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Web2.0的发展,在线社会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一种便捷媒介,一方面网络的结构特征影响着口碑的传播,另一方面网络中用户的个人特征也会影响口碑的传播.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整合了网络结构和用户个性特征因素,应用复杂网络传播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在线社会网络口碑传播机制,并将口碑传播模型构建在实际的在线社会网络上进行模拟实验,研究结果为辅助企业开展口碑营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企业中员工隐形知识的传播特点,通过比较隐性知识传播和传染病传播的相似性,建立复杂网络中含激励机制的员工知识学习者-知识传播者-知识免疫者传播模型(LDI模型)进行研究.分别分析了企业引入激励机制后非齐次性质度分布关联和度分布不关联的复杂网络的传播行为,从而得到企业激励机制对企业隐性知识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小立 《现代情报》2015,35(7):53-56
结合复杂网络与Agent的建模方法对微信信息的传播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微信信息的交互规律构建复杂网络,并在对影响个体传播行为的相关变量进行探究的基础之上建立Agent模型。针对Agent之间的信息交互,提出3种基于各变量的演化规则。研究利于揭示微信信息传播的关键机理,并有助于对微信平台进行有效利用和管控。  相似文献   

4.
贾红雨  赵雪燕  邱晨子 《现代情报》2015,35(3):64-67,81
本文针对微博网络舆情的控制和引导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图谱分析方法。本文以微博用户间转发和评论某一话题下用户关系数据作为基础研究数据,生成用户节点网络关系图谱,通过对微博网络模块化图谱、路径图谱和中心性图谱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估出对舆情活跃度高、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微博用户节点,作为控制微博舆情的传播、引导舆情舆论导向的关键用户节点。本文以某一微博社区为样本数据,采用复杂网络分析工具Gephi,验证了基于复杂网络的图谱分析对识别舆情控制中关键用户节点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复杂网络逐渐成为科学界和工程界关注的焦点,相关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各种应用层出不穷。本文简要回顾了复杂网络的起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复杂网络的组成和内涵,以飞行器协作控制、传染病传播、社会网络分析以及全球科技人才流动为具体案例阐明了复杂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复杂网络分析现实世界、影响现实世界,最后预测了复杂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霍朝光  霍帆帆 《现代情报》2016,36(7):171-176
社交舆情传播影响因素是研究舆情规律的关键。本文从复杂网络视角出发,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社交舆情传播的相关文献,从网络结构特征、节点属性特征、信息内容特征以及其他因素4个方面分别对影响社交舆情传播的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研究结果发现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基本性质、网络关系特征等网络结构特征因素是影响社交舆情传播的客观环境基础,传播主体属性特征和传播客体属性特征等节点属性特征是社交舆情传播的主观人为条件,对社交舆情信息内容特征的分析成为及时化解舆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朱宏淼  张生太  闫辛 《科研管理》2019,40(2):106-115
微信群已成为隐性知识传播的重要平台,但鲜有研究探讨微信群中隐性知识的传播规律。本文基于复杂网络与传播动力学理论研究了微信群中隐性知识的传播机理,建立了微信群中隐性知识的传播模型,推导出了区分隐性知识在微信群中传播与否的阈值条件,验证了传播阈值始终是一个有限数,并对隐性知识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微信群的网络结构对隐性知识传播有重要影响,隐性知识在无标度网络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均匀网络中更快,传播阈值与最终传播规模更大。研究还表明,只要根据阈值条件将有共享意愿的用户数量与有知识吸收能力的用户数量增加到相应的临界值以上,隐性知识就会在微信群中传播。最后对研究结论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马全恩  张娟 《情报科学》2018,36(7):30-35
【目的/意义】微信公众号的复杂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符合人际交流特点。论文在经典 SIR模型基础上 构建微信公众号传播网络并研究其传播机制,对微信后台进行信息监管及传播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 基于 SIR的信息传播 BA无标度网络模型,并提出影响其传播的因素,通过 Netlogo仿真工具实现信息传播复杂网 络影响因素的仿真。【结果/结论】实验表明目前阶段对微信公众号网络的监控难度很大,不应该仅通过“意见领袖” 或阻碍“再次传播”来控制,而应多采取“揭露真相”或“疏导”等方式进行引导。此外,对不同信息在微信公众平台 网络中进行目标配送,会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社交网络信息传播多维度、多元化和基于人际关系的特点,构建一种基于用户相对传播能力的分层网络传播模型,对社交网络传播模型研究中缺少实例验证和用户层次分类的问题进行补充分析和证明。通过调查收集"平江火电厂重启事件"中公众对火电项目的态度变化数据,对政府相关宣传内容的传播过程、方式和效果进行归纳总结;采取K-Means方式对抽样的数据节点进行分类,构建以节点传播能力为划分标准的分层网络传播模型,分析模型中信息的传播路径、传播特征及权重关系。研究表明:(1)基于用户相对传播能力的分层网络传播模型更能真实地体现社交网络中信息传递的特点;(2)意见领袖层节点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导向性作用,其网络影响程度约为普通群众的4倍(意见领袖节点的平均权重为2.6,普通群众节点的平均权重为0.6);(3)用户网络地位影响信息传递的效果,政府在提高公众支持度的问题上应该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引导社会舆论。社会信息传播网络仍然是复杂网络研究中的难点,信息传递的方向、节点出度和入度都有待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张鹏  赵动员  梅蕾 《情报科学》2020,38(2):170-176
【目的/意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移动社交网络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主要平台,因此对信息 传播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从复杂网络和用户属性的角度,对强弱关系连接的信息传 播模式以及影响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时间、网络结构属性、用户异质性、用户影响力等)进行了梳理,同时对信息 传播模型进行了功能及演化分析,总结现有研究的理论贡献以及不足之处。【结果/结论】在此基础上,对移动社交 网络信息传播机制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四个主要方向:研究强弱关系共存网络结构的信息传播机制;关注互动内容 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借鉴现代社会物理学理论完善移动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理论,以及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理 论坚韧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为了探究复杂网络中信息的传播机制以及不同网络中的信息推动力。【方法/过程】本文利用 邻居节点特性与信息公信力确定传播规则,探究了小世界与无标度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并研究了节点对爆发规模 的影响差异。【结果/结论】结果发现:无标度网络中信息传播的驱动力倾向于从众效应,而小世界网络则主要源于 信息本身;不同k-shell值的节点对无标度网络爆发规模的影响比小世界网络显著;不同度值的节点对二者的爆发 规模影响均显著。  相似文献   

