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我国已经由有关机构发布实施了一系列股票交易法律、规则,并规定了公司信息披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还存在不少不规范的现象,损害了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也使广大投资者蒙受了许多不应有的损失和风险,因此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
企业法律风险贯穿企业运行始终,一旦发生法律风险,往往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构建科学完善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是中石化集团的迫切要求.结合中石化集团法律风险防范机制,阐述了法律风险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影响,介绍了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的原则、基本内容和运行机制,以期对中石化集团法律风险管理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公路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形成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提出了公路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实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范的现状,借鉴国际先进国家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批露规范进一步研究探讨,保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5.
创业板市场设立目的在于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然而,由于创业板证券市场上市条件相对宽松,上市公司质量更难以保证,而且上市公司自身的风险也相对较大;创业板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易产生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等问题,市场风险大于传统证券市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治理风险也不容小觑.我国创业板市场已经明确提出监管必须以信息披露为本,这就决定了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创业板运行机制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在我国创业板市场和上市公司的现实条件基础上,提出了从企业内外部监管和法律法规等角度来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风险管理贯穿于公司经营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在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以及其他风险,这些风险会导致民营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处于不确定性而使公司蒙受损失。针对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以求最大限度避免、减少和化解民营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7.
李金峰 《大众科技》2006,(8):156-157
文章在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担保黑洞存在的原因及危害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担保黑洞存在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提出了控制上市公司担保黑洞风险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灰关联度的两阶段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灰色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一个基于灰关联度的两阶段财务风险灰色预警模型。第一阶段以"典型ST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指标为参照,提出了财务风险评分的灰关联度算法,得出的财务风险评分值可对上市公司当前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第二阶段以财务风险评分为复合指标,构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的灰预测GM(1,1)模型,通过该模型可对非ST上市公司未来会计年度财务风险进行预测,由此可在预测到的财务灾变之前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以免上市公司进一步"ST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公司治理理论,以2007~2014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分析了管理层持股对公司诉讼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公司涉诉的可能性越低,涉诉的频度和严重性越低;(2)所有权性质对管理层持股与公司诉讼风险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相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诉讼风险越低.研究结论在我国上市公司推进股权激励计划的背景下有现实意义,为民营企业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促进管理层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降低公司诉讼风险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企业的研发活动与股票市场的互动关系,一直都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话题。采用2007-2017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研发投入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机制,结论表明:(1)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显著增加了下期的股价崩盘风险,且研发投入的崩盘效应仅存在于过度研发的上市公司。(2)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会显著抑制研发投入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正相关,而管理层持股比例并未影响研发投入的崩盘效应,可见大股东监督机制有效,而管理层激励机制失效。(3)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通过现金持有和避税两种渠道影响股价崩盘风险,且研发投入的崩盘效应仅在聘请非四大、现金持有量较低以及非高新技术的上市公司中显著。结论拓展了股价崩盘风险的相关研究,丰富了研发投入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也为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和防范研发投入引起的相关风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酿酒行业2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基于BP神经网络研究了现金流量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构建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2.
文章深入研究如何管理国有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对企业法律风险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分析了企业法律风险成因和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架构。对法律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科学管理,才能实现国有企业的良性运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小企业法律风险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分析和诊断我国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企业领导对企业法律风险的认知和重视态度、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企业业务流程的合规性、法律培训、必要的法律事务开支等将影响企业法律风险。建立了测评监控企业法律风险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建立法律风险预警机制、加快推行中小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立重大经营活动法律审查机制、加强法律培训等防范和控制企业法律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来越严重,它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出发,着重研究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从而找出相应的治理对策,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以期对投资者等相关利益方规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风险,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利用CDM模型,将风险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分为研发投入、技术产出和绩效提升三个过程,分别考察风险投资在技术创新三个阶段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以深入研究风险投资提升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绩效的机理。对2012—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活动的实证分析表明.风险投资参与能够显著提升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绩效,其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风险企业提高研发强度和提高商业运营能力实现的。实证分析结果还显示,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非发明专利数量的提升作用显著,而对发明专利数量的增加无显著影响,这表明风险投资对风险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并购战略是现代公司实现快速扩张和多元化经营的重要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公司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并购战略来实现公司成长.并购可以创造不同现金流,从而分散了收入波动的风险,股东财富就可能增加.但并购也给公司带来许多问题,如管理模式冲突、文化差异或高额债务,这些问题增加了公司风险.本文从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和总风险的角度探讨了并购战略对主并公司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在并购前后的风险差异显著,并购后公司非系统风险和总风险都显著下降,但系统风险有小幅上升.本研究发现,公司的风险变动绝大部分来自非系统风险变化,这对我国公司内部管理水平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介绍了有关信息披露准则对上市公司风险信息披露的要求,然后分别分析了招股说明书本身风险信息披露的特点,以及按照信息披露准则分析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在对二者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共同点和差异,为上市公司风险披露方法的改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朱丹  潘攀 《中国软科学》2022,(3):173-182
在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加形势下,银行作为最重要金融机构,其风险承担行为将直接影响企业投资效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采用上市公司季度数据,同时从表内和表外分析了银行风险承担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还探讨了经济不确定性下银行风险承担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银行是提高表内风险承担水平,还是提高表外风...  相似文献   

19.
以14家家电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回归模型,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负债经营与每股收益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家电类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状况,并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企业价值,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产融结合型上市公司运营效率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上市公司参股金融企业的规模逐渐增大,在此背景下,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引入风险因素构建了产融结合型上市公司效率评价体系,对2001-2009年的产融结合型上市公司进行了效率评价,实证结果表明,产融结合型上市公司的运营效率较低,风险因素降低了公司运营的效率,同时,参股不同类型金融企业的效率值也表现出了不同特征,因此实体产业上市公司在产融结合的过程中,应慎重进入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