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到峰峰《也谈“陈式太极拳源于洪洞通背拳”吗?》一文,很高兴。峰文经过对比发现陈家沟留传的《拳经总歌》和《一○八式长拳谱》与山西洪洞通背拳,动作名称和定势基本相同。这点,我们的“发现”恐怕是一致的。然而,峰文的结论:“洪洞通背拳很可能是源于陈式太极拳的一个支流”,我们的意见就不同了。 分岐在出发点上,即“陈家沟陈氏九世陈王廷创编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太极长拳一○八式”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2.
李秒丰 《精武》2008,(3):23-25
引言:遵化位于河北境内,京东150公里,燕山脚下,属唐山辖。遵化旧辖三县称洲,后复县制,今为遵化乃县级市。遵化乃武术之乡,太极拳在遵化有长短拳之分,十三式(太极拳)分为三节,共90式(也有称88式的),称为短拳;太极长拳共四节108式,重复动作较多,所以在遵化有“长拳不长,短拳不短”之说。遵化的太极拳及太极长拳,皆由本乡人士姚馥春先生所传。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是一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喜爱。但可惜的是,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陈家沟的太极长拳已经失传。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陈式太极拳与洪洞通背拳拳理、拳谱、《拳经总歌/论》、传承人等几方面的对比研究后发现,目前在山西流传的洪洞通背拳就是失传的太极长拳。考虑到太极拳与戚继光32势拳法的关系以及太祖长拳在明代的地位、太祖长拳的技法等因素,认为太祖长拳对太极拳的形成有间接但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文章提出了将太祖长拳、洪洞通背拳、戚继光32势拳法(或戚家拳)等拳种结合起来进行太极拳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太极五星锤”是清末民初武术大师李瑞东先生,根据太极拳师祖杨露禅大师所传的搬拦锤、指裆锤、撇身锤、栽锤和肘底锤五种锤法,在陈式和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的太极拳套路,具有刚柔相济,上下相随,技击性强等特点。整个套路分为春、夏、秋、冬四路,熔太极、八卦掌、形意拳于一炉,对习练者要求有较高的腰、腿功夫,且有较高的锻炼价值。  相似文献   

5.
曹骋 《集邮博览》2012,(6):66-67
格陵兰岛邮政于2012年3月和5月共发行四套新邮,其中3月21日发行一套,5月7日发行三套。 北欧八国自2010年开始直至2014年期间每两年联合发行一套以"北部海岸"为主题的邮票。作为北欧成员的格陵兰岛于3月21日发行一套邮票,共2枚(图1),面值分别为8.00丹麦克朗和9.50丹麦克朗。  相似文献   

6.
周瑞萍 《精武》2009,(5):12-13
跟冷先锋师傅学习陈式太极拳及国家竞赛套路不觉已有一年了,早在2005年的夏天,一次大型的太极拳观摩表演中,他的徒弟们在表演太极拳(陈式56式竞赛套路,当时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套路,只知道是太极拳,是后来学习才知道的),是一项集体表演,他们当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把一套太极拳表演得淋漓尽致,刚柔相济,快慢相间,  相似文献   

7.
陈氏太极老架式(亦称大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创。他在陈王庭创编的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零八势长拳一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编排成现在流行的老架一路、二路(亦称炮捶)。一路拳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二路学以刚为主,刚中有柔。两路拳相辅相成,互为其根,直至达到刚柔相济、浑然一圆。本篇介绍的是老架一路。其特点是: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丝劲为核心,动作以腰为主,节节贯串;一动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运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发劲的松活弹抖,完整一气。练习…  相似文献   

8.
解读陈正雷     
为了推广太极拳,给太极拳练习者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在“郑州陈家沟太极拳馆”成立一周年之际,由陈正雷先生倡议,河南省武术协会、焦作市体育局、陈家沟村委会等大力支持的2004中国陈家沟太极功夫精英赛于2004年8月15—17日在河南郑州商城饭店举行。此次大会以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新架一路、56式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精要18式、陈式太极剑为主要竞赛内容,兼及其他各式太极拳,共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秘鲁等国家和祖国港澳台地区及内地的30多支太极拳代表队、300多名运动员参加。  相似文献   

9.
云南 《武当》2014,(8):21-22
每当提起杨式太极拳的源流,就有人大言不惭的大放厥词,说杨式太极拳是从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衍化而来,其根据就是因为杨露禅当初去陈家沟找陈长兴学拳,拜长兴为师,学的就应该是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相似文献   

