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肇星 《当代学生》2014,(10):24-25
"克林顿沉默了一会儿,拿起笔在吊唁簿上写下了一句话:‘对死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对其家属和中国人民表示真诚的歉意。’"在我担任驻美大使的三年里(1998年~2001年),最难的日子莫过于1999年处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联盟使馆这一重大事件。5月7日,从美国本土起飞的B-2轰炸机使用了5枚精确制导的重型炸弹,从不同角度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他的爱人朱颖当场牺牲,使馆20多位同志受伤,馆舍遭到严重损坏。  相似文献   

2.
二上面所述“美利坚第一、第二、第三帝国”的对外征战史,是以《华尔街日报》所载的材料为主要依据的。该报所载史料很不完整,遗漏之处甚多。关于对其他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我们就不再补述了;此处只就美国统治集团在20世纪对我国的军事侵略作若干补充。根据美国《国务院公报》、我国有关学术著作以及本书前面所述,“美利坚第一、第二、第三帝国”对我国领土的侵略和军事威胁,除1900年出兵参加“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外,还有:1911年,出兵侵略中国福建;1911年,出兵侵略中国镇江;1911年,以“增加驻北京的美国使馆警卫”为名,…  相似文献   

3.
历史不会忘记:1999年5月8日凌晨,美国置《联合国宪章》于不顾,悍然用导弹袭击我国驻南联盟使馆,造成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的极大愤慨,从城市到乡村,从国内到海外,炎黄子孙们发出了共同的吼声:“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不可欺的!”这一事件,给我们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相似文献   

4.
当人们满怀希望迎接21世纪到来之际,巴尔干地区的硝烟和战火打破了人们的梦想。北约轰炸南联盟和袭击我驻南使馆决不是偶然事件,如果把它放到目前世界格局和美国全球战略的背景下来考察,美国当权者的图谋和事件的性质就会昭然若揭。一、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和...  相似文献   

5.
读刘兰同志的《孔子的音乐评论》一文(载八二年第三期《昆明师院学报》),受益领深。但也产生了一点疑问,这里提出来与作者商讨。《孔子的音乐评论》中说:“所谓‘郑声’,是贬义词,古代虽有称其为‘郑卫之音’者,但绝无人称其为‘郑乐’者。”又说:“自古以来都称‘雅乐’,谁听见过称为‘雅声’的呢  相似文献   

6.
《经济日报》1990年10月4日载《丝绸之路的源头究竟在哪儿?》一文说:“最近《走向世界》杂志社召开的‘丝路探源’座谈会上,一些专家学者们认为,山东是丝绸之路的主要源头。”这里的“山东”系指何地而言?该文作者没有作任何解释。又由于作者列举山东青州发现的北齐时期反映山东对外丝绸贸易的石墓壁画像作为“源头在山东”的佐证,这样,其所谓“山东”一词,似乎是指今山东省而言。《文摘报》(第769期。1990年10月21日出版)摘引该  相似文献   

7.
近读文章《在美国知道"不知道"》(载于《潇洒》杂志1997年1期。作者:年华)感受颇深。"……在美国,有许多事情让我瞠目结舌,其中之一就是教授说‘不知道’,多次碰上教授说‘不知道’和‘你怎么看’之后,我终于意识到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来填充自己的脑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我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里的“故为之说”的“说”,不少参考书都当作动词解释。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评注译析古文百篇》里,把这句话解释为:(我)为这件事作了这篇“说”的文章。在注解里又说:“‘说’原是名词,一种文体。此作动词。为之说,为这件事作一篇‘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古文评注》,也持同样的看法。《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这样解释:“‘之’字作介宾,‘说’字作动词,指写作(这篇文章)。或者‘之’字作指示代词,充当定语,‘说’字作名词,指一种文体。两说都说得通,就柳文而论,前者才是作者原意。”  相似文献   

9.
讲读完省编小学语文第九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以后,我对同学们说:“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请提出来。”一个同学说:“课文中‘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这句中‘蹲着’、‘半跪着’的各是谁呢?我不知道。”他提出这个问题后,我请同学们回答。一个同学说:“这个问题还不好回答?不管是谁‘蹲着’、‘半跪着’都行。”另一个同学说:“本文是作者的回忆。因时间长了,作者记不清楚了,所以就没有交代是谁?”很明显,这两种回答都  相似文献   

10.
第五册《公输》一文,共用了三个“请”字:“请献十金”、“请说之”、“吾请无攻宋矣”。课文对“请”的注释是这样的:“请(让我)奉送(给你)十金。请和下文‘请说之’、‘吾请无攻宋矣’的‘请’都是敬辞。“这三句中的“请”都释为敬辞,值得商榷。我以为本文中三个“请”,除“请说之”一句中的“请”可作敬辞用外,其余两个“请”都不能当敬辞用。特别是“吾请无攻宋矣”一句。我的浅见:“请献十金”和“吾请无攻宋矣”二句中的“请”,释为能愿动词“愿意”,比较妥贴。见《辞海》中“请”的第三义项:“犹言愿。”并列举了“《公输》‘请献十金’”一例。又见《中学语文教师手册》第383页“请”的第三义项:“愿意”,“《公输》:‘请献十金’。(我愿意送给你十金。)又:‘善战,吾请无攻宋矣’。(好啊! 我愿意不再攻打宋国了。)”  相似文献   

