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轶婷 《衡水学院学报》2010,12(3):42-44,70
《文心雕龙·定势》提出的"定势"理论对古代文论的发展影响深远。苏轼提出的"随物赋形"说与"辞达"说就贯彻了"定势",即情之"势"、体之"势"与言之"势"的理论,并予情之"势"一个完美的注脚、为体之"势"注入新的内容、使言之"势"达到一个新高度,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创见。  相似文献   

2.
说“定势”     
《文心雕龙》第三十篇以“定势”两字标题,刘勰阐述时,在比喻一通之后说,“文章体势,如斯而已。”可知“定势”应视为“定体势”的省略。文章的“体势”指什么?在创作过程中怎样确定文章的“体势”?刘勰提出“定势”论有没有针对性?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目前,研究者对《定势》中“体势”的理解,颇有分歧。这里,愿就研习中的一得之愚,析而论之,以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3.
黄侃作《文心雕龙札记》,依傍《文心雕龙》原义,对"位体定势"之术进行了深掘,虽囿于个别篇章而未成体系,但其对"体"与"势"的具体阐释,已颇具灼见:论"文之体",以"大体合六义"而言明写作有一定之规;以"八体并陈"言明风格作为一种文坛现象并陈,并无轻重高下之分;论"文之势",辨析了"势即法度",举"文有三势",从"体势相...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定势》篇乃是"龙学"势论研究中争议颇多的一项重要篇目,文章欲拟从"势"的语义内涵的界定出发,以《文心雕龙》的文本文义作为根据,联系刘勰文论中关于情、体、势三者关系的递进建构,对"定势"这一概念在具体语境中的涵义与指向,进行简单的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人间词话》之"境界说",是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西方美学哲学思想的批判吸收,其标举的"境界说"所体现的基本情致在于"真"之表达。凡"有境界"之词,在于境界之"真",带有赤子之天然本真,其景其情真切直观,不为雕琢,浑然天成。"境界"之所谓真景真情,是能够令人有"不隔"无碍之感,直至其中景而能深感其中情,故言真贵于美。因此,"真"作为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核质,乃是王氏《人间词话》的中心要义。  相似文献   

6.
思维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高阶思维培养是新时代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而“说数学”是将思维可视化的有力手段.以“说知识”“说过程”“说异见”和“说体会”为四大环节,从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四个维度总结了高阶思维的培养策略.结合“梯形中位线定理”的创新教学设计,具体分析如何发展学生策略型思维、创新型思维和批判型思维,以期为高阶思维融入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六书"四体二用说"的产生并非戴震一人之功,也并非戴震最先提出,而是有着一个肇源、逐渐形成和精密阐释与系统运用的过程。徐锴、郑樵、戴侗肇其端,周伯琦、赵撝谦导流扬波,吴元满、杨慎建框构架,至戴震方才精密系统阐释,段玉裁全面系统地运用,形成直至今日仍具有重大影响的汉字学上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8.
陆机提出"缘情"说,认为诗歌因为情感波动而作,但是陆机的诗歌却往往缺少真情。陆机理论主张与其创作实践相脱节之原因有二:其一是玄学思想的影响,其二是陆机的功名欲念也让陆机写出了大量缺乏真情实感的应酬之作。  相似文献   

9.
"说课"要求说者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说教学设计,不仅要说出怎样设计,还要阐述设计理念和意图。一个好的说课案例,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有新,言之可行。  相似文献   

