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苏北地区中产阶层运动休闲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苏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中等城市中产阶层群体运动休闲的特征及参与动机进行调查,研究该人群的运动休闲方式、运动消费意识及与其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等城市中产阶层群体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运动休闲意识、运动休闲消费水平较超前,运动休闲与工作未完全脱离,参与运动休闲群体的性别差异较显著.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地区中产阶层运动休闲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网络和电话咨询,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江苏、浙江)中产阶层的人群运动休闲的内容及兴趣做了广泛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以本科学历为主,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49岁的中产人士,虽然在运动休闲消费的选择方面与非中产阶层人士较为接近,然而两阶层人群对于休闲方式的选择则出现较多显性差异.中产人士去健身场所健身概率远超非中产人群,其运动健身意识较强.两大人群在旅游休闲方面,中产阶层挟财力和需求优势,不论是在具体旅游路线的选择上,亦或在昂贵旅游支付方面,均明显优于非中产人群,差距显著.就中产人群运动健身特征分析,影响中产阶层运动休闲和消费意识的社会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中产阶层人士对于运动休闲标签的认同,对运动休闲的社会认同以及中产人士对于性别与休闲运动选择的认同.以上诸因素导致其在休闲意识与日常运动休闲消费上相对前卫.  相似文献   

3.
中产阶层体育休闲消费的特征及其社会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中产阶层迅速崛起及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越发引起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中产阶层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在体育休闲消费上表现出文化与品位的象征、西方与中方的融合、理想消费与符合消费并存等特征;对体育休闲消费具有积极的态度;对其他社会阶层起着引领与示范作用;对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与创新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产阶层的成长对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会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影响,对生活方式(包括休闲方式)的影响也颇深.中产阶层作为社会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层,它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它对我国休闲体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中产阶层引领休闲体育时尚;(2)中产阶层缔造新的休闲体育方式;(3)中产阶层拉动我国休闲体育消费;(4)中产阶层构成的异质性加深休闲体育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职业人群参与休闲体育的现状与自我和谐的水平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职业人群中标准休闲体育人口比率较高,但存在年龄差异;职业人群的自我和谐总体上较为和谐;运动参与程度与自我和谐呈显著负相关,运动参与程度高分组和低分组与中间组人群在自我和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参与休闲体育强度、次数、喜欢与否和家庭月收入进入对自我和谐的回归方程;休闲体育活动对职业人群具有积极的身心健康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研究等方法,对影响南宁市羽毛球休闲人群行为的情境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宁市羽毛球休闲地域特点明显,服务设施便利,媒体和人际交流的社会互动良好,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群体锻炼氛围和羽毛球休闲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7.
珠三角高尔夫球热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地区高尔夫球热现象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高尔夫休闲文化的独特魅力是人们喜爱这项运动的主要原因;商界人士及中年人群是高尔夫的主要参与群体;现代社会人们的健身观念已经发生悄然变化。  相似文献   

8.
