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3月18日《新民晚报》上叶世荪撰写的《明信片连环画》一文,为我们介绍了一种“其形式和题材均为现今所罕见”的民国时期的明信片。其全套为12帧(张),“每帧正面右侧为石刻连环画影印图,分青、紫、桔三色套印,阴线勾勒的图案着笔细腻,运刀娴熟,出自名家无疑;中间依次为图案的文字叙述、故事梗概及该明信片的印制说明;左侧边框内印有说明文字。其背面印有‘上海通社美术明信片’”。  相似文献   

2.
《岭南庭园》邮票第3图是广东顺德清晖园。80年代后期发行的《顺德》、《清晖园》两套图画明信片可用来制作此票的极限片。以摄影作品为画面的《顺德》明信片,全套10张中的“清晖园”,取景角度与邮票图案  相似文献   

3.
第六期《千年瓷都景德镇》文章开头说道"中国邮票上有3件元青花"。其实,只有两枚邮票和一枚邮资图案,邮资图案不能与邮票混为一谈。文章附图,图1如不是明信片即是照片,而图2、3、4是用极限片来展示的。但图3似是一套明信片的封套,而右上贴出  相似文献   

4.
耿守忠  杨治梅 《收藏》2007,(5):154-156
11.几种套色移位变体票的真伪鉴定 套色移位变体票属不合格品,是严禁出厂的。但偶尔因质检疏漏,也会从邮政窗口流出。如普23中8分《北京民居》套色(红色)移位变体票(图1)、1992-1(22)T50分《喜鹊登梅》套色移位(“猴”字未居中)变体票(图2)等。  相似文献   

5.
1月19日香港发行《岁次癸未》羊年生肖邮票,我从藏品中翻捡出3张美术片,其背面图案都是生态羊,神态与这套邮票中1.40港元"盘羊"票、2.40港元"绵羊"票的画面很协调,就贴票、销首日纪念邮戳,自制成如图1和图2的极限片。 大多数生肖邮票的自制片要做到票、片图案相当  相似文献   

6.
朋友寄来两枚湖南省郴州市邮政发行的2017贺年有奖明信片,第一枚正面(图1)片图是一张照片,下面标注着"半床棉被故事发生地旧址",明信片背面(图2)是几位红军女战士向老人赠送棉被的素描画面。相信您也会和我一样的困惑,怎么还会赠送"半床棉被"呢?您别着急,因为第二枚明信片的背面(图3)就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原来,  相似文献   

7.
2009年儿童节来临之际,甘肃省兰州市邮政广告公司制作,兰州城关邮政局发行了一套以"少儿民俗"为题材,涂色描画为形式的明信片(题图),全套10枚,明信片构思新颖、设计精美。明信片为双联型,长29.6cm,宽10cm,折叠后为普通邮资明信片规格。明信片分正片和副片两部分,正片用于邮寄,副片留用。正片正面印有邮资图,图案为号称"天下黄河第一桥"的"中山桥";正片背面为少儿民俗画。编号为  相似文献   

8.
李秋实 《上海集邮》2002,(10):40-40
TP13《妈祖传说》特种邮资片全套6种,在其中第3种片上发现套色移位变体——邮资图中的面值  相似文献   

9.
风光邮资明信片(FP)是1984年我国邮电部开始发行的,每套邮资明信片分为A、B两组。A组片邮资面值供国内使用,B组片邮资面值为国际航空资费,各片上的邮票图案即是该片背面风光图片的缩小图。  相似文献   

10.
FP3《江苏风光》邮资明信片B组封套图案为石像路。有趣的是:A组封套却有两种图案:一为著名的“南京中山陵”,一为徐州风光的“水上世界”(见图)。这种  相似文献   

11.
近日整理旧藏,找到几年前从朝天宫旧书市场觅得的与《古物陈列所》邮政明信片类似的明信片两枚,发现它们与《集邮博览》2005年第5期和第9期所介绍的稍有不同,现展示于下。其一枚为“董诰冬景花卉九腊梅白棠梨”。明信片背面图案、说明文字的布局与第9期封底第2排右2图相似(亦无“古物陈列所珍藏”字样)(见图1),但正面上方却印着“邮政名画信片”六字,下印“北平古物陈列所印行”字样(见图2)。从编号看,既是“之九”,就至少不下9枚;又从其纸质和印刷技术推测,估计也在同一时期。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2月24日,湘潭县邮政局发行“恭贺新春”企业免资明信片。明信片正面图案为徐悲鸿作品“奔马”图,图案无邮资无铭记,印有“中国邮政”及邮政编码框、“邮政编码”字样,背面印有“恭贺新春”及广告用语。同日,县邮政局向所辖部室、支局、邮政所印发了“关于使用、交寄县局印制的‘恭贺新春’明信片有关事项的通知”。  相似文献   

