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动物的天堂     
<正>印度街上动物之多超乎我的想象。但凡去过印度的人,除了感叹其悠远的历史、斑斓的风景,一定会对那里满街乱跑的动物记忆犹新。这里,真是块神奇的地方,一人可以独享一座寺庙,因为它多得数不过来;可以简单地通过一个微笑就和对方成为朋友,因为他们淳朴友善;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和一大群的动物亲密接触,因为它们如此靠近,就在我们身边。若是在他国的街道上碰到动物,肯定是场令人惊喜的意外,但是在印度,没有人会觉得吃惊。而当我真正身临其境时,小心脏兴奋得险些停摆。在印度的城市中,动物与人是和谐的存在。牛在拥挤  相似文献   

2.
张斌 《寻根》2012,(5):136-139
在我的印象里,陕西省紫阳县洞河镇马家庄应该是以姓马的人为主,或者历史上是马姓人的村庄。马姓是回民的第一大姓,马姓的村庄应该是以回民为主的村庄,几乎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回民村落。而这里的马家庄则不同,这里一无马姓,二无回民,虽然是个很美丽的地方,但也普通得如同山间的野草一样毫不起眼。  相似文献   

3.
杨卓如 《大理文化》2014,(1):97-109
正云龙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白族、阿昌族、傈僳族、彝族、回族、苗族、傣族、汉族等8个世居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早在先秦两汉时期,这里就是嶲、昆明、僰、比苏、哀牢人等众多古代族群活动的地方,唐代以降,摆夷人(今傣族)、阿昌族、蒲蛮人(今布朗族)、僰人(白族先民)、傈僳族、彝族罗武人等逐渐成为了云龙境内的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在巴西东北部的内陆地带,有个叫塞尔坦乌的地方。这里气候干燥,土地瘠薄,是个旱灾频繁的穷乡僻壤,在其最僻静的山间寒村卡努图斯,有一伙把流浪传教士孔塞列罗尊奉为圣徒的信徒们,在这里开始建起自己的城镇。来此定居的信徒与日俱增,没过多久,城镇里住户达到5200户,拥有人口3万余人。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新泽西州,有个叫“音乐岩”的地方。当人们敲打这里的每一块石块,不管巨大如岩或小似石子,都会发出音色、音阶完全不同的优美声音。当地一位有音乐修养的人,用小石头敲击石块竟能演奏出动听的《圣母颂》、《蓝色多瑙河》、《欢乐颂》等乐曲,使在场的人惊叹不已。这里的“音乐岩”位于一块林中空地上,占地数百平米。在这数百平米以内,除了大大小小的难以计数的岩石外,没有任何植物。有位著名的地质学家来此地勘察,认为这里没有产生这种岩石的地质条件。况且,“音乐岩”一离此地,其音乐“天赋”就丧失殆尽。那么,这里的岩石…  相似文献   

6.
瓜达卢佩圣母院广场十分宽敞,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有时成千上万的人来到广场默默地祈祷着。然而,众多的人们常来常往的地方不可能总是那么庄严肃穆。除了几个重要的宗教节日外,这广场颇像一个小城镇的主广场。人们全家全家地来这里溜达,有卖食品的小贩,还有卖明信片和纪念品的,气氛十分活跃。墨西哥有许多令人振奋的地方,然而把它们紧紧连结在一起的却是共同利益和历史的纽带。有些地方十分集中地体现了墨西哥人共同的过去和利益,成为民  相似文献   

7.
正崇信神明,是客家民间的普遍现象,除了大大小小的寺庙,各家也都置有神案佛龛。客家人外出,见庙就烧香,见神就磕头,因而客家人的信仰崇拜显得多而杂,反映在客地寺庙供奉上,佛门的菩萨罗汉、道家的仙师鬼神、地方的神明英雄、祖先的灵坛牌位,共安一厅,和平共处,共享香火。客家人相信  相似文献   

8.
漫忆老挝     
去年我去了老挝,爱上了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北京到万象,乘飞机3个多小时,但有2个多小时是在中国领空上。在昆明着陆办理出境手续,再飞起来,40分钟就在万象降落了。也许因为太近,在机场享受的待遇就跟其他国际航线不同。去老挝的候机室里,有的工作人员拿乘客当听差。代表团中3位作家,都已年过花甲,正利用候机时间商量事,走来一个戴机场职员标志的年轻人,指着老头们喊道:“别说话了,到楼上找人去!”作家们说:“我们的人一个不少。”工作人员说:“你们的人不少就行了?找别的人!把坐这班飞机的人都找来!我要点数。”平时也…  相似文献   

9.
高峰 《寻根》2012,(4):88-90
“白日游山,夜晚看庙”,说的是传统的游历内容,同时也道出了寺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寺庙是中国一种典型的宗教景观,而从艺术的角度看,则意义就更加重大了。寺庙是我国的艺术宝库,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在寺庙建筑史上,人们实在无法找到“中国总共建了多少寺庙”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的城市可能是供人居住生活的、令人特别喜爱的地方,它们也可能是地狱般可怕的地方,是拥挤、肮脏、充满噪音、被污染的地方。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交通拥挤。但城市设计正在打一场反击战,提出了一些新颖的,使世界上的某些大城市重新变得适宜人生活的方法。这里有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11.
信仰     
正人在旅途,一路向西,一直爬坡就上了川西高原,不用吸氧器的人就寄居在这里。高山之上,碧云蓝天,美不胜收,然美景之下空气稀薄,四季寒冷,植被缺乏,无时蔬瓜果,食物缺乏,就是在这样的地方,人们还在这里坚守。家在哪,人在哪,心也在哪,也是离天国最近的地方。茫茫荒原,雪山云霭,人在此,信也在此,没有信人怎样度过这寂寥的时光呢,怎能有末后的指望呢?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因为信,所以信,人在旅途,一路向上。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从公元1603年到1867年这段时期,称做江户时代。日本实际上的统治者将军住在江户(现在的东京),统辖着整个日本。这个时候,武士的孩子在“藩”(各个诸候)的学校学习,可是“町人”(江户时代住在城市里的商人和手艺人)的孩子在什么地方学习呢? “町人”的孩子上学的地方叫做“寺子屋”。江户时代以前,寺庙负责教育孩子,因此上学的孩子叫“寺子”,以后就出现了“寺子屋”这个名词。寺子屋的老师是有学问的武士、僧侣、医生和町人等。一般的“寺子屋”只有一位老师,学生的人数顶多二、三十人。  相似文献   

