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真理和谬误是人的认识过程中的一对矛盾,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说它们是对立的,是说真理和谬误是具有不同质的两种认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真理不是谬误,谬误不是真理,它们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说它们是统一的,是说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包含、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真理中包含谬误,真理可以转化成谬误;谬误中包含真理,谬误可以转化为真理.行文至此,暴露了一个问题:前面说真理不是谬误,谬误不是真理,后面说真理包含谬误,谬误包含真理;前面说真理和谬误有明确界限,后面又说它们可以互相转化,这不是前言不对后语,连形式  相似文献   

2.
关于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学术界已讨论了几年,现在几乎无话可说了。但本文想就此再说几句话,以求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更清楚明白的认识。笔者认为,真理与谬误是相互包含的。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不否认“真理不包含谬误”的观点。二者并非水火不相容。  相似文献   

3.
<正>真理是否包含谬误,在“文化大革命”前,哲学界曾有过讨论。现在刊物上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而且有人认为,承认不承认真理包含谬误,涉及到是否同绝对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划清界限的问题,涉及到是否认真肃清林彪、“四人帮”流毒的问题。这里也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从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来反对绝对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真理与谬误是否能互相包含,最近,哲学界在“双百”方针指引下,重又开展讨论。我们本着就教哲学界诸同志,对这问题也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恳请读者不吝教正。一哲学界有人认为,真理与谬误可以“互相包含”或者说“互相渗透”。对这一观点,我们未敢苟同。我们认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论中两个互相对立的范畴,都有各自明确的质的规  相似文献   

5.
真理·谬误     
真理·谬误天下义理,只有一个,是与非而已,是便是是,非便是非。──朱熹真理有时可能变得黯淡,但它永远不会熄灭。──李维谬误的好处是一时的,真理的好处是永久的;真理自弊病时,这些弊病是很快就会消灭的,而谬误的弊病则与谬误始终相随。──狄德罗认识真理的主...  相似文献   

6.
真理和谬误是否相互包含,在哲学界,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对此,有的同志作了肯定的回答,有的则认为两者不能相互包含,在通行的哲学教科书中又往往不谈这一问题。最近,在国家教委政教司组编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一书中,讲到了真理和谬误的相  相似文献   

7.
真理和谬误的相互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必讲的一个问题。但是,对这个问题的阐述,许多教科书上都存在着一种倾向,即在讲两者的辩证统一上,只讲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而不讲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即使讲,也只是一带而过,不作具体分析。在理论界,对真理和谬误是否相互包含,分歧很大。而对这个问题,不作深入分析,是很难全面理解真理和谬误的相互关系的。本文试就这一个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砰!砰!砰!”一个匆匆而来的路人急切地敲打着一扇神秘的门。不久,门开了。“你找谁?”门里的人问。“我找真理。”路人答。“你找错了,我是谬误。”门里的人“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路人只好继续寻找。他越过很多条河,翻过很多座山,可就是迟迟找不到真理。后来他想真理和谬误既是一对冤家,那说不定谬误知道真理在哪儿。于是他重新找到谬误,谬误却说:“我也正要找它呢。”说毕又关上了门。路人不死心,转悠一圈儿后又继续敲开了谬误的门,可谬误留给他的却是一副冰冷的面孔。就在路人近乎绝望地在谬误门口徘徊的时候,不断的敲门声吵醒了谬误…  相似文献   

9.
传统观点在强调真理的客观性的同时往往极力强调谬误的主观性,并把是否具有客观性作为区分二者的重要标志。笔者认为这种对真理与谬误的客观性的认识有失偏颇,真理和谬误作为主体认识的两个方面,在一定范围内是对立的,二者有原则性的区别,但是否具有客观性并不是区别真理与谬误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真理和谬误的斗争是在真理的发现、传播、接受和运用过程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的诸环节上,社会、群众和个人、真理本身、谬误本身以及实践等方面的各种因素分别从不同角度或强或弱地影响着真理对谬误的斗争。具体研究这些因素,有助于为真理战胜谬误创设出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1.
传统本体论以科学建构自身的合理性,但是科学的本体论既不能满足科学的标准,又是一个无人的本体论世界观,因而注定要终结。人的实践的存在方式决定了本体的存在 ,进而决定了本体论追求的合理性。本 论作为人的活动的本体论和人的世界的本体论,只能以辩证法来建构自身的合理性,马克思的实践辨证法是人的世界的法则,是表达人的独特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的逻辑,本体论只有遵从辨证的逻辑,才能达到绝对真理,才能真正地成为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  相似文献   

12.
真理的存在和发展是有规律的。其基本规律主要有:真理在实践基础上得以产生、检验和发展的规律;真理在自身的矛盾运动中存在和发展的规律;真理在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辩证转化的规律;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规律。深入探究和掌握这些基本规律,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阐述了时空观的科学发展历程,即从牛顿时代的伽里略变换所包含的时空观至爱因斯坦的劳伦兹变换所包含的时空观的变革。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无可争辩的科学理论为人类建立了时空观。我们必须从传统的绝对时空观中解放出来,树立起新的相对时空观。从科学上讲,这种时空观是对牛顿时空观的发展和革新。从哲学上讲,这种时空观是对形而上学的切实批判,是对唯物辩证法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大学"级别","丝不断,理还乱"。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源是没有按照大学的理念办大学,而是以行政系统的标准来裁量性质上原本不属于行政机构的大学。大学就是大学,不是行政,不是企业,也很难说是"事业"。大学是思想的圣地、知识的殿堂。大学要学者云集,是大师所在,生产思想,发现真理,执着于学问,沉迷于知识,超然于现世,云游于精神。大学教授要能够跳出三界,不在五行,鄙视功名,祛除物欲,搞学问、迷学术、做学者、慕大师,致力于真理的追求,沉缅于探索的快乐,以享受原创的幸福。做学问、搞学术决不是学人"谋生的手段",而是他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相似文献   

15.
散文是否可以虚构是现在散文理论界的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作为文学艺术的一个门类,散文是允许虚构的,但散文的虚构必须以生活的真实为前提。同时,散文的真实与虚构同文学艺术的其他门类的真实与虚构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人类有史以来四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内容成果及其影响的具体分析,阐明科技革命与时代进步的历史辩证法,论证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这对实施“科教兴国”和“科技强军”的战略国策具有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代高校学生了解世界科技革命成果、追求科学真理、关注时代进步、确立科学发展观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不仅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和解决党的其他各项建设的科学方法和锐利武器。邓小平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重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进取性,必须尊重实践,用实践检验真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  相似文献   

18.
虚概念的“真假”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概念就是在客观世界中不存在其所指对象的概念,概念(包括实概念和虚概念)是无所谓真假的,真假特性是判断(或命题)所独有的,概念在现实世界中是否存在对应物并不构成真假问题,只构成实虚问题,主或虚概念有真假的主张或违反逻辑或不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19.
债转股是无有效立法根据的前提下开始实施的,其诸多作法既严重违反我国许多现行有效法律的规定,也有违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对由此引发的两个深层次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革必须依法而行的观点,并进而提出了有法不依的危害远甚于无法可依的论断。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哲学解体以后,辩证法的思维方式陷入了危机。深入挖掘黑格尔辩证法“否定性”的实质,是杜绝辩证法庸俗化倾向和阐释辩证法当代价值的前提。“内在超越”原则作为黑格尔辩证法的“否定性”,是分析性与综合性内在统一的原则。“内在超越”原则就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它澄明了辩证法的真理本性,彰显了辩证法的生命原则,守护了辩证法的伦理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