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企业R&D空间性战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D是企业获得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发展。通过对企业发展中R&D空间性战略的变化和表现研究,我们可以找出空间性战略对企业R&D的影响和作用,并将对我国企业的R&D和国际化产生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概括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多种R&D投资形式,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R&D国际化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的形势下,我国应如何利用跨国公司的R&D国际化来加快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如何实现我国企业自身的R&D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提升企业技术竞争力的四项指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在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和进入WTO已经3年的双重压力下,通过提高技术竞争力的途径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发展模式。其中,在国家创新系统中强化研究开发(R&D)资源的配置力与提高R&D资源运行效率,是使企业这个技术创新主体做大做强的关健之一。对此,本文分以下两点论述:(1)问题的提出:双重压力下的中国企业;企业经济发展三阶段;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的企业应从7个方面提升技术竞争力;4个量化指标与GDP的相关度高。(2)企业技术竞争力的4个量化指标:发明专利指标,企业R&D经费支出指标,国家及其企业R&D人员指标,企业R&D强度(R&D经费支出/销售额)。  相似文献   

4.
概括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多种R&D投资形式,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R&D国际化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产生的影响,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的形势下,我国应如何利用跨国公司的R&D国际化采加快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如何实现我国企业自身的R&D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而技术创新愈来愈依赖于R&D的发展。本文将从过程和效果两个层面分析R&D是如何影响技术创新的,为政府和企业更自觉而又理性地利用R&D资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陈伟  刘井建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1):47-48,56
由于社会经济系统的内部结构和企业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R&D发展模式和管理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企业R&D发展模式和管理的分析和比较发现,我国企业R&D管理仅相当于国外第四代R&D管理水平。针对我国企业R&D发展的特征和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企业R&D管理水平的借鉴措施。  相似文献   

7.
工业企业寻求合作R&D的动机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旨在系统分析工业企业寻求R&D合作的动机.研究表明当代技术发展的综合性、复杂性、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高成本以及为了获得市场机会促使企业积极开展合作R&D.文章还特别指出企业内在的R&D能力是开展R&D合作的必要条件,合作R&D只是企业内在研究能力的补充.文章最后还提出了克服合作障碍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青  曾德明 《科学学研究》2006,24(4):539-544
协作R&D网络是高新技术企业获取创新知识的重要源泉与途径。本文采用技术创新标杆测试审计模型来对高新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发展过程与管理状况进行审计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绩效与网络化程度,与有效的控制、冲突管理和成果分配体系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的激励体系正相关,但不显著,并在此基础上深人探讨了高新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管理特征与风格。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的资源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劲  朱朝晖 《科研管理》2003,24(5):76-83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跨出了国门,与国外公司合作建立了R&D联盟甚至在海外建立了R&D分支机构。本文立足于资源理论,在调查的基础上,了解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中的资源配置现状,总结了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现有模式以及未来演化,并为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国际化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税收激励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激励政策从三个方面影响企业R&D投资:一是降低了企业R&D投资资本的使用成本,增加了企业R&D资金来源;二是降低了企业R&D投资风险,从而鼓励企业提高持有R&D资产的比例;三是提高了R&D人才的实际工资水平,降低了企业投资R&D人力资本的成本支出,从而提高了R&D人力资本的供给和需求。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对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辉群  白玲 《中国软科学》2007,28(1):101-106
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以东道国为视角,对跨国公司R&D投资对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绩效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跨国公司R&D投资对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知识创造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作用并不显著,但它显著地促进了知识流动能力和技术创新环境,并且带动了国内企业的R&D投资,从而对国家创新系统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艳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11):46-47
R&D国际化随着其地理上扩散的技术创新活动的增多.对公司组织结构以及采用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疑问,许多公司都意识到它们需要同时取得全球效率、应对地区差异性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为R&D国际化构建合适的组织模式,也成为中国企业实施R&D国际化战略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近年来企业逐渐成为R&D的投入主体。本文从R&D投入对企业生产率、企业价值、企业产出等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R&D投入对企业业绩有正的显著性影响。企业和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R&D的投入。  相似文献   

14.
一、以科学为依据的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有以试试碰碰的经验为依据的,也有以R & D的科学知识为依据的。尽管一个经济中R & D投入的增加与创新流量的扩大、以至经济增长之间并无简单的线性关系,但以R & D揭示的科学原理为依据的技术创新在其中起着较大的作用。尽管在某一技术领域的发展初期,技术创新可能主要是以经验为依据的;但在该领域的快速发展阶段,创新则必须以R&D概括的科学原理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软件企业R&D人力资本投资活动的高风险性极大地影响着R&D人力资本价值提升与软件企业的稳步成长,在对软件企业R&D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从技术风险、代理风险、R&D人员流失风险和R&D人员配置风险等角度提出了R&D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类控制模式;根据各类风险的等级大小,引入企业治理的基本理念,提出了R&D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级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浦东新区新兴科技型企业为对象,对企业R&D活动和自主技术创新进行经验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提炼出企业的规模结构、研发人力资本投入及盈利能力对企业R&D活动及自主技术创新发展的共同促进作用,验证了西方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结果表明,区域新兴科技型企业应扩大企业规模结构,企业R&D商业化能力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与开发是高新技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活动,而R&D投入是企业开展R&D活动的前提。本文以中、美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研究企业不同阶段的R&D投入,并就各阶段的R&D强度差异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发现中、美两国各阶段R&D投入差异显著,且高新技术企业的R&D投入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根据比较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对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中的R&G--市场营销界面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研究与开发部门、市场营销部门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职能部门.这两个部门的绩效水平与相互关系(即R&D 市场营销界面,以下简称R&D 营销界面)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乃至成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许多研究结果表明:R&D 营销界面友好是创新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R&D 营销界面质量不佳是导致产品创新失败的最主要因素.而R&D 营销界面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R&D 营销界面管理的水平.因此,深入研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中的R&D 营销界面管理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税收优惠是各国政府采取的激励企业R&D投入的主要政策工具。本文建立回归模型,通过对103家样本企业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实证评价了我国现行R&D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R&D投入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现行R&D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R&D投入具有正的影响,但激励作用不明显,政府每减免企业R&D投入的1元钱税收,只能刺激企业增加R&D投入0.104元。究其原因,在于现行R&D税收优惠政策存在优惠范围较窄、与现行税制不协调等问题。因此,还须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现行R&D税收优惠政策,增强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R&D)的国际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中最突出的现象之一。对于R&D国际化的动因多从需求供给或各具体因素的角度进行阐释,以竞争优势为线索,从技术创新理论、价值链理论、资源基础论和企业能力论对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行为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