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沈从文精心构建的"湘西世界"中,存在着一个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是"湘西世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沈从文的"动物世界"具有烘托环境、渲染心境、推动叙事的多重功能,以动物朴实本真的生命之美映衬美好的人情人性,以动物鲜活生动的野性之美揭示城市文明的虚伪做作,构成了沈从文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边城》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奇特的"湘西世界",给人展示了一种湘西农村所特有的山水美、环境美、人性美的奇美景观。寄托着作者"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文章从人情、风情、人性、语言等方面的描写来分析沈从文《边城》的美学特色,揭示出《边城》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作品到理想构建的“湘西世界”。如诗如画,恬静淡远,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独特的功利原则和美学观的显现。作者生命赖以生成的那一方偏远的水土养成了其向美求善的生活理想,而都市文明的虚伪势利的现实又撞破了其梦纪。这是沈从文构筑其理想的“湘西世界”的根本动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是“湘西世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的深刻表现。《边城》是一首人性美的颂歌,作家所着力表现的是一种超越“自在”的“自为”性的生命形态。在“边城”里,人与自然和谐和统一于生命完美的形态中。而翠翠,二佬,大佬对于自由受情的纪想和追求,则体现了他们生命中的自由意志和纯粹神性,表明他们是新一代湘西古朴人性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以"乡下人"特有的眼光,观察着都市文明,嘲笑着都市的丑恶,认为都市的人生形式远远不及湘西的生活状态。而事实上,沈从文在极力批判都市文明"病相"的同时,无意间却向读者展示了城市文明的进步所在。这些进步,正是湘西世界所缺少的。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作品到理论构建了“湘西世界”。如诗如画、恬静淡远、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独特的功利原则和美学观的显现。作者生命赖以生成的那一方偏远的水土养成了其向美求善的生活理想,而都市文明的虚伪势利的现实又撞破了其梦幻。这是沈从文构筑其理想的“湘西世界”的根本动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是“湘西世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的深刻表现。《边城》是一首人性美的颂歌。作家所着力表现的是一种超越“自在”的“自为”性的生命形态。在“边城”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于生命完美的形态中。而翠翠、二佬、大佬对于自由爱情的幻想和追求。则体现了他们生命中的自由意志和纯粹神性.表明他们是新一代湘西古朴人性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湘西乌托邦想象与近现代西方古典希腊理想化的思潮相契合,两者在寻求构建理想健全的人性和发展现代艺术上的思路与途径具有某种相似性与一致性,在这个意义上,沈从文湘西乌托邦想象是近现代西方古典希腊理想化思潮在中国的现代回声。从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深入分析论述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乌托邦世界所表达的人文追求-9艺术追求,可以为我们重新审视沈从文构建的湘西乌托邦世界提供一个新的向度。  相似文献   

7.
浅析《边城》的乡土文学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沈从文的《边城》作为乡土文学小说,讴歌了湘西乡村世界中的人情味和人性关,形成了乡土自然与人相契合而渗透出的浓郁诗意,对普通人的生存处境进行了整体象征性的探索,表达了文明冲突下对理想人生和社会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中对于健康人性的描述,看到了作为现实主义者的沈从文的浪漫情怀。文章指出,沈从文笔稿湘西健康人性的唯美品格也是作家人生理想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9.
戴定华 《现代语文》2009,(11):76-77
沈从文所开创的"湘西世界"受到现代人内心的认可和追慕,他塑造出来的人性是那么朴实纯美,描绘出来的湘西自然环境是那么淡远静穆,他的文字是那么富有独特的韵味。本文从风俗的视角来解读他的"湘西世界",风俗就是生活,根深蒂固的凝结在湘西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风俗既有健康自然的生活习俗,也就是湘西固有的民俗习惯生活;也包含原始神秘的风俗,而这有着野蛮、不甚开化的一面,沈从文先生用宽容再现的手法来叙述,体现了京派作家诚实、从容、宽厚的审美感情。  相似文献   

