宪法的高度确认和保护。而审视我国教育法律,高校学生"受教育权"尚存法律盲区:规范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实体规则缺位,确定剥夺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立法的层次偏低;保障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程序规则缺失;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途径存在瑕疵;大学生有"受教育权",但无诉讼救济权等。鉴于此,要完善法律体系,避免法治真空;要健全我国的诉讼制度,将受教育权的终极关怀贯彻到底;要超越特别权力关系学说,坚决执行法律保留原则。  相似文献   

9.
受教育权被认为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受到各国宪法的高度确认和保护。而审视我国教育法律,高校学生“受教育权”尚存法律盲区:规范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实体规则缺位,确定剥夺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立法的层次偏低;保障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程序规则缺失;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途径存在瑕疵;大学生有“受教育权”,但无诉讼救济权等。鉴于此,要完善法律体系,避免法治真空;要健全我国的诉讼制度,将受教育权的终极关怀贯彻到底;要超越特别权力关系学说,坚决执行法律保留原则。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我国现行立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状况,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权的权利性质既是一项宪法权利,也是民事权利,提出义务教育权的司法救济方式应包括民事救济、刑事救济、行政救济,并且当受教育权在普通诉讼得不到救济时,应该能得到宪法的救济,我国还应完善受教育权的宪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法治原则、权利救济等理论与现有的相关法律规定,可将高校纪律处分争议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考虑到高校内部秩序的维护与学术自由及诉讼成本,司法审查限于退学处理、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等严重影响学生受教育权处分争议的法律问题,不审查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葛新斌 《教育学报》2005,1(6):23-27
所谓“高校学生身份处分权”,是指高校依据法定事由剥夺学生的法律身份及其受教育权利的一种管理权力。与旧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相比,2005年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在高校学生身份处分及其权利救济的制度安排上,体现了注重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法治精神。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主要不足之处,则在其排除了学生寻求司法救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刘立 《培训与研究》2003,20(3):51-54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是国家基于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精神,根据未成年人犯罪治理的特殊性而制定的科学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对实施了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必须立足于教育和保护。只有将未成年犯的权利保护、教育管理、处罚矫正及其福利工作等各个环节结合起来,实行综合治理,并且减少未成年犯刑事司法成分,适应未成年人司法的非诉讼化发展趋势,才能扩大并深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符合现代行政法治精神。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对行政章程和规范性文件的适用方式,使其实际上拥有了对除行政法规以外的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权。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要以附带性审查为主要模式;赋予人民法院对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权;撤销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后,对具体行政行为要作相应处理;确立有效的诉讼管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的司法审查在应对行政法解释上呈现出疲弱状态;权力机关的监督制度或缺乏明晰的程序制度,或囿于权利之空缺等原因而难以实现违宪审查。基于法治、宪政的需要,对行政法解释的宪政审查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所突破。从形式法治到实质法治,实践人民主权,设立宪政委员会、突破传统司法审查框架以及赋予公民宪政程序权利,实现对行政法解释的宪政审查,进行推动权力的分立与制衡,才能更好地实现法治、宪政的理想。  相似文献   

16.
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造就了我们在法律思维中对"法有限、情无穷"的顶礼膜拜,表现在司法实践中,依然存在"比附援引"的类推思维。罪刑法定原则的理念是限制权力、保障权利,从而最大可能地排除刑事司法中的恣意与专制。形式法治和形式合理性是实质法治的前提与保障,为了保护民众的预期,在当下追求刑事法治的进程中,仍然应该捍卫罪刑法定原则,信奉形式法治和形式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公务员权利保障法律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个奉行民主法治的国家,应保障对公务员权利侵害的救济。国家公务员无论是外部权益受到侵害,还是内部权益受到侵害,都应当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济。遗憾的是我国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缺失:不仅外部救济缺乏严格的程序规定和相关标准,而且在内部救济途径申诉控告程序方面也只是作了笼统性规定,缺乏适用机制,更没有引入司法审查制度。在我国人权保护写入宪法的背景下,必须从制度上完善对我国公务员权利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多起高等教育受教育权侵权事件曝光,高等教育受教育权的保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当前我国法治发展所处的阶段特征,因此尚未对高等教育受教育权的保护进行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明文规定。面对这一现状,文章以陈春秀高考冒名顶替事件为例,从高等教育的法治发展与高等教育的治理现代化的角度,分析高等教育受教育权的本质是平等,且高等学校学生的学籍是高等学校学生享受高等教育受教育权的身份基础,这一身份的真假、存废均直接影响受教育权的公平实现。要想维护高等教育受教育权平等的实质,必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学籍恢复的制度空间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法院对“司法强拆”的申请的审查包括对征收决定的实体性和程序性审查,实体性审查包括是否超越权限、遵循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合乎比例,重在约束行政机关克服怠惰和恣意,依据公益和补偿的法律授权,作出不掺杂其他目标、事实清楚的合理的征收决定;程序性审查包括行政机关是否满足被征收人的受告知权、听证权和知情权,旨在克服行政意思决定的单方性,真实有效地保护私主体一方的利益,提高行政效能。法院的裁定不仅仅为被征收人及其财产权获得公平的对待和补偿,而且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