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最早用为名词,而后逐步演变为动词、介词、副词、连词。它的语法化机制主要是主观化,同时,语境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因"的语法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是古汉语比较常用的一个词,最早用为动词,后逐渐演变为介词、副词和连词。和其它的虚词一样,“因”也经历了由实词逐渐演变为虚词的过程。本文以历时的语言分析为基点结合共时的语言描写,主要从语法的角度出发兼及词汇的语义功能。粗浅地论述了“因”的这一语法化历程,并粗略地分析了它的一些语法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现代汉语中的范围副词"净"为研究对象,从其义项的变化中描述"净"由实词向范围副词演变的过程.语法化研究是当前语言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在语用过程中,认知、主观化成为了语法化的动因,认知上的主观性因素促进了功能语法化.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则”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中,"则"是一个词性和用法都颇为复杂的词,也是一个具有典型语法化过程的词.它最初是动词,后来逐渐发展出名词、副词、连词和助词."则"的语法化过程是语义、语法、认知和语用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名词后缀"子"的用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考察"子"由实词演变为类化成分和后缀的过程,其最重要的语法性质是具有名词化的作用.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汉语名词后缀"子"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今天它已经成为一个组词能力非常强的名词后缀了.  相似文献   

6.
"苦心"在现代汉语中的两个词性都是由战国时期出现的特殊述宾短语"苦心"演变而来。"苦心"的名词用法在东汉时期已出现,但到明朝时期才词汇化为名词。作为副词的"苦心"于唐朝开始词汇化进程,到北宋由述宾短语词汇化为副词。在词汇化过程中,使用频率、句法位置、语义融合、认知组块机制和认知转喻机制是"苦心"词汇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从语法化的角度来考察"来/去"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历时语料的详尽分析,我们推断动词"来"是假借名词"来"而形成的,在连动结构中演变成了趋向词"来".同时,有一部分"来"由于被前面的动词性成分剥夺了动词特征,而演变为连词.语气词"来"也是从名词假借而来."去"的历时演变过程是动词虚化为趋向词,同时在语义达到了一定的基础后,即动词"去"有了往义,又虚化为连词.  相似文献   

8.
词汇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现代汉语中绝大多数的介词都由古代的动词语法化而来,由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及虚化过程的渐进性、复杂性,介词与动词一直存在着交叉、纠葛。词汇化是由短语到词的过程,而语法化则是词性由实到虚的过程,是一个词语的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从共时、历时两个层面对"根据"进行考察,并在跨语言的角度上进一步探讨"根据"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被"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虚词的用法,但是它的这个用法并不是造字之初就有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语法化过程。在古代汉语中,"被"的主要用法是做名词和动词,而在现代汉语中,"被"虽然保留了名词、动词的词性,但它的主要用法是做介词,表示被动之意。在"被"字语法化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被字式。可以说,被字式的发展与"被"字的语法化过程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中虚词"自"的语法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对虚词“自”的词性及释义都做了很多研究,成果颇丰,但对它的演变过程鲜有涉及。虚词“自”的代词、副词、介词和连词性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后世都是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词义演变、句法位置改变、语境影响及主观认知等因素共同促使了“自”的语法化,它们互相交错、互为条件。  相似文献   

11.
语法化是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当代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语法化体现了人的认知及语言的共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以英语人体词"head"和汉语人体词"头"为例,分析英汉人体名词的语法化过程、语法化特征及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多少"是一个古已有之且今天仍然常用的词,它具有名词、代词、副词等词性,呈现出多元化的语法特点.它在意义及用法上的繁杂和差异,实际上是其历史演变的积淀."多""少"本是两个表义相反的形容词,后来二者连用组成"多少"这一联合词组,在不断的连用过程中二者的关系日益密切,逐渐从词降为语素,共同构成一个数量名词,此后又进一步虚化,演化出各种新的用法,随着词性的不断虚化,意义也逐渐抽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多少"的众多用法,并分三个阶段对其演变过程进行阐述,试图理清其历史嬗变的轨迹和线索.  相似文献   

13.
在《荀子》中"与"字词性灵活多样,主要有名词、动词、副词、介词、连词及语气词六种。本文采用专书语法研究使用的穷尽式考察和数据统计的方法,详尽地论述了"与"字的用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朴正林 《现代语文》2016,(4):155-158
语言的发展演变过程离不开语法化,语法化是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语法化也是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两种语言的语法化对比研究还比较少,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以人体名词汉语"头"和韩国语"??"为例,对比分析汉韩人体名词"头"从基本义到功能扩展及产生的特征与机制。希望能为第二语言教学和汉韩翻译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汉语中,"管"字不仅具备名词、量词、动词的语法功能,而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产生了介词、连词、助动词和语气副词等用法。该论文首先对沈丘方言词"管"同时具有的以上这七种词类举方言实例进行论述,然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及相关文献资料,试图梳理出名词"管"虚化成了动词、语气副词的过程。名词"管"的语法化,主要经历了"名词>动词>副词>语气副词"这样一个过程。同时,"管"的语法化动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原因共同促成名词"管"的语法化,语义的变化、句法位置的变化以及隐喻模式、降类原则都是"管"字语法化的重要动因和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语言学界普遍认为,作为一种解释语言现象的框架,语法化也指出了"头"的演变路径--"头"经过语义引申,最终转变为名词后缀及方位词后缀的语法化过程.现在语言学界的研究都是从共时平面上进行的,我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时"头"的语义演变进行历时考察,从而对认知机制作出符合历史的说明.研究以北大语料库以及大量现存历史语料为依据,但是考虑到现存文字语料的不完整性和古代口语与书面语之间存在差异,所以,结论不一定完全符合历史演变,但这样的研究还是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7.
"打"在汉语中是一个历史悠久、传播极广的一个字.本文试图对"打"字的语义及用法进行梳理,从而对介词"打"的语法化过程进行揭示.  相似文献   

18.
一、名词化的定义所谓名词化,指一系列动词、形容词词组或句子经过转化,在功能上用作名词或名词性句法结构的过程。名词化作为隐喻思维的体现,其实质是用一种语法类别去代替另一种语法类别,这在各种语言中都有很明显的表现。正如韩礼德所说:"名词化是语法隐喻最主要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左右"在汉语史中经历了一个语法化的过程:由名词,代词等最终虚化为助词.本文对"左右"在古代及现代汉语中的义场进行了归纳,并分小类考求了其语法化轨迹.  相似文献   

20.
一准"最初是松散的定中短语,当其高频连用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名词."一准"的词汇化发生在魏晋南北朝,语法化发生在元代,词汇化只是为语法化提供了一个过渡, "一准"进一步发生语法化成为副词.在"一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中,语义和认知作为动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