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创 《传媒观察》2022,(12):81-84
媒介批评从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陆走向自觉,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作为“往返于媒介理论与媒介现实之间的学术实践”,媒介批评对发掘媒介现实问题、深化新闻传播学术、提升媒介学理内涵具有深远意义。《学理三棱镜:媒介批评文集》一书跨越中国本土近20年的媒介现实问题,站在理性反思与专业批评的视角,从问题、案例、理论三要素的内在互动展开论说,为新闻传播学者如何关注媒介现实、探究媒介问题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2.
张羽 《今传媒》2006,(3):25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媒介批评实践日趋活跃,媒介批评研究无论在研究领域还是在研究视野上均有突破,但也存在一些让人思考的问题。一、媒介批评理论“滞后”于媒介批评实践作为一门学问,学界普遍的看法是,媒介批评是从1995年进入中国传播学者视野的。依据是该年吴迪先生在《北京广播学院学报》第5期上发表《媒介批评:特性与职责》一文,首次公开地、系统地研究媒介批评问题。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式的媒介批评活动仅从这个时期才开始。事实上,媒介批评活动是伴随着媒介的产生而产生的,因为“一种意识产品及载体的产生,接着就会出现对他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媒介批评:类别探讨与特征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程 《新闻记者》2005,1(4):28-31
媒介批评是近年来国内传播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2000年11月,教育部《高校“十五”新闻传播学学科研究规划及课题指南(草案)》,将“媒介批评的理论与实践”列入“十五’重点研究课题”。而后,浙江大学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新闻暨传播学院分别将“媒介批评”列入重点研究范围,前者还将“媒介批评学研究”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此后,北京广播学院等高校新闻传播院系,还提出开设媒介批评课程的动议。  相似文献   

4.
美国与他国之间发生的战争历来是新闻媒体注的焦点和专家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美国媒介在战争新闻报道方面的立场片面性、以及美国媒介屈从于本国政府而阐述的观点而大多是在反映华盛顿和五角大楼所倾向的看法,一直受到学者的批评和指责.近年来由具有国际战事记者背景的英国学者率先发起的“和平新闻”报道思路,倡议新闻学教育在课堂上向未来的记者传授如何试图做到与“战争新闻”大相径庭的“和平新闻”报道,在国外新闻传播教育界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气候”,但目前似乎尚未引起国内有关学者的注意.本文拟在梳理美国媒体于近年来的战争新闻报道现状的同时,也试图对“和平新闻”这个新生理论及其职业实践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媒介权力的多样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双秋  魏晨 《新闻界》2006,(1):37-39
在西方传播研究的历史上,“媒介权力”(m edia power)是各种问题产生的核心。虽然关于“媒介权力”的学说还没有形成逻辑严密的学说体系,但是当前的大众传播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都趋近于围绕“媒介权力”来设定研究方向、对象和建构理论。在研究视角方面,主要是从新闻传播学与传播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的。新闻传播学的视角一般从媒介入手研究权力,没有注意到权力本身的多种形态与结构,没有注意到从权力视角出发来研究“媒介权力”的另外一条路径。而传播社会学的视角:把媒介权力看作是整体权力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单一的将“媒介权力”界定为政…  相似文献   

6.
明清两朝邸报成为朝野士大夫知识分子政治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对邸报功能的认识日臻深化。媒介批评的主体虽然仍是官方意识形态的直接表达,但不满于统治者过度控制报道致使新闻传播机构陷于无报道素材的状况,社会上出现了为新闻传播争取生存空间的声音。清末近代化报刊诞生之后,中国古代的媒介批评在批评主体、理论资源、批评视角等方面都发生了有意义的转变。虽然媒介批评在总体上呈现出视角单一、方法简单的倾向,但在加速中国古代报纸没落的过程中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龙 《青年记者》2016,(22):86-87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斯蒂文·小约翰指出:“批评就是运用价值观进行判断,它在传播领域内有着很长的历史.”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传播是一个由媒介组织向受众源源不断提供各种信息,并同时由受众选择、使用、理解和影响信息的过程.任何大众传播研究的核心或起点都是媒介,自从新闻传播事业诞生以来,人们就开始以审视、期待的目光打量媒介及其传播活动,思考媒介对于人的意义,由是产生了媒介批评活动.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的健康传播研究成果通常发表在新闻传播类和公共卫生类两种不同学科的期刊上,一直以来学者们对新闻传播类期刊的健康传播分析较多,而较为忽视公共卫生学科中的相关研究。本文从研究议题、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媒介类型、传播层次等方面对公共卫生类期刊《中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健康传播论文进行分析,探讨公共卫生视野下健康传播研究的总体特征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胡正强 《青年记者》2012,(11):16-18
媒介批评的欲望、动机虽然往往是因传播实践而激起,但支撑在其背后的则是人类传播活动漫长历史的整个过程.媒介批评作为一种精神性活动,其思维方式与新闻传播显然有所区别,透辟的理性解析和文化阐释无疑是其话语实践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随着20世纪90年代媒介批评学从西方引进大陆,中国媒介批评史的研究也渐渐引起国内学界的注意,中国媒介批评的发生和开端自然也就成为其中一个无法绕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媒介批评正在引起媒介从业人员和新闻传播学者的注意,一支媒介批评家的队伍正在聚集。媒介批评学引导人们科学地分析媒体活动,让受众正确理解媒介及其传播内容,导致媒介观念的彻底变革和新闻解释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1.
试论网络新闻传播的“把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人类社会正发生一场空前的巨变:踏上信息高速公路,迈向网络时代新纪元。 于是,新闻传播者面临着角色的转换。 于是,“把关人”问题凸现于传播学者和实务人士的视野。 一、网络新闻传播:“真实为王” “媒介即信息。”这是加拿大传播学教授M·麦克卢汉的一个著名论断。尽管三十多年来传播学者们对此争议不断,莫衷一是,但近些年来网络传播的出现与发展,已经并正在为麦克卢汉的论断提供明证。 这个新时代的媒体在其肩负的新闻传播功能方面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呢? (一)网络新闻媒体的先天优势 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  相似文献   

