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专利创造性判断的客观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遵循整体原则是使判断趋近客观的必要条件。实践中,经常出现不顾整体原则而导致创造性判断的结论错误的情况。本文试图从具体案例出发浅谈创造性判断中的整体原则。  相似文献   

2.
专利创造性判断客观化研究是在判断中引入客观性因素,为主观判断提供支持和参考,使判断的结果更趋进能真实反映人类科技的进步并且使判断具有相对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通过研究影响创造性的客观因素以及创造性判断司法案例,本文构建和验证了能反映影响创造性的各因素和创造性判断结果之间的模型,为专利创造性判断、专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国家和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政策和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介绍专利创造性客观化的内涵和研究意义,指出在实质审查中专利创造性客观化是通过创造性判断的客观化实现的,并结合具体的审查案例讨论在创造性判断的客观化中两个重要内容:创造性判断主体客观化和创造性判断方法客观化,并分析两者对于创造性判断客观化的显著意义和指导作用,进一步反思目前在发明专利实质审查的创造性判断客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审查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分析探讨了"与适应症和作用机理相关的药物化合物发明专利申请的创造性判断",摸索出了较为客观、严谨的创造性判断方法,无论从作用机理还是适应症的角度考虑,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解决了审查实践中的争议焦点,并对此类专利申请的创造性判断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现有专利申请的创造性判断过程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进而影响创造性评判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的问题,从大量生效的复审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法院终审判决等案例中选取N件有代表性的创造性案例,找到共同的创造性判断影响因素,对有创造性和无创造性结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和论证得到影响因子,并对各个指标进行权重测量,应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创造性评判模型,实现专利的创造性辅助评判。  相似文献   

6.
刘钦峰  董润丽  刘昆 《现代情报》2013,33(3):154-156
创造性检索是判断专利申请是否具备创造性以及预测授权前景的参考依据,本文基于对《专利法》和《专利审查指南》有关创造性判断原则和基准的理解,以机械类专利查新为例,探讨了对比文献为同领域现有技术、不同领域现有技术时创造性的判断方法,以及发明的用途及预期效果对创造性判断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三步法为创造性判断的常用方法,但简单机械套用容易误判发明的创造性。通过具体案例围绕技术问题在发明创造判断中的作用从技术问题的提出、技术动机和技术启示两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法律思维和技术判断两个方面,分析阐述了发明创造性评判过程中法律思维运用的实质和技术判断的过程,并进一步从创造性评判过程中最接近现有技术的选择、公知常识的认定和本领域技术人员三个方面分析了其两者之间的结合,以从法理层面上规范审查思维,从技术层面上强化技术认知,从而使得对发明智慧贡献的判断更加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9.
在审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包含方法特征的产品权利要求,对于此类权利要求的创造性判断一直存在争议。本文结合一个案例的创造性审查过程,思考和比较了产品权利要求中制备方法所起作用存在的两种观点,从技术层面对该类型权利要求的创造性判断过程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制备方法对产品结构实际限定作用的判断和认定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选择创造法     
二、科学性的判断 创造性不等于科学性,科学性不能代替创造性. 对创造的科学性主要从下列9个方面进行判断. 1.创造的原理要有科学理论根据 创造性设想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知原理的创造性设想;另一种是未知原理的创造性设想.已知原理的创造性设想,其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对原理的创造性应用和原理载体的创造性设计上.未知原理的创造性设想,其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假设上和对假设的大胆验证上. 已知原理的创造性设想,属于先认识、后创造,有创造的科学依据,创造的把握较大、成功率较高. 未知原理的创造性设想,其假设还没有得到证实,缺乏理论指导,虽然创造性很强,但成功率较低.判断一项创造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无科学根据,主要针对这种未知原理的创造性设想.  相似文献   