11.
阅勘 《神州学人》2001,(3):18-18
1月23日,7名来自河南开封的“法轮功”痴迷者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点火自焚。此事经媒体披露后,我在外留学人员纷纷集会,对“法轮功”的邪教本质作了揭露。 美国南加州中国学生学者教授春节联谊会1月 27日在中国驻美国洛杉矶总领事馆举行。联谊会上,在美国创业的网舟国际网络公司总裁顾黎辉博士说:“‘法轮功’已经对中国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危害,到了非取缔不可的时候。” 在奥地利维也纳的近30位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1月31日在中国驻奥使馆教育处谴责“法轮功”的滔天罪行。来自国家信息中心的魏怡华谴责李洪志用“升天圆…  相似文献   

12.
高中二册一、《土地》中说“人类进入了阶级社会,一片片土地象带上了镣铐似的”这里的“镣铐”指代什么? 二、“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拿来主义》) 1.这句话中“抛来”与“抛给”有何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007年版)第113页说:“就在周恩来接见美国运动员的当天.尼克松发表了声明,宣布对华新步骤。他把打通中美关系比作人类登月的‘阿波罗计划’。”这里的“打通中美关系”意指基辛格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先遣,其中所说的“阿波罗计划”.笔者所见的一些著述则表述为“波罗行动”或“渡罗计划”。究竟是“波罗...  相似文献   

14.
白齐文考     
白齐文(Henry A Burgevin),一八三六年生。他的籍贯有两说: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中说他是美国北卡罗林纳州人;他自称“系美利坚属部纽要(纽约)藉”,参加洋枪队前,“来至中华贸易已阅多年”。■一八六二年他继华尔为洋枪队头日  相似文献   

15.
熟能生威     
一天,我叫几个学生背《养花》。一个学生背到“我得感谢它们”时,我说:“‘我可得感谢它们’,你丢了一个‘可’字,就把作者感谢花草的感情说浅了。”旁边的一位学生打开书一看,确实如此。后来,我又给背书者指出两处  相似文献   

16.
《曹刿论战》中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记载极为简略:“公将鼓之。刿谫:‘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在解释胜利的原因时曹刿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我以为应以《红搂梦》的“立意本旨”为主,再结合有关考证、史料,进行归纳、概括,而不应该是其它。《红楼梦》一开始就有“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又说:“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可见《红楼梦》的“立意本旨”就是作者所隐去之“真事”,即所历“梦幻”之后的感受。总的看来是:借“通灵”,说“梦幻”,说“梦幻”,隐“真事”;隐“真事”,立“本旨”。所以,只要寻出作者所隐去之“真事”,《红楼梦》的“本旨”,即主题思想便豁然开朗了。  相似文献   

18.
商业谍影     
1989年3月2日,美国驻智利大使馆接到一个匿名电话: “智利货轮‘阿尔梅里亚之星’号正在驶往贵国。船上的葡萄有毒。消息绝对可靠,不信, 派人去查。”使馆人员不敢掉以轻心,即刻向本国有关机构报告。  相似文献   

19.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1)单句。主语是作者因自述省。谓语是连动式,先“解鞍”后“少驻初程”。“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并列的两个偏正词组作状语。 2)“少”,音义同“稍”,程度副词。“驻”,《说文》:“马立也。”段玉裁注:“人立曰‘住’,马立曰‘驻’。”这里的“驻”跟“解鞍”呼应,“马立”包含着“人立”。“初程”,刚刚出发的行程。这句是写作者路过扬州。 3)《隋书·字文化及传》:“炀帝惧,留淮左,不敢还都。”隋朝已经有“淮左”的说法。宋朝设置淮南东路,扬州属于淮南东路,因此称为  相似文献   

20.
<正> 一、《<诗经>已说到“日”的颜色》质疑 曾钢城同志《<诗经>已说到“日”的颜色》(载《中国语文》1987年第1期)认为:陈白夜同志《“白日”与“红日”》(载《中国语文》1981年第4期)一文所说的“在《诗经》中描写到太阳的地方,……都没有提到‘日’是什么颜色”是不正确的,因为“‘说有易,说无难。’(赵元任先生语)《诗经·王风·大车》篇中有‘谓予不信,有如皦日’一句。毛传:‘皦,白也。’孔颖达疏云:‘我言之信,有如皦然之白日,言其明而可信也。’《说文》云:‘皦,玉石之白也。’”我觉得,“说有”似乎也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