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小学音乐课程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音乐欣赏是培养并提高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有效途径。合理而有效的音乐鉴赏教学既有益于提升学习质量,培养审美情趣,还能够促进学生在音乐艺术的高雅殿堂之中接受音乐的熏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需在结合小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表现的基础上,根据其特有的学科特征,探索出一套科学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并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创新能力,促其音乐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2.
音乐欣赏关乎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包括想象、感知以及理解音乐的能力,也与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息息相关。要使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有效提高创新能力,需要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当中,借助不同音乐表达方式才能实现。主要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聆赏、分析和评价音乐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石。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灵的美感,提高她们音乐欣赏的基本素养,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正确的鉴赏能力,扩大音乐视野,积淀音乐知识和技能,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一环。音乐欣赏课的理论学习为她们将来在幼儿园开展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当然,仅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音乐欣赏理论应用于实践,学习的效益才有质的提升。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是内容最难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应训练和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欣赏综合应用的能力,将音乐欣赏教…  相似文献   

4.
音乐欣赏是音乐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内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和锻炼乐感最合理的途径.音乐要素是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一部分内容,对音乐的学习同样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在音乐欣赏课中突出音乐要素的作用进行了相关的探索,提出了一些突出音乐要素的现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赵彩霞 《考试周刊》2014,(94):184-184
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对音乐的激情。教师可以从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入手,通过创设蕴含美感情趣的音乐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音乐欣赏水平,培养美感情趣。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强化素质教育的实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情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由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应当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是基于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而生成的情感与认识共存的精神活动。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乐趣,可以培养学生形成音乐审美的基础能力。  相似文献   

7.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广泛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就能较快地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对于优化音乐教学过程,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利用其色彩鲜艳、图形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像相互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音乐欣赏课是整个初中阶段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的欣赏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同时可以在参与过程中了解和体会到世界上各种不同的音乐形式。从学生音乐欣赏层面来说,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音乐审美意识的提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立足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实践,首先简要分析了当前农村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简要阐述了农村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旨在风险教学经验,促进农村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小学音乐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舞蹈是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的方式。从三个方面:以舞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舞助学,促进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以舞解难,提升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来谈一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舞蹈要素。  相似文献   

10.
音乐欣赏课程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构建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兴趣""转变角色,突出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实践,利用音乐欣赏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三个方面入手,对中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状况展开深入剖析,以期探寻到提高中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水平以及提升中职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将音乐欣赏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可以培养和发展人们的想像力、创造力,使其获得丰富的音乐经验、渊博的音乐知识及全面的音乐修养。音乐欣赏可分为“听赏”和“鉴赏”。  相似文献   

12.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音乐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能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在民族器乐曲欣赏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五部曲:多“听”——知音乐内涵;多“想”——展音乐翅膀;多“说”——抒音乐真谛;多“唱”——悟音乐情感;多“动”——仿乐器奏法。  相似文献   

13.
音乐鉴赏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音乐鉴赏水平,因此课堂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能否最终达成这一目标,而课堂效果则完全依赖于教学设计。本文全面介绍了如何科学地、艺术地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达成生机勃勃的音乐鉴赏课堂,如何真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鉴赏课以及艺术活动带给他们的深刻的体验等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本文就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不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音乐给人们提供的只是音响,而不能给人们提供具体形象,音乐欣赏者要在头脑中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就必须借助于想象,而一个人的想象能力是与他的文化素养,生活阅历分不开的,所以我们明确想象在音乐欣赏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还应懂得怎样去培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来展示音乐的美,形成了以音乐欣赏和音乐美学为核心内容的音乐教育观,包括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智力结构、伦理结构的建构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探究对象,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化身。长期从事教育实践的音乐工作者,在学生音乐教育启蒙时期,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意愿。其中,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相当重要。丰富学生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对音乐技巧的掌握,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感受与鉴赏(即音乐欣赏)是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欣赏可以使受教者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音乐作品,培养人的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情感,提高人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其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乐理就是音乐理论,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课程,由于乐理内容庞杂,概念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倍感吃力,因此,把乐理知识的讲授贯穿于唱歌,欣赏,排演及创作东曲中,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相似文献   

19.
高中音乐课程主要以音乐欣赏为主,音乐欣赏既是一种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过程,又是赏析者综合运用其所具备的音乐知识和人文知识的过程,而感知、想象、体验则是音乐欣赏者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所要经历的心理历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渗透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给学生六个“学会”。  相似文献   

20.
The ‘music appreciation as contemplation’ paradigm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s and music education assumes that music exists to be contemplated for itself. The resulting distantiation of music and music education from life creates a legitimation crisis for music education. Failing to make a noteworthy musical difference for society, a politics of advocacy attempts to justify music education. Praxial theories of music, instead, see music as pragmatically social in origin, meaning, and value. A praxial approach to music education stresses that appreciation is seen in use; thus, it seeks to ‘make a difference’ that students and society find musically noteworth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