11.
包含效果参数特征的复杂产品权利要求的创造性审查,应当遵循创造性审查的一般性原则和判断方法,站位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整体上把握发明构思,分析效果参数的影响因素,厘清效果参数特征与产品的结构/组成特征的相关性。本文通过具体复审案件的创造性判断过程为例,分享了合议组的审理思路和考量因素,对该类发明的创造性审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创造性评述"三步法"中第三步判断技术启示的基础,它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是创造性判断的核心和难点。本文作者以一个实际案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重点论证了客观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从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出发,对于客观评价发明是否具备创造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专利创造性的定义和判断标准、比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欧盟、日本)与我国对专利创造性的判断标准,认为我国发明专利创造性标准过高,影响创新活动的社会效益。从事创新活动应当对专利法和审查指南关于创造性的审查标准进行反向理解,为创新活动提供思路和研究方法。专利制度通过创造性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间接传达了保护创新的制度价值,创新活动需要汲取专利法和审查指南关于创造性的判断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专利审查实务中,通常采用"三步法"来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是否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创造性。由于"三步法"的三个步骤依次推进、逻辑关联,共同构成判断创造性的基本过程,正确选取最接近的对比文件应当是"三步法"适用的前提。本文从两个具体案例出发,阐述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选取对判断发明创造性的重要性,以及当遇到最接近的现有技术选取不适格时,代理人应当具有的答辩思维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创造性审查是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中的重点,而“三步法”则是创造性评判过程中最主要使用的方法。本文从一个具体案例出发,分析三步法判断过程中对于“结合”的判断,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专利创造性判断很难避免受到判断者个人主观倾向的影响,如何避免主观化,使得创造性的判断尽量客观,是专利创造性判断的一大难题。本文试以审查实践中碰到的实际案子为例说明专利申请文件中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的撰写对创造性判断的影响,探究如何更加客观地进行创造性评价。  相似文献   

17.
二、科学性的判断 创造性不等于科学性,科学性不能代替创造性。 对创造的科学性主要从下列9个方面进行判断。 1. 创造的原理要有科学理论根据 创造性设想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知原理的创造性设想;另一种是未知原理的创造性设想。已知原理的创造性设想,其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对原理的创造性应用和原理载体的创造性设计上。未知原理的创造性设想,其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假设上和对假设的大胆验证上。 已知原理的创造性设想,属于先认识、后创造,有创造的科学依据,创造的把握较大、成功率较高。 未知原理的创造性设想,其假设还没有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创造性判断的局限性,基于TRIZ理论提出一种新的创造性辅助判断法——"矛盾法"。该方法首先确定最接近现有技术,之后基于与最接近现有技术的区别来确定发明解决的技术矛盾,然后通过TRIZ工具来分析本发明解决该技术矛盾所用到的发明原理,最后根据所确定的发明原理、技术矛盾和技术手段判断本申请是否具有创造性。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论述"矛盾法"的可行性以及优缺点。认为"矛盾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创造性判断的客观性,其可作为现有创造性判断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判断涉及诸多因素,是发明实质审查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发明构思是判断创造性的内在依据和标尺,应当贯穿审查过程的始终,以便从整体上客观地对发明进行考量和判断,保证审查思路清晰,走向明确、准确,本文从继续审查概念与发明构思内涵出发,结合审查实践案例,浅析在继续审查中应当立足发明构思以便保持对发明整体清醒认知,避免被意见陈述书中的争辩意见带偏,以期有助于提高审查效能。  相似文献   

20.
基于系统观视角,创造性作为判断的对象及客体,是一个由区别技术特征等要素表征的系统。专利创造性判断过程是一个由系统输入、系统输出、转换过程构成的评价系统,其中内部转换过程遵循法律判断的一般规则,表现为法律推理,遵循三段论原理。客体的系统性决定了对其判断方法需要系统性、整体性,因此专利创造性判断方法应是整体评价。基于中国实践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我国专利创造性判断客观化程度比较高,其中技术效果、普通试验能力、创造力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最终判别结果,对整体性判断有显著影响。因子分析发现我国专利创造性判断主要影响因素可归属创新特质因子及技术起点因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