13.
《集邮博览》第3期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何区分邮资明信片式门票的正面和背面?其实不仅仅是门票,其他加印的邮资明信片以及钱币等,也有正面和背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反映西藏文物的明信片极为少见。笔者偶得一套70年代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布达拉宫》明信片,其中有一张图案为布达拉宫所藏的“珍珠塔”。把“珍珠塔”与报刊上所刊《西藏文物》邮票  相似文献   

15.
肖迅 《集邮博览》2013,(2):49-49
中国邮政于2012年6月30日发行《红色足迹》特种邮票一套6枚,其中一枚是"延安"图案,我记得自己有一枚陕西延安图案的明信片,就翻箱倒柜找了起来,待找出明信片和邮票图案一对照,发现邮票图案简直就是明信片的翻版。明信片上的图案好像就是邮票的原图,这枚明信片是外文版,正面无中文字样,发行时间无从考证,但从图案上宝塔山下的红色标语和路上手举红旗的队伍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高兴之余,仔细研究了贴票位置,最后选择将邮票贴在明信片图案的右下角,这样整体效果比较好,票是贴好了,接下来要盖  相似文献   

16.
"映日荷花"是普通邮资明信片的邮资图案,但是笔者集到一枚用"映日荷花"邮资图加印的邮资信卡,比较有趣。根据信卡正面下沿的省码"27"得知是陕西省加印,信卡内页下沿有"陕西省邮政广告有限公司发布12-610102-11-0030-000"编号。此枚信卡是西安外事学院的学期通知书,即学生一个学期的各科成绩、教师评语以及放假时间和下学期开学时间等。信卡背面的加印图案是该学院的校园彩图。需要注意的是,背面右上角靠折叠处有"邮寄前须撕开"一行小  相似文献   

17.
剪纸是我国民间一种装饰艺术,早在唐初,民间妇女就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虫鱼,贴在鬓角作为装饰的风尚,形成一种独立的手工技艺。后来演变成使用色纸,题材多样,有各种花草、动物和人物故事等, 贴在窗户、门楣上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花饰、窗花或刺绣花样使用的。剪纸有“黑白”、“点色”、“套色”、“笔彩”四种,“黑白”最为普通。技法上有阴刻、阳刻及阴阳结合等手法。“套色”则常以协调雅致的色彩,体现出装饰的效果,多用来表现连续性的人物故事和变幻的自然景色。新中国最早的剪纸题材邮票,当推1959 年发行的特30《剪纸》邮票,在小小票幅之内,展现出骆驼、石榴、公鸡、戏剧人物,是剪纸与邮票的结缘,是邮票设计的一种新的形式。这组邮票图案系由张仃根据西北民间剪纸图样设计、制作的,其艺术特色采用锯齿纹(又称狗牙纹)的表现技法。锯齿纹是一种整齐而富于变化的装饰纹样。时隔14年,1973年6月1日邮电部于“儿童节”之际,推出编86-90《儿童歌舞》剪纸邮票,  相似文献   

18.
制作《民族大团结》邮票(1999—11)的极限片时,一般可以采用片图上的民族着装,与邮票图案中的民族服饰相同的图画明信片为载体。如果要精益求精,那么还应注意片图上人物的歌舞动作,和使用的乐器也能相似。实际上,具有这种和谐程度的民族题材图画明信片尤其是自然片的数量很少,收集难度也较大。下面2张分别是反映基诺族和傈僳族的极限片,较之单一的仅民族服饰和谐的极限片更有情趣。  相似文献   

19.
苏绣     
’98贺年(有奖)明信片全套12种,其中第一组6种的背面图案是“苏绣”。 相传古代吴越一带有截短头发,身绘花纹,以避蛟龙之害的风俗。《左传》称:“仲雍嗣之,断发文  相似文献   

20.
图1是本世纪初期以羊皮为材质的实寄明信片正面,此片1906年7月26日由美国寄往加拿大,有趣的是正面所贴华盛顿头像红色2分邮票的销票邮戳时间中,年份“1906”的字钉被倒植,成了“9061”,在20世纪就超前到了91世纪。 此羊皮明信片的背面图案(图2)是一幅漫画,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