12.
姜鑫  田志伟 《情报科学》2012,(8):1139-1142
以"腾讯微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借鉴复杂网络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网络中介中心性分析,确定了影响整个网络内信息扩散的关键节点和连线,并进一步探讨了微博社区内信息传播的"小世界"现象的成因。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运用小世界理论研究微博社区内的信息传播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针对突发事件中多种网络舆情信息交互传播的现象,构建双网络舆情信息交互传播SE2I2R2模型并仿真分析其传播演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及时高效开展多网络舆情的引导干预工作提供有益指导。[研究方法]在传染病SEI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量化舆情信息的吸引力和相关性因素,构建复杂网络上的双网络舆情信息交互传播SE2I2R2模型,并在真实社交网络Facebook数据集上进行仿真分析,揭示双网络舆情交互传播的演化规律。[研究结论]仿真结果表明,当舆情信息相互冲突(强负相关)时,有优先权的舆情信息具有明显的传播优势;当舆情信息呈正相关时,舆情传播个体之间持续发生着状态转移,舆情传播演化至稳态的时间(弛豫时间)显著延长,且人群接纳程度显著提升;当舆情信息吸引力差距较大时,强势舆情信息对弱势舆情信息的传播产生较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无标度网络机制下网络舆情传播演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agent建模法、复杂网络理论,基于Netlogo平台进行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着重研究在无标度网络机制下,网络规模、个体间交互阈值、意见领袖数量、人为干预的时间点等因素对于网络舆情的影响,总结网络舆情传播与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企业集群中的创新传播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企业集群中的创新传播过程,基于复杂网络上传染模型研究的新进展,在分类混合假设条件下,分析了集群知识系统中SIR模型的创新传播过程,表明传播的动力学结构具有层级性,是从度大的结点群一直向度小的结点群传播;集群知识系统中度大的结点是创新的早期采用者,能起到意见领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评价复杂网络节点影响力主要依靠节点的度、邻近度、介数和K—shelf等中心性指标值,但此类方法的挖掘精度和适应性均不理想。提出了一种新的复杂网络节点影响力评价模型-KSC中心性度量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节点的内部属性,还考虑节点的外部属性。通过SIR模型进行了仿真传播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适用于各种复杂网络并且能够很好地发现影响力更大的传播节点。  相似文献   

17.
李光正  李琼 《中国科技信息》2009,(19):175-176,188
人际关系网络是受贿行为的载体,利用小世界模型构建人际关系网络拓扑,通过设计个体的局部相互作用规则,首次提出利用疾病传播模型建立受贿行为传播演化模型的基本思路,为量化研究受贿行为这一复杂社会现象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网络是数字出版产品研发风险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明晰风险信息网络传播机理是规避数字 出版产品研发风险的基础。【方法/过程】探究数字出版产品研发风险信息网络传播的内涵与规律,基于复杂网络理 论构建数字出版产品研发风险信息网络传播动力学模型,并对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结论】研 究结果表明:网络的平均度、初始情况下处于传播者状态节点的度值、个数以及第一次接触度值最大节点传播的信 息后向外传播的概率越大,风险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范围越广,传播时间越持久;由人们主观意愿决定的接触者状 态节点转变为免疫者状态的概率越小,风险信息的网络传播范围越广、时间越持久。  相似文献   

19.
潘骏  沈惠璋  陈忠 《情报科学》2018,36(7):45-50
【目的/意义】为了探讨如何有效管理群体事件在微博中的传播,文章分析了群体事件发生时事件参与者在 微博中的发言行为特征。【方法/过程】秉持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的研究理念,通过引入复杂网络的相关知 识对真实案例的微博传播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来探寻群体事件微博传播中的网络特征以及事件参与者在微博发 言中的行为特征。【结果/结论】发现群体事件的微博传播网络是具有无标度性质、小世界特征和较高集聚系数的复 杂网络。群体事件的微博传播不但存在周期性、个体异质性和阵发性等特点,而且从 K核分解的角度来看,陈发性 具有自相似性,处于 K核分解中心层的用户通常能在群体事件的微博传播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夏一雪 《现代情报》2019,39(4):3-12
[目的/意义]构建数学模型研究网络话题传播规律建模和预测问题,为深入研究网络话题传播规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定性分析网络话题传播的大数据特征、可量化性、可度量周期性、可预测性等特征,通过分析网络话题传播机理,构建网络话题传播规律的常态模型和衍生模型,提出划分网络话题传播阶段的一般方法,并据此研究网络话题传播趋势预测方法。[结论/结果]通过"雾霾"微博话题数据开展实证分析,能够较好地划分传播阶段并预测传播趋势,由此,根据本文构建的数学模型研究网络话题传播规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