10.
在沈从文塑造的一系列湘西女性形象中,既有纯真活泼的少女,又有饱经生活磨难的妓女,其人性的善良与纯朴总是闪烁着别样的光辉,她们寄托了沈从文独特的人性理想和生命诗学。湘西女性"美丽"与"哀愁"并存的人生,不仅融入了沈从文个人的情感经历和审美理想,而且是其内心孤独和不被人理解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在其文学作品中,对湘西世界进行了赞美,而对于都市文明进行了猛烈批判。本文就沈从文特殊的人生经历,探究沈从文对都市文明肆意批判的真正原因,并通过他的小说创作,揭示出沈从文在极力批判都市文明的同时,无意间却向读者展示了城市文明的进步所在,而这些进步,正是湘西世界所缺少的。  相似文献   

12.
旷玉妍 《考试周刊》2010,(20):25-26
沈从文是京派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这位来自蛮荒一隅的“土著”作家用田园牧歌式的笔法构建着他的“希腊小庙”——理想的湘西世界。在这个独特的世界里,乡村少女以其健康、质朴的自然美和人性关成为偏远湘西一道亮丽的风景。对她们形象的分析和把握对于进一步了解沈从文等京派作家的人生理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描绘了诗情画意的茶峒风情,展示了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创造出闪耀着神性之光的理想人物,体现着人性中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歌颂了自然的人性之美,反映作者的理想之美。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描绘了诗情画意的茶峒风情,展示了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创造出闪耀着神性之光的理想人物,体现着人性中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歌颂了自然的人性之美,反映作者的理想之美。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小说中构建起的湘西世界总是以本真和原初的面目呈现在我们面前,乡土风貌有浓浓的地域特色,那里的人民展示给我们的是人性的美。本文试从两个方面,分析、探讨沈从文小说中对湘西人文地理、风俗民情的原生态描绘。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描绘,既表达了他对湘西水乳交融的情怀,对自然生命的讴歌,对美好人生的倾心与向往,又曲折的反映了他的写作理想和社会理想,从而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沈从文小说的另外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6.
高晖 《考试周刊》2010,(49):22-23
沈从文的小说是沈从文文学成就的重要代表,沈从文在他构筑的湘西世界里,给读者呈现的是人性与大自然和谐的美景。本文阐述了沈从文多篇小说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与同时代大部分作家急切呼吁现代性不同,沈从文从一开始就对现代性表示了“不满”,这来自于他在现代都市中痛苦、屈辱的经历。这种经历,使身处都市的沈从文很自然地怀念他熟悉的家乡———湘西。在回忆中,湘西被美化了,而美化了的湘西更映衬出现代都市文明的丑陋。所以沈从文在小说创作上形成了一种城乡对照的心理结构。他要用湘西世界中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健康、自然,来对现代文明病进行“救赎”。他的现代性诉求是通过“不满”而“救赎”的路径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湘西世界是沈从文构筑的理想与梦的天堂,文章通过湘西题材小说中的民俗风情,论证了作者笔下千里沅水流域“野蛮”与文明交织的独特习俗所包含的严肃生命意识和作者对人生理想的向往。  相似文献   

19.
岑灿 《语文知识》2013,(1):90-92
沈从文以"乡下人"的身份闯入都市,站在人性的高度,以优美、健康、自然的湘西乡野文明为参照反观都市社会,讽刺与批判了都市两性关系的畸变,都市人道德的虚伪,生命力的衰退与欲望的物化,挖掘出了同时期作家甚少给予深层关注的文学命题——都市与人性发展的悖论。这一命题在当时也许并不合时宜,但在今天看来却有着不容忽视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小说《边城》中,沈从文先生用优美古朴而又略带忧伤苍凉的笔调为我们构筑了一个质朴而又清新的世界,表现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湘西自然、民风、人性的美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