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王艳威 《精武》2012,(28):91-91,93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闭幕式文体演出是一台具有时代特征,吉林元素、体艺特点、奥运精神的晚会。"冰雪情韵"瑜伽舞蹈打破传统表演形式,与中国古典舞相融合,打造瑜伽舞蹈新体育艺术表演形式,引领国内先锋。瑜伽舞蹈以传承中国古典文化为主线,在冰雪意境中打造体艺融合新形势,展现东方古老文明的和谐。通过"瑜伽舞蹈"文艺演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及表演能力。为体育艺术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艺”、“技”、“道”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哲学、艺术和教育等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竞技体操之艺、之技、之道,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与密切深刻的关联度,文章首先对技、艺、道的“源”和“流”作了系统的探索;之后,分别就竞技体操之艺、竞技体操之技、竞技体操之道,作了较为深刻的探讨。并讨论了竞技体操“艺-技-道”的传递与融合过程,旨在正确构建竞技体操的技术观、美学观和哲学观。  相似文献   

3.
将体教融合制度置于演进的历史脉络中加以审视,既是发展和完善制度的题中之义与必经之路,也是体教融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与根基。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结构·历史·行动”经典分析范式,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逻辑层阐释新中国成立以来体教融合制度的变迁逻辑,提出制度发展的实践进路。研究认为,体教融合制度遵循三重复合式演进逻辑,其变迁不仅深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制度环境场域变迁所带来的结构性影响,还受长时间的“路径依赖”以及短时间内关键节点等时间要素影响。长期体教分离模式下的资源分化、利益固化、思维僵化的历史惯习是体教融合“知易行难”的核心原因。体教融合制度演进历程中涌现出三个关键节点,其有效地推动了制度的变迁。同时,微观层面运动员与政府、学生与学校以及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等主体间的行为博弈也深刻形塑了制度变迁的方向。提出体教融合制度的实践进路:顺应时代发展,增强与宏观制度环境耦合程度;重视关键节点,把握好制度变革的有利时机;突破路径依赖,与时俱进大胆变革求新;规范相关主体行为,创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价值共创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健康中国”战略明确了我国在大众健康保障问题上,将以“治病为中心”转为“健康为中心”,“体医融合”则是保障大众健康的有效途径。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医融合”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正是我国“体医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在实践中已初见成效,“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医院健康指导中心”、“社区体质监测中心”等模式已初具成型;同时也存在相关政策法规缺失,体育与医疗部门协作不足,专业体医人才的缺失,配套实体产业的迟滞等问题;由此提出:创建“体医融合”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体医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培养“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探索多渠道的“体医融合”模式,优化体育与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等符合国情的“体医融合”发展路径,以期为促进“体医融合”的理论与实践并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从国家基金立项、学位论文、期刊论文等方面对我国体医融合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总结我国体医融合研究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从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建设对体医融合的需求出发,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结果显示:我国体医融合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国家层面的基金加大了支持力度,硕博士学位论文相关选题逐渐增多,研究议题逐渐拓展,提出了部分有价值的观点。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①在研究问题的选择上,多为以现代体育和西医为主的体医融合模式,体医融合的中国道路研究不足;②多学科视野下的体医融合研究成果欠缺;③临床手段和方法以及社会科学实验法运用不足;④研究工具的标准化程度低;⑤文献资料的积累程度不够;⑥在该研究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有限;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支持力度不够。提出: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深化体医融合研究应拟定关键问题,明确研究对象,选择创新突破方向,提高硕博士论文研究质量,加大国家基金支持力度,注重成果的转化应用。  相似文献   

