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教育信息化与信息时代教师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信息社会。特别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空前发展,对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层面正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面对全球性信息化浪潮,我国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的步伐,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培养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新型教师,以推进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一、教育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时代要求信息社会是以知识信息为战略资源,依靠知识和智慧求生存、求发展的新时代。在信息社会里,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将更多地体现在创造、加工、处理和应用知识信息的效率和质量上。知识信息的掌握、创造和利用速度,将决…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面对全球信息化的挑战,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具备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科学有效地利用信息的能力,这即是信息社会中高素质人才必须具有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被逐渐加入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3.
信息社会的到来必将对原有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产生深刻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手段的的信息化教育,就必须首先加强师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教育;其次,建设高质量的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系统;第三,建立信息资源库,使信息资源管理有序化。  相似文献   

4.
人类正步入一个以信息快速增长为特征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极其重要的因素。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担负着培养大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重任。为了迎接社会信息化的挑战,高职院校教师必须肩负起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必须具备更好的信息素养。本文简要分析了社会信息化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对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做了较为详细的解析。  相似文献   

5.
周枫 《中学教学参考》2013,(29):124-124
信息教育(Information Education)是指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对人进行的信息方面的教育。它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必备条件。信息教育对我国在信息世界中的地位影响重大。因此,必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信息教育体系,普及性地开展信息教育。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信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冯宝兴 《新疆教育》2012,(20):146-146
作为21世纪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信息素质教育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教育,同时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初中生的信息素质教育,这样初中生才能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正确地判断信息、快速地获得信息、技术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从而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正步入一个以信息快速增长为特征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极其重要的因素.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担负着培养大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重任.为了迎接社会信息化的挑战,高职院校教师必须肩负起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必须具备更好的信息素养.本文简要分析了社会信息化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对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做了较为详细的解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瞬息万变的社会背景下,教育教学的发展就必须具备信息运用与处理能力。在语文学习中,以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信息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小学语文课程,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为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洪艳 《辽宁教育》2004,(12):52-53
21世纪,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被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为了研究教学,深化教学改革;为了更好地为中小学服务,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全面了解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为此,本人对我市小学教育技术应用现状及信息技术课开设情况开展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已经成为小学信息科技教育的核心任务。小学信息科技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理解和运用信息技术,还要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获得发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教师应摒弃旧的教学方法,转而使用先进的技术。鉴于此,本文探讨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优势,并提出了可行性的改进方案,以期能为提升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整体水平,促进小学信息科技教育发展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全面、深入地运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信息资源,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教育信息化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过程、信息技术、教育信息资源。三个基本要素中,信息技术是基础,没有信息技术就无法实现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资源是核心,没有教育信息资源,就没有教育信息化过程。下面以美国和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比较入手,找出差距,提出对策,以促进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金 《学苑教育》2020,(7):12-12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我国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必要的发展要求。但是在现实中,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却存在认识观念不足、教师技术能力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和基础设施利用不当等诸多问题,本文将针对小学教育信息化中的发展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俞利君 《文教资料》2007,13(2):116-117
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教师的发展必须具有时代的特点。教师不仅要掌握必备的科学知识、教学技能,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教师不仅要掌握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操作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如何利用教育技术来开展、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因此,需要对教师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4.
对教育考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考试档案管理作为教育考试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教育考试事业的基础保证。教育考试档案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发展动态和教育考试管理信息,在教育考试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高效地实现教育考试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逐步实现教育考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发、利用教育考试档案信息资源,把教育考试档案的信息资源优势转化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考生服务,为教育决策服务,促进教育考试事业的发展,是当前加强教育考试档案管理信息工作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可以是同环境下的个体基本同程度地实现自己的潜能;在信息社会信息素养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在时代特点下教育变革可以结合地域性特点建立以农村小学为据点,城市大、中、小学同时与农村小学合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中小学教育带来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能否培养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人才的关键是教师,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职能、角色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实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宏伟蓝图,就必须合理地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建设适合信息社会的教师队伍,这是教育信息化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学校信息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动态演化、区域性特征的、自组织的人工系统。学校信息生态环境由信息基础设施、教育信息资源、信息人、教育技术价值观、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等因子构成。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要对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进行整体、综合的考虑。  相似文献   

18.
对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铁江 《职教论坛》2007,(5X):25-27
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面对信息的裂变,每个人必须要找准生存和发展之路,身为人师者必须认清形势,先行一步。通过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加强在职教师信息素养的继续教育;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拓宽、更新知识结构;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主动与学生一同进行合作学习;积极创设软、硬件网络支撑平台等途径,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实现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研究形式,分析湖南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现状,探讨湖南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更具实践性和建设性的方案,探索湖南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道路,为湖南乃至全国其他中部地区的各级教育部门制定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也为从事教育信息化的IT企业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20.
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或自身认识问题,教师对于教育技术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有些理解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已经过时,不正确的观念影响着教师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认识,限制了教师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因此,要使教师正确认识其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要使教师积极地参与到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要使教师在实际行动中主动使用现代信息手段,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技术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