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们通常认为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认为教师是一个知识宝库,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教师理应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在社会上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但是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看,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更恰当。这样就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动者,而教师的责任只是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学习。这一点也是我们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精髓。 作为一名教师,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准不是有多么渊博的知识,而是有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好的知识的本领,也就是说,一名优秀的学者不一定就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教师…  相似文献   

2.
如今的课堂,已不是教师简单的把准备好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会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基本技能。但是很多教师只把“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口号挂在嘴上,“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旧存在,主要是老师对学生还不信任,而事实上,正处在六年级的学生无论是从知识经验的储备,还是从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等方面他们都已相当丰富,最适宜教师放开,把课堂还给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董琦 《河南教育》2004,(10):25-25
人们常把师生之间知识量的比例关系形象地比喻为“一桶水”和“一杯水”。意思是要教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教师本身必须要有“一桶水”的知识储备,才能居高临下,深入浅出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笔者以为,教师的知识储备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决定语文教学成败的惟一因素。要想培养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就必须  相似文献   

4.
历史课的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直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求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这一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把全新的教育观念带入历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把课堂还给学生,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5.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优秀的教师从不把知识当作米粒喂给学生,让学生吃一粒,算一粒,而是把知识当作良种献给学生,让学生种一粒,绿一片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课堂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机械被动的教学模式还在普遍使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力求把知识讲深讲透、滴水不漏,把学生当做知识的贮存罐,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在校心理焦虑、高分低能、厌学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7.
(一)要关注课堂结构。讲课教师是怎样安排复习旧知识,又是如何导入新课的;如何把旧知识激活,再向新知识深入,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并调动起学生探讨新知欲望兴趣的;是怎样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师本人技能特长,联系学生实际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是怎样指导学生练习巩固、总结本课、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或埋下伏笔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因此,教师的教应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向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把“教”转化为“学”。  相似文献   

9.
给学生一把“金钥匙”石嘴山市二中汪荣荣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让他们手中握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  相似文献   

10.
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汲取,主要是在课堂上,因此,教育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把书本上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呢?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听课兴趣是关键,有了兴趣,学生们就会主动地汲取知识,  相似文献   

11.
地方性知识与知识进步的两个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性知识(local knawledge)是与普遍性知识(universal knowledge)相对应的学术概念,它不是狭义地指某个地城或某种具有地方特征的知识,而是一种新型的知识观念和价值取向。在人类社会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进程中,人们领悟到,从地方性知识向普遍性知识的进化是知识的进步,同样,从(貌似)普遍性的知识向更高层次地方性知识的进化也是知识的进步,这两种进步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知识变迁视野下的教师角色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不同知识观的支配,教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是确定的,教育教学过程就是确定性知识的传授过程,学生的学习则是对确定性知识的理解、接受和掌握,教师的职责在于传授这种确定的知识,以维持现有秩序。不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不确定,教育教学过程是不确定知识的获得过程,学生的学习在于促进自己的能力提高与心理发展,教师的职责是在帮助学生获得不确定性知识的同时,自己获得不确定性知识,从而推动并引领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在知识观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转变的教育现实中,迫切需要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知识管理的实质是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知识管理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两个方面。把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幼儿园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把幼儿园建成学习型组织;注重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学习;积极建构知识共享机制;重视知识创新并有意识地应用创新知识。  相似文献   

14.
针对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本体的主动式知识系统OPKS,以促进知识的利用.OPKS以主动式知识服务为基本思想,以用户知识需求为驱动因素,通过用户知识需求模型描述用户知识需求的决定因素.利用本体描述异构知识源语义,利用本体映射实现异构知识源互操作.通过用户知识需求与知识源匹配找到所需的知识,主动提供给用户.采用UML对OPKS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采用Java语言进行实现.某研究所应用表明OPKS能提高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课程多维标准实质上是明言知识与难言知识及其相互转化的要求。明言知识和难言知识应是波兰尼explicit knowledge&implicit knowledge最好的本土化对译。难言知识先于、优于明言知识,难言知识处于学科课程发展的关键部位。课程既是明言知识系统,也是难言知识模块。学科课程资源要素的开发,大都涉及一个关键问题:如何使明言知识与难言知识相互转化。素质教育是发展和增益主体素质的教育,人的素质发展过程就是难言知识—明言知识—难言知识的螺旋转化过程。学科课堂教学的功能就在促进这种转化的加速和深化。  相似文献   

16.
如果我们把哲学的理路划分为理论哲学理路和实践哲学理路,那么,原本的马克思哲学便是一种对于作为理论哲学之最高发展的主体性哲学之超越的现代实践哲学。正是马克思的现代实践哲学奠定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实践哲学倾向。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看来,生活认识和理论认识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认识,也不能简单地将一方还原或归结为另一方,但它们之间是互为关联的。理论认识归根结底是派生于生活认识,从而依赖于生活认识的,因而,人不可能认识生活之外的东西,即便那些不实在的或根本不可能变为实在的东西,它们也源于生活。生活认识不仅为理论认识提供了基本的经验,而且为理论认识对自身困难的克服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参照。理论认识有科学认识和哲学认识之分,科学认识是可以得到普遍证实的客观知识,哲学认识是人们的一种生活范导或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企业知识管理的共享机制与知识树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要建立企业知识管理的共享机制,本探讨了在网络计算的环境下的知识与知识共享应用,分析了知识共享的机制,构造了企业知识树模型,分析了知识共享的条件、困难和激励机制,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共享,通常,激励的方法包括知识薪点工资制度(按知识的灰度不同设置薪点,灰度越高薪点越高)和其他的常用的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8.
论知识观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讯时代人类知识形态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体现在:知识思维从科学理性思维到文化理解思维;知识性质从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到知识的文化性、境域性和不确定性;知识的类型从以单一的科学知识为总体到复杂、多样、丰富的文化知识。知识不仅以发现的方式生产,更以个体自我建构的方式生产。  相似文献   

19.
教学知识管理研究现状及其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管理逐渐成为各个领域关注的焦点。在教育领域中,教学知识管理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管理尤其是有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学知识管理的突出特点在于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从而实现知识的流通、增值和拓展,促进知识创新。知识管理对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专业成长以及运用理论眼光审视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教学知识管理的深入研究,也有利于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促进教师接纳新的知识理念、改良现行教学机制,形成学习共同体,采用新的知识评价制度,推动新一轮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教学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知识本质:内在、开放、动态——新知识观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知识观即人们对知识的观念与看法,它包括知识的本质观、价值观和知识习得观等。在本质上讲,知识内在于人的主观创造,是建基于客观性上的主观构建;知识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知识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各门知识之间有着广阔而丰富的生态关系;知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动态认识。确立内在、开放、动态的知识本质观对于教学改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