6.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体教融合“是何、为何、如何”的逻辑框架,对近年来体教融合的研究热点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发现:现有研究从培养模式、抽象认知、现实判断、辩证认识、本质探寻、时代发展等多维度对“体教融合是何”进行学理阐释;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教育逻辑及科学逻辑5个维度对“为何提出体教融合”进行论析;从多维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对“如何实现体教融合”进行探究。研究热点集中于体教融合的概念内涵、出场逻辑、影响因素、实现理路等方面,呈现出研究领域与规模日趋拓展、研究内容与方法日益丰富、学校体育与教育关系回归理性、竞技体育转向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等变化趋势。未来应以问题意识为导向,通过理论先行为体教融合实践筑牢思想基础,通过解决实践难题落实体教融合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7.
融体育与艺术,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的体育艺术类课程,在学校体育中发挥着多元价值和作用。新时代教学改革推动下,针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挖掘体艺课程体育+艺术+教育+文化多元融合的属性特征,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出体育艺术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并对其概念、内涵、改革路径、评价体系构建进行实践研究,力图通过“实战”教学改革发挥高校体艺课程学科交叉融合的最大化课程价值,在“实战化”教与学的路径中塑造高校师生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张臣  李月  刘聪  扬帆  刘阳 《冰雪运动》2015,(6):38-41
为解决社会对体育艺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水平。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探索出的“冰陆结合、体艺融合”的办学模式进行梳理总结,总结出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表演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等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结构更为合理,博采体艺融合之长,彰显冰陆结合特色,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专业品牌等应注意的问题,为我国北方地区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体医融合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本文对天津市、山东省、河南省体医融合开展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存在体医融合政策法规缺失、体育与医疗部门协作不足、专业体医人才缺失等问题。为了深化体医融合发展,建议:增加政府的主导性,完善体医融合的相关政策与法规;完善体医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一体化体医融合体系;构建“分层管理”体医融合健康服务模式;加强健康处方库的建设等。以此构建体医融合实施路径,推动体医融合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体育的起源以及体育与文化的融合过程,认识到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是在主体与客体、自然与文化、这样一个不可分割的同一体中形成的。体育是人类认识自身、改造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体育以最集中、最强烈、最壮观的形式,体现着主体与客体这样一对哲学范畴,同时也反映着既是自然、又是文化这样一对哲学范畴。揭示出在当代,体育必将成为完善人类健全的体格、高尚的道德、博大的情怀、坚强的意志的最佳途径,从而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一种纯粹民间性的体育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体现了价值和意义,身体经验与审美经验,审美情感与日常生活经验的统一,既展现了人类身体自身的审美属性,又体现了人类完善自我的终极目标和价值意义;体现了现代人们将身体作为感知和介入世界,传达和交流感情,诠释表达意义的具体方式,体现了身体的个性化经验与社会伦理意义,现实原则与快乐原则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倪依克 《体育科学》2011,31(12):79-83,93
原始人类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产生了原始的祭祀与图腾崇拜,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肢体活动逐渐演变为审美体验。由于各地区、各民族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不同,造就了中西方审美观念的异同。对美的认识不同,也促成了不同的体育文化和活动方式。但是,中西方文化对于身体美的最终认识,都是内在与外在美的统一,都更珍视人的内在与外在的和谐。体育应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中获得精神元气,回归体育美的本原。  相似文献   

13.
宁文晶 《冰雪运动》2010,32(6):71-74
审美素质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尺度,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果。在北方高校高山滑雪课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具有塑造大学生美的身体形象、提升大学生美的人格品质等现实意义。通过加强高校大学生审美意识,将审美教育贯穿于高山滑雪课教学始终,挖掘高山滑雪课教学内容的美育因素,发挥高山滑雪课教师的美育榜样作用和营造高山滑雪课教学的美育环境等手段,探讨北方高校高山滑雪课教学中美育的实施途径,为高质量地完成北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为促进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女性在体育参与中相对于男性遭遇了很多不平等的现象,这些现象必然有其文化历史根源。通过文献梳理和逻辑分析,从意识形态层面的审美取向、形成意识形态的氏族制政治生态与形成政治生态的社会及人类进化论根源三个角度,对我国女性的体育参与特征进行剥离式解读,总结出女性参与体育的时代特征。同时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女性体育参与的机会成本或许在短时间内不会降低到与男性相同的水平,但过去阻碍女性参与体育的桎梏将随时间一一消弭。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 customary view of today’s recreational physical activities turns the human movement into a rational practice that is pursued for practical reasons only: for health, vitality, stamina and longevity. This prevalent point of view affect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nds, content and quality of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it creates a bias where the bi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med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activities are emphasized while the sensuous, experiential and creative aspects are suppressed. This results in a partial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human movement in contemporary culture.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reasons for this distorted view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formulates a rationale for the aesthetic justification for the contemporary way of being active.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explores on the role of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in contemporary physical activities as well as examines the possibilities of change the aesthetic justification can provide the physic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16.
高校健美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于健美身体观的塑造,以彰显智慧、审美、和谐三位一体的身体文化特色。健美身体观有别于单纯的数字达标和体能训练,立足肌体练习,追求精神和身心发展。教学实践中,将"身体培养"贯穿健美课程学期教学,通过身体演练和体验,在基本技术动作学练基础上,对原有复杂、零散、多样化、碎片化的健美教学内容体系进行筛选和过滤,结合多元化教学方法,设计健美教学过程,具体体现在:将生理与解剖知识导入课程体系进行动作设计和练习;精炼并重组训练法则和恢复手段贯穿于身体学练实践之中;跟练流行团操提升身心体验的情境效果;选用多媒体教学丰富项目文化认知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7.
体育舞蹈能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体美、动作美、乐感美以及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8.
团体操是一项集体育与艺术为一体的运动项目,随着人们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对于团体操工作者而言,必须要了解和把握现代审美现念和审美意识的发展变化,才能提高团体操设计的艺术品位和审美内涵.为此,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与研究,力图从现代审美现念角度探讨团体操的设计与发展,以供团体操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教学是一门健与美,体育与美育有机结合的育人活动,体育教育中离不开审美教育。在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开展审美教育,能有效地促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历史为纵轴,来探询武术套路美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研究认为,武术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各历史时期的美学思想、美学理念,形成了独特的具有东方文明的审美特征:武术除了具有诸如"强烈的活动感"、"均衡的势态"、"恰当的节奏"外,"武德美"、"自然美"、"神韵之美"也是武术具有东方特色的重要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