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本与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基础是文本。而当前阅读教学出现了淡化文本的倾向,导致一些阅读课成了漫无边际的“大话西游”,令人担心,我认为对话必须以文本为基础,文本不能淡化!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能力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预设,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因为这种预设往往成为学生思维与想象的桎梏而遭批判。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存在“观念超前,方法滞后”的问题。不少教师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大胆摒弃传统教法,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文从文本与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对话过程中的作用出发,阐述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之间的关系及在阅读教学中起到的作用;点明了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了阅读行为中人与人之间确定的一种平等、双向互动的对话关系。在这场“对话”中关键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对话”,包含了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之间多方面的对话。而教学的重点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因为学生是学习主体,生本对话应始终贯穿于阅读教学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自从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然而。从教学现状看,课堂“对话”中出现几种不良的倾向:为求生成,淡化文本价值;追求形式,弱化文本内容;盲目拓展,虚化文本意蕴。很多对话是空对空的无效对话,就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试就课堂“有效对话”要立足文本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说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呢?一、与文本“对话”文本是学习语文的依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有宽裕的时间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离开文本的阅读教学,没有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的阅读教学,就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就没有所谓的学生个性的培养。要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真正成为“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  相似文献   

6.
韦建文 《广西教育》2006,(7B):56-57
阅读教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对话”引入语文阅读教学领域之后通常理解为: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自从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然而,从教学现状看,课堂“对话”中出现几种不良的倾向:为求生成,淡化文本价值;追求形式,弱化文本内容;盲目拓展,虚化文本意蕴。很多对话是空对空的无效对话,就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试就课堂“有效对话”要立足文本作些探讨。一、对话前提:深味文本文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师生共同活动的中介。课堂要达到有效对话,教师首先要加强与文本的对话,亲身体验,然后才能依据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如何做到…  相似文献   

8.
“对话”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教学的对话形式丰富多彩,有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的自我对话。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是有效地实现阅读教学目的的关键。那么教师应该如何采取有效策略引领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与文本进行对话呢?下面结合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9.
“对话”理论的引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进行其他对话的基石,因为教师要介入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场,并对之产生积极的影响,自己必然要先与文本展开深入的对话。在阅读教学对话中,“文本”是与“对话”相伴相存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提升学生对话能力的不可或缺的对话伙伴。离开了“文本”,“对话”只是空中楼阁,徒具形式而缺少实在内容。一、当前对待“文本”的不良倾向事实上,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文本资源的浪费现象十…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既体现了教学活动持续交互作用的状态,又内含了对话主体不断融合、激活的自觉性。学生、教师、文本通过“对话”,真正实现了由“文”到“意”,由“意”到“物”的自由过渡,达到了阅读教学“读”以致用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对话是建立在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2.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教师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的交流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文本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文本、作者促膝谈心的对话过程。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关键是如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则进一步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可见,新课程标准要求把阅读教学过程演绎为应用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就其实质而言,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同学、作者、编者和文本的“六方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多重对话的过程。在这“多重对话”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当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逐渐形成了思维定式,呈现出“套板反应”带来的种种弊端。所谓“套板”,就是前人所说的“套语”,也即今人所谓“滥调”。  相似文献   

16.
对话理论告诉我们,语文是人的生活世界,是我你之间的对话。阅读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引导、激励并促成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自己及他人的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对话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那么如何根据阅读教学的对话本质,实行有效的对话呢?  相似文献   

17.
对话论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把对话论与“深度语文”理论相互映照,我们发现阅读教学的过程其实是深度对话的过程,而文本的深度、教师的深度、学生的深度支撑起整个对话的深度。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于阅读教学提出了如下建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新课程条件下,阅读教学中,要让对话成为架设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桥梁。应该做到: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综观当前的阅读教学,“霸权对话”仍屡见不鲜:教师因在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占有优势,就认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常常主宰学生的对话;学生中的优势群体垄断对话,成了课堂交往中的“贵族”,而大部分学生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和错误,不敢说出所想所感,常常揣摩并迎合教师的需要,沦为了交往的“奴隶”。那么,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究竟如何对话,才算是真正的、成功的阅读教学对话呢?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走出崇拜教师与文本对话不就是“备课”“钻研教材”吗?没错,但强调“对话”,能使…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从阅读教学来说。首先应该是学生自己和文本的对话.其次才是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的对话。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