马拉松运动通过符号化成为人们的一种文化消费方式,并受到城市中产阶层的青睐捧。基于文化身份认同的视角,借助布迪厄的阶级理论,深入探究城市中产阶层热衷于马拉松的动因。研究认为,马拉松经由个人趣味,演变而成阶层惯习,进而产生社会区隔,被区隔出来的马拉松爱好者群体,通过对自我意识和所处阶层意识的强化以及这种阶层文化消费水平的保持实现了其文化身份的认同。对城市中产阶层热衷于马拉松而产生的问题有一个新视角的思考,并通过规避方案的设计,促进健康、理性的马拉松消费氛围的形成,使得城市中产阶层的文化身份认同感更为稳定,同时推动马拉松赛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多维视角下的合肥市中间阶层群体体育休闲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社会综合地位评价量表(SES)对合肥市居民的社会地位进行测量,尝试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角度对合肥市中间阶层群体的体育休闲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运动健身项目和体育活动场所的选择上,中间阶层群体和底阶层群体相近。在体育消费金额、消费类型以及体育休闲的心理需求等问题中,中间阶层群体的体育休闲特征与上阶层很相近,与底阶层之间的差异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休闲运动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球休闲时代即将到来的大背景下,以五所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其参与休闲运动的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大学生的性别、年龄、居住地区与休闲运动参与显著相关;②大学生参与休闲运动的项目与其父母参与的休闲运动项目显著相关;③大学生对休闲运动设施的参与强调整体设施的便利性,同伴共同参与公共、准公共休闲运动设施,对健康的需求相当重视.总之,大学生休闲运动的参与与其惯习、所处场域以及家庭环境有关.建议青少年休闲运动的参与由家庭做起,以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围绕“三边工程”实施情况,有四成多居民居住地没有体育锻炼场所,约二分之一居住地没有群众性健身组织,居住地没有组织过体育活动的比例超高六成,近四成居民不知道《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内容;不同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单位、主观认知的居民,对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的满意状况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城镇居民在服务体系、保障体系这两个因素的需求上有密切联系。建议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进程中,必须把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纳人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真正实现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层抽样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南京市中间阶层体育观赏消费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南京市中间阶层体育观赏消费整体水平很低,具有间接性,往往与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活动捆绑在一起,缺少高水平现场观赏的机会,体育观赏满意度整体不高,并提出提高南京中间阶层体育观赏消费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现代社会发展为背景,分析了社会结构的演进过程与休闲体育发展的阶层差异.研究认为,由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分层客观存在,各阶层因职业特点和对社会资源占有情况的不同,使他们在休闲体育社会方式和休闲体育技术方式上有明显差异,并各自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进而指出应努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迎合各阶层的消费需求,缩小各阶层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方式的差距,从而保证社会各阶层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以及促进休闲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中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意识为根据.观察和分析体育课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开展素质教育的情况,试图揭示中学体育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中学生对体育课教学是感兴趣的,能够较客观地看待体育课的地位作用并提出了对体育课教学的期望,而这种期望与素质教育思想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马佩佩 《体育科技》2012,33(2):112-114
体育作为一种科学的休闲手段,对休闲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分析体育休闲的内在价值观念核心、外在物质表层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组织制度中层结构;以体育休闲发展过程中的个人、政府及社会为主体;对体育休闲发展过程中系统发展的先后顺序、急缓程度提出建议;论证了体育休闲的积极作用,提高人们对体育休闲及社会休闲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健康是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目前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并进入实施阶段,运用更为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新颖的体育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以达到增强学生的体质这一目的,这是目前中学学校体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但是,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过程中,贯彻新的理念、实施新方式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效果由很多因素决定,本文试对新课改下提高体育与健康课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探讨,以便寻找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为更好的上好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阶层变迁与体育人口结构性增长策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体系的现状及特点,分析社会阶层变化给体育人口发展带来的契机和挑战,据此提出体育人口结构性增长策略:1.以中青年中间阶层为重点,年轻的“农民工”为突破口,有效提高中青年体育人口比例;2.增加农村体育投入,改善体育人口的城乡结构;3.关注城市弱势体育群体,提高低收入者体育人口比例。为把握现阶段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和特点,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实现我国体育人口结构性增长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不同群体的体育旅游经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素梅 《体育学刊》2007,14(3):12-15
对我国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群体的体育旅游经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社会特征群体参与体育旅游的情况有差异,其中参加体育旅游男性比女性相对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参与体育旅游的人数呈递减趋势;而随着学历的提高参与体育旅游的人数增多;在所有职业人群中参与人群比例最高的是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参与体育旅游比较少的是农民和待业人员;居住在市区、城镇、农村的人群参与体育旅游的人数也呈递减趋势;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参与体育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在对不同群体所参与过的体育旅游项目的调查中发现,参与登山的人群最多,参与滑翔运动的人群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