13.
梯田笔记     
泉溪 《大理文化》2014,(4):4-18
茶山稻水两相望人们也许早就发现一个问题.大凡哈尼人居住的地方,都拥有一片片碧绿的茶山茶园。它从色彩的角度印证着哈尼人的生态观念。哈尼族是个谦卑而平和的民族,他们能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们倡导,我们与外物同在。“外物”在这里可以解读为“万物”,万物有灵,这是他们亘古不变的真理。内心有真理在,诗意就在。在云南,只要我们一走动,无论到红河、玉溪、普洱、版纳,除了“山水同高”的万亩梯田外.  相似文献   

14.
在俄国远东,海滨是我最爱去的地方。清新的海风,温柔的细浪,会引发出人的很多灵感。我经常带上照相机到海滨散步,为那些慈祥的老人和淘气的孩子拍上几张照片,也因此交了许多朋友。这天上午,我在海滨一个小码头散步,却遇到一位在海边徘徊的吉卜赛女郎。俄罗斯是一个有着100多个民族的国家,在远东,你就能接触到各种肤色和不同语言的人。但是,在这里见到吉卜赛人,我还是第一次。我热情地和她打了招呼,很快就轻松地攀谈起来。女郎叫乌尔娜,已经是3个孩子的妈妈了。我没敢问她的年龄,她却坦率地告诉我,她已经27岁了。电影里的吉卜赛人给我留下过…  相似文献   

15.
简论禅宗的道德观牛乃喜六祖慧能第一次参见五祖弘忍时,弘忍问他:你是什么地方人?今天到我这里来寻求何物?慧能回答:我是岭南百姓,远道前来礼拜和尚,不求余物,唯求作佛。弘忍对慧能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犭葛獠(对南方少数民族的侮称),怎么能作佛?慧能回答说:...  相似文献   

16.
我以前从来没有到过澳门。关于澳门,除了地图上那个标志所在位置的圈外,就是一点历史知识,知道四百多年前,葡人就侵占这里的一角建起居民点。我所能想像到的,就是它是一个经济发达、高度现代化的地方,而且葡人到这里比英人到香港还早数百年,西方文化色彩也许更浓一...  相似文献   

17.
当年,一个叫西德尼·比切尔的人把萨克斯带到了爵士乐队,人们猛然发现——这里才是萨克斯应该呆的地方。从此,人们称西德尼·比切尔是萨克斯之父。尽管他不是萨克斯的发明人,但他给萨克斯找到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一个能充分释放能量的空间。经过一代代萨克斯手、爵士乐手的努力,如今萨克斯在爵士乐中已成为一面魅力四射的旗帜。它吸引着无数热爱爵士音乐的人走近它、拥抱它。好的乐手都是吹爵士音乐的日前,记者采访了我国第一代涉足爵士音乐的萨克斯管演奏家陆廷荃。实在太大了。我们的其他乐器与国外相比虽也有差距,但出国参赛也…  相似文献   

18.
正清晨就出发,带上相机。要去的地方很明确:者摩。者摩对我而言,始终是个未知的、超越日常经验的地方。尽管它就在我身边不远处的哀牢山里。那里的女人,头戴鱼尾帽,身着花花绿绿的彝族服饰,却标榜自己是白族。关于他们,有着种种传闻。我向往经验以外的地方。我想去看看他们的生活,照些者摩女人的照片,或许,还能了解到他们历史的蛛丝马迹。一出发,我们就走散了。在哀牢山北麓的温泉,在约好相聚的地方,我停下了摩托。约好的时间是八点半,该到的人都到了,不该到的人照旧没来———一些人总是习惯性便秘。山脚很冷,不适宜长久停留。我强调说我最近身体不太好,怕拖了大家的后腿,只能先走一步,几个年龄偏大者也跟着我上山。  相似文献   

19.
    
根景斌那一年.我家后院靠墙的地方.突然钻出了许多梧桐.样子虽显得纤小.却那般笔直笔直的.挑着小象耳朵似的几片叶子.让人欢喜.让人惊叹我问爷爷.无人撒种.无人浇水.怎么就冒出那么多的树苗采爷爷回答.那是回为有根根、竟能穿透很远很远的硬土.找到这里来了仔...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佛教寺庙,除了寺院的建筑,例如山门、宝殿、藏经楼、禅房等,寺院供奉的佛像,寺院中的僧人,乃至寺院中的树栽,都是构成寺院的重要元素。僧人或是信徒通过在寺庙种植特定的树栽,来传达佛教的文化内涵,彰显其实际功效。目前学界关于佛教寺庙树栽研究鲜有涉猎。本文通过佛教寺庙树栽种植及目的、意义,说明其中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