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类篇》对《集韵》反切注音的继承与革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篇》反切注音在《集韵》基础上有所继承和革新,反映了唐宋时代语言研究和辞书编纂领域的进步成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集韵》在编纂过程中特别倚重《说文》。在征引数量上,《说文》居于众多征引文献之首;《集韵》明引《说文》的原则是《集韵》的注音和释义与《说文》释义和徐铉注音相契合;《集韵》所据《说文》底本虽以大徐本《说文》为主,当对其他《说文》版本有所参考;《集韵》征引《说文》原有字与徐铉新附字有所不同,当是"凡字训悉本许慎《说文》"的原则在征引徐铉新附字上没有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3.
《集韵》在我国音韵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久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勘、音韵、词汇等领域,对于其他领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开拓。本文从辞典学的角度,探析了《集韵》在辞书编纂体例上的四个创新,希望以此引起人们对它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新修玉篇》是金代的一部重要字书,在辞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贮存了大量的疑难字,给后人识读造成了困难。根据汉字俗写变易规律,结合具体文献用字,以形、音、义为线索,对《新修玉篇》所收的10个疑难字进行考辨,以说明疑难字考释对于古代汉语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编纂体例对一部字典辞书的编纂和使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宋代《集韵》之前的古代韵书都没有对编纂体例进行具体的阐述,这给后人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本文对唐代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的释义体例进行了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广韵》、《集韵》相同的字形有18910个,《集韵》新增字共有11864个字形,以单音字或只出现一次的字形占多数,《广韵》所收字在《集韵》中基本能找到.《集韵》所收字形的规模,大约为《广韵》的1.5倍,即《集韵》新增字形占自身所收总字形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总的来说,新增字形对小韵增减及音系结构的影响不大,异读字也只在新增字形里占少数.《集韵》有规范字形结构的行为,同时,字形结构标准多以《说文解字》大徐本为主,《集韵》收字能在《经典释文》中找到直接来源根据的为数不少.  相似文献   

7.
再论《集韵》与《礼部韵略》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文献学的角度论证了《礼部韵略》和《集韵》的关系,并提出新的看法,认为《礼部韵略》和《集韵》是两部韵书。《礼部韵略》是从《集韵》未定稿简缩并稍作修订而成的。《礼部韵略》与今传本《集韵》(即定稿《集韵》)的不同,大多反映了《集韵》未定稿跟《集韵》定稿的差异。具体说来,就收字、字序、小韵韵序、大多数反切和大多数释义来看,《礼部韵略》是《集韵》未定稿的简缩;就少数反切和少量释义而言,《礼部韵略》又有所改订。即《礼部韵略》的主体内容从《集韵》未定稿简缩而来,但在成书时又有小的改作。《集韵》的转移小韵是有始有终的人为举措,今传本《集韵》转移小韵的分布格局是《集韵》未定稿和《集韵》定稿两次小韵转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集韵》改动《广韵》反切上字的反切有2287个,透视和分析这睦改动的反切上字的语音信息,讨论六个问题:1.《集韵》改良反切的类型及其特点;2.改类隔切为音和切的语音信息;反切上字所体现的开合对立;4.反切上字所反映的兴细特征;5.反切上字所反映的声调关况;6.《集韵》改良反切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集韵》改动《广韵》反切上字的反切有2287个,透视和分析这些改动反切上字的语音信息,讨论六个问题:1.《集韵》改良反切的类型及其特点;2.改类隔切为音和切的语音信息;3.反切上字所体现的开合对立;4.反切上字所反映的洪细特征;5.反切上字所反映的声调状况;6.《集韵》改良反切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集韵》改动《广韵》反切上字的反切有2287个,透视和分析这些改动的反切上的语音信息,讨论六个问题:1.《集韵》改良反切的类型及其特点;2.改类隔切为音和切的语音信息;3.反切上字所体现的开合对立;4.反切上字所反映的洪细特征;5.反切上字所反映的声调状况;6.《集韵》发育反切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11.
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对《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的修订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提供漏收的字、义项、词以及为辞书提供书证或提供更早的书证。  相似文献   