12.
郭万盛 《青年记者》2006,(18):46-47
中西新闻传播不同的价值取向严格意义上讲,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是近代“西风东渐”的结果。中国近代报刊从编辑、经营到发行都几乎全面模仿西方。但是中国的媒介功用与西方却并未协同一致,中国媒介追求价值观念的传输,在西方媒介则主要追求新闻信息的传播。中国近代报纸从诞生之  相似文献   

13.
王刚 《新闻界》2023,(12):66-74
受文明等级思维和线性历史观主导的发展主义迷思影响,非洲国家在发展问题中的能动性被长期忽视,其作为发展传播理论范式更新的主体角色之一,也被主流学术话语霸权所遮蔽。对此,本文通过挖掘发展传播历史流变中的非洲思想与实践以作出回应。研究发现,基于西方现代化范式失败的实践效果,非洲学者从“传统”与“现代”的论争开始,发生强调以“媒介”为中心到以“关系”为中心的发展传播路径转换。随着“现代”在通信全球化语境下的归来,围绕技术乌托邦的探讨呈现出非洲发展传播研究否定之否定的态势。此外,本文将现有发展传播理论体系中缺位的发展新闻也纳入研究视野中,既是跨越新闻研究与传播研究二元对立分析思维的尝试,也能够在非洲发展新闻思想的衰落与复归中,更深刻地理解非洲行为体在面临发展问题时反“线性历史观”、克服媒介中心论和传播本质主义、创造“另类”模式的能动性。以非洲发展传播的历史流变来观照第三世界国家的新闻传播思想与实践,有助于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推进有中国视角、全球视野、发展中国家立场和南方主体性的新闻传播理论创新,这也是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与他国之间发生的战争历来是新闻媒体注的焦点和专家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美国媒介在战争新闻报道方面的立场片面性、以及美国媒介屈从于本国政府而阐述的观点而大多是在反映华盛顿和五角大楼所倾向的看法,一直受到学者的批评和指责。近年来由具有国际战事记者背景的英国学者率先发起的"和平新闻"报道思路,倡议新闻学教育在课堂上向未来的记者传授如何试图做到与"战争新闻"大相径庭的"和平新闻"报道,在国外新闻传播教育界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气候",但目前似乎尚未引起国内有关学者的注意。本文拟在梳理美国媒体于近年来的战争新闻报道现状的同时,也试图对"和平新闻"这个新生理论及其职业实践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黄顺铭 《新闻实践》2006,(12):62-62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董天策教授的论文集《新闻传播学论稿》(以下简称《论稿》),共收录了40多篇论文,大致分为四组,即“新闻传播理论”、“传媒产业运作”、“新闻传播策划”以及“媒介批评与新闻教育”。《论稿》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颇值一读。  相似文献   

16.
第一,误把新闻传播史的研究对象作为媒介批评史的对象加以论列和叙述,将媒介批评的内涵无限扩大,侵入新闻传播史研究领域,使媒介批评史与新闻传播史混为一谈,无法区分其应有的学术边界,以致中国媒介批评史的研究在无形中得到消解。  相似文献   

17.
谢静 《新闻大学》2005,(4):38-40
媒介批评,简言之,即对大众传媒新闻实践的诠释与评价(谢静,2005)。媒介批评与媒介实践自始至终相伴相随,因而有“并蒂莲”之称(刘建明, 2001)。但是,对于中国的新闻媒介来说,媒介批评概念却是一个舶来品,笔者所见最早发表的介绍文章乃  相似文献   

18.
当前,媒介批评日益成为新闻传播学界与业界共同关注的领域.为搭建具有国际视野而又立足本土实际的"媒介批评"学术平台,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首倡并与珠海特区报社共同主办了"2007首届媒介批评国际学术论坛".  相似文献   

19.
《传媒观察》2022,(9):F0002-F0002
潘祥辉,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闽江学者”讲座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20),主要研究方向为华夏传播学、传播考古学、中国媒介与社会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课题2项,国家广电总局课题2项及其他省部级课题5项。出版著作《媒介演化论》《组织再造:媒介社会学的中国视角》《华夏传播新探》等。  相似文献   

20.
媒介融合发展与新闻资源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雯 《今传媒》2006,(11):11-13
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与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促使新闻媒介融合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西方新闻传播学界,一批学者正致力于研究两个新课题:“融合媒介”(convergencem ed ia)、“融合新闻”(convergencejournalism),并已经获得了第一批成果。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从2005年开始新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