10.
韩愈的"不平则鸣"说对主体的情感做了窄化的处理,将不平归为一种主体的怨愤之情。和传统的"诗可以怨"最终强调社会功用不同,"不平则鸣"说跳出了怨刺说的园囿,肯定了主体的情感价值,认识到了文学的独立地位。对主体地位的肯定也带来了对创作者心智功能的强化,其对韩愈诗歌的构思方式和审美理想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曾丽 《现代语文》2010,(10):136-137
一、作文需要真情作文的生命在于"情",无"情"则没有"文"存在的必要。笔者说的"情"是"情真意切"之"情",是"真情实感"之"情",是有感而发之"情",而非虚情假意之"情",归结下来就是"真情"。但凡优秀的文章,总是能把读者的情感激发出来并引起共鸣,而要达到这种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君臣互市"说是韩非君臣观的重要内涵,充分体现出韩非政治思想"君权至上"的理论实质。韩非从人性之私的伦理内因、君臣势异的政治外因和公私争利的现实基础三个方面深刻诠释其"君臣互市"的政治主张。坚持"君权至上"的根本立场,促使韩非的"君臣互市"说走向极端化"尊君卑臣"的政治歧路,造成君、臣关系的内在失衡,陷入恶性发展。"君臣互市"说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专制权力下君、臣关系的真实内涵,但片面化认识君、臣之间利益关系所产生的消极性,导致韩非无法推动君、臣关系的良性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毛诗派"诗言志"理论,导源于先秦诗学"言志"核心观念,认为诗产生于人的"言志"冲动,但是毛诗派又提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发乎情"、"吟咏情性",开拓出"情"作为诗歌表现的重要内容,为后来的缘情说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养气"说是中国文论中重要的理论范畴。刘勰首次将"养气"运用于审美艺术的评判之中,使之变成一个纯粹的美学概念。但是,对于刘勰的"养气"说的内涵学术界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究其质,刘勰的"养气"说的内涵应该概括为:通过保养精力、保养精神,使作者在创作时达到一种直抒胸臆的自然状态。即刘勰的"养气"说应包含三层意思:保养生理之气、养神以及使作者在创作时达到一种直抒胸臆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全面展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和专业建设的新成果,各高职院校开展了不同规模的"说专业"比赛,然而,在什么是"说专业"、说什么、怎样说、如何评价说的效果等方面,组织者和参与者均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疑惑。本文对"说专业"的内涵、组织与实施、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针对"说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本校和兄弟院校"说专业"实践的基础上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拟议"说指"拟议以成其变化",出自《周易·系辞》,明代中后期的诗文辨体理论多借用这句话来说明文体创造过程当中的体用规律。每一种文类文体都有各自的体制规范,是为"体",明代文学中"体制为先"的文学观念在强调这种体制规范的重要性;而作家在这种体制规范的制约下所创作的具体文体则是"用"。所谓"拟议以成其变化"既强调了"体"的规范性和制约性,又强调了"用"的能动性和变化会通性。这种体用兼顾的诗文辨体理论,超越了七子派与公安派的模拟与创新之争,显得更为圆融和辩证。  相似文献   

17.
《行宫》是中唐著名诗人元稹的绝句经典,"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不仅包含学界普遍认为的言"宫人幽怨"之情,通过"说玄宗"还可考证出诗人对"安史之乱""兵兴"的痛心,以及渴望唐王朝中兴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8.
严格说来,初唐并没有自觉地去形成、发展意象理论。但这一时期对“兴”的强调,对情与景关系的思考、对语言形式之美的有意识追求,以及对风骨的大力提倡,都为盛唐“兴象”说的提出作了积极的理论准备。所以,在古典诗歌意象理论的发展史上,初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与之相应,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也开始呈现出一些与前期不同的特点,盛唐气象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9.
"说"是思想、信息的口头输出与表达,是最基本的言语交际活动,但却是美院学生最需和最难提高的一项语言技能。通过调研和测试分析了影响美院学生口语能力提高的几个主要因素并根据美院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目标,在"自我实现"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符合美院特色的促"说"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说文》“诤”之误训“止”说胡说现存《说文解字》大小徐本,言部之"诤"皆释为:"止也。从言,争声。"其字也不与"证"、"谏"、"谂"并列,却杂厕于""与""""、"讫"等字之间。笔者于此颇有疑焉。其一疑其说解有误,其二疑其位置错简,殆非许书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