12.
《集韵》作为反映中古音重要材料的韵书,更为真实地反映了宋代初年语音发展变化的状况。文章采用系联法对《集韵》韵类进行初步考证,以探究《集韵》韵类全貌,并探讨了陈澧系联法“切语借用”和“切语偶疏”条例的得失。  相似文献   

13.
雷励 《毕节学院学报》2013,31(9):105-112
清初朱彝尊得《集韵》影宋钞本,付曹寅刊刻后,《集韵》很快得到学界的关注。迄今为止,对《集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音韵研究方面,而从研究方法及研究重点的不同,对《集韵》的音韵研究重新疏理,有利于推动其研究的进一步深化。通过全面比较《集韵》与《广韵》的小韵、反切及字音,深入地掌握二韵书的异同,能更彻底地了解《集韵》的面貌。同时,关于《集韵》的异读层次问题,也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广韵》、《集韵》小韵异同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韵》是研究汉语中古音的重要韵书,成书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广韵》是《切韵》最重要的官修增订本,成书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集韵》是(《广韵》的官修增订本,成书于宋仁宗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集韵》距(《广韵》的成书虽只有31年,但二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对二书所收小韵进行了考察,发现(《集韵》新增小韵676个,同时合并、转移和删除了(《广韵》的一些小韵。这些变动说明(《广韵》的音系是因循守旧的,而(《集韵》具有革新精神,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语音在北宋初年的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15.
释“方”字     
方子剑 《文教资料》2014,(35):17-18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及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中,"方"字的本义为"併船也",但从"方"字出现的其他文献资料及辞书中,"方"字的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联系并不明显。如果能够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和小篆进行比较,将形训和义训相结合,则能论证有关"方"字的合理解释,还原"方"字从本义向引申义转变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16.
江苏开放大学文法学院徐四海老师长期致力于辞书研究和编纂,《中华字源》是其历时12年完成的第五部辞书新著。全书234.6万字,2012年12月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汉字经历了3400多年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形音义古今变易,错  相似文献   

17.
同形字现象要不要在字典辞书中体现,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学术问题。但是,对于近代汉字研究来讲,辨析同形字十分必要。朝鲜本《龙龛》是一部增字本《龙龛》,对同形字现象给予了关注,收录了200多例同形字,文章对其中的20例同形字进行了考辨。分析同形字的成因和规律,对于古籍的阅读和整理,字典辞书的编纂以及汉字发展史的研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汉字知多少?     
《说文解字》收集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广雅》收集一万八千八百五十字;《声类》收集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字;《字林》收集一万二千八百二十四字;《玉篇》收集一万六千九百一十七字;《切韵》收集一万二千一百五十八字;《唐韵》收集一万五千字;《广韵》收集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字;《集韵》收集五万三千五百二十五万字;《字汇》收集三万三千一百七十九字;  相似文献   

19.
“中古音”这个概念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之内曾经等同于《切韵》音,随着汉语语音史研究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切韵》音是研究中古音最为重要的参考资料,但中古音的研究不能只限于《切韵》,从魏晋到隋唐的语音资料,都应该是中古音的研究对象。就韵书音系而言,《集韵》音系的研究,其意义不亚于对《广韵》音系的研究,《集韵》称得上是汉语语音史的一个大宝库。清代乾嘉学人如段玉裁等也很看重《集韵》,但他们的重点在校勘,一是《集韵》的校勘,一是利用《集韵》校古书。孙星衍《与段大令若膺书》说:“《玉篇》、《集韵》校《说文》大有用处。”此乃当时学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研究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对于辞书编纂有一定参考价值:不但有助于辞书字头的注音、释义,而且有助于辞书字头字际关系的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