10.
2006年8月17日,来自国内外的三百多名太极拳爱好者会聚河南郑州,参加了为期三天的陈家沟太极功夫精英赛。 这次大赛,是由河南省武术协会主办,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郑州陈家沟太极拳馆承办的。河南省武术协会主席张振河、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婕应邀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在简短的开幕式和武术表演之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参加了传统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新架一路、陈式56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传统陈式太极剑,以及太极推手等项目的比赛。这些参赛选手中,有七八岁的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11.
瑛子 《中国集邮》2001,(2):38-38
随着中国钱币发行史上第一枚塑料纪念钞的问世,人民币的发行品种进一步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至目前为止,中国人民银行已先后发行了5套纪念人民币、建国50周年纪念钞、迎接新世纪塑料纪念钞、以及第二套人民币纸分币、第四套人民币四联体、第四套人民币八联体、第四套人民币三十五联体、第四套人民币10元四联体、第四套人民币50元四联体、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竖三联体和建国50周年纪念钞竖三联体等款式和内容多种多样的联体钞。  相似文献   

12.
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1.实地测定部分:为华东、华北和中南地区七省一市省一级长拳类武术运动员,以及上海体院武术队队员,武汉体院运动系武术班学员,共142名。2.录相分析部分:1981年全国武术比赛长拳类各项目中,成绩在前十名男、女运动员所演练的40套长拳类套路实况录相。二、研究方法1.以比赛长拳类套路作为测试方法的运动形式(略)。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昊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5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现今人们主要是以陈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为主进行体育锻炼.为了让人们更好的学习掌握太极拳,通过对陈式太极拳与杨式太极拳他们两者的特点、作用、形成、内容的进行分析论述.以此让人们更好的练习太极拳,掌握太极拳之精髓。  相似文献   

14.
螺旋缠丝,纵放屈伸;一派大家风范,一路过关斩将;《武林大会》陈式太极拳擂台赛上,王战军轻松夺冠。王战军,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他的父亲就是当代陈式太极拳代表人物、四大金刚之一的王西安。  相似文献   

15.
000800 张树松男 70岁生日:1938,9,11 身高:167cm体重:70 kg所练拳种:初级长拳,陈式太极拳参加比赛:1984年省级比赛成绩:简化太极拳第一名座右铭:梅花香自苦寒来最喜欢的武林人物:顾留罄、冯志强通讯地址:214071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北  相似文献   

16.
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先师,与好友王兰亭等集多种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了李式太极拳(太极五星锤)。李式太极拳就是以太极拳的肘底锤、撇身锤、指裆锤、栽锤等法为基础,揉入太极十三势和八卦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创编而成。在动作和技击的方法上,吸收了上述各门拳术的手法,尤其侧重下盘功夫,以体松、缓慢、连贯灵活、以意念引导动作为基本原则,动作名称和姿势要领多取自于陈式和杨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以“理”为主导,认为明“理”,才能“势”正、“气”畅、“机”灵。 李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17.
<正>2023年10月28日,我们邀请到上海体育大学“一带一路”国家高水平武术教练员项目的学员代表团共五人,一同走进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省优秀传统文化太极拳传承基地”交流学习,开启武术研学之旅。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申国卿,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教师、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混元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刘霓,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王青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猿仙通背拳传承人李新平、“一带一路”武术文化行项目组成员及学生志愿者参加此次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8.
郭宝洪 《武当》2003,(9):16-17
懒扎衣拳式是太极拳拳理中“太极生两仪”中的第一仪,它上承金刚捣碓拳式,下连六封四闭拳式,是陈式太极拳的代表拳式之一。该拳式亦能完整体现陈式太极拳的技术风格和技击特点,是非常值得陈式太极拳爱好者探讨研究的拳式。  相似文献   

19.
陈发科于1928年到北京公开传授陈式太极拳,是近代陈式太极拳发展中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碑式的一代宗师。陈发科在北京近三十年的传拳授徒实践过程中对陈式太极拳有所发展与创新,增大了拳架动作的螺旋缠丝劲,创造了一些新拳式,对一些过去有式无名的动作赋予了名称,把陈式太极拳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经其修订的拳架成为后世流行甚广的陈式...  相似文献   

20.
初级长拳教学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级长拳作为武术学习的教材很受中小学学生的喜爱。初级长拳一、二、三路是一套由简入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初级武术套路,它的动作简短、结构严谨、舒展流畅、内容精练,易于学生学习和快速掌握套路。练好初级长拳是今后更好的学习武术套路的基础。为此,在学习此套拳术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