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挪威的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在《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一书中提出了“学习生态学”一词,并指出“复杂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微妙的生态平衡”[1];同时他还从儿童文化的角度论述了儿童学习过程的独 特性以及学校教育中不适当的学习形式所导致的儿童学习窒息等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幼儿的学习生态是什么?教师如何应对和保护幼儿的学习生态?在当前教育实践中,教师所提供给幼儿的学习形式适合幼儿的学习生态吗?本文试图对幼儿的学习生态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保护幼儿学习生态的教育建议。一、幼儿的学习生态是什么?幼儿的学…  相似文献   

2.
“生态数学”是一种“成长”的数学,是在数学教师的引导、启发下,每一个儿童个体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中相互影响、自能发展、自我发育的生命化过程,是致力于儿童数学素养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生态数学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3.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而且要“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因此,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4.
数学问题解决是儿童早期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从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态观来看,儿童早期数学问题解决具有显著的文化特征,其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是认知加工与情感态度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提取与知识建构的共生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开放式的循环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5.
生态危机为当代人类共同面临之迫切问题,为因应此危机,20世纪末的教育学界出现“生态”转向并发展出“生态教育学”论述。“生态教育学”的理论阵营可分为“哲学生态教育学”与“批判生态教育学”,前者源自于19世纪的哲学与自然文学,以“生态爱”与“生态智慧”为核心概念,后者形成于20世纪晚期,以“批判教育学”为重要理论资源,特别关注生态正义与环境议题的政治、社会、经济面向的深层关系。“生态正义”概念可以说是“批判生态教育学”的核心与目标。本文爬梳“生态教育学”的理论脉络,以此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6.
王秋红 《海南教育》2014,(18):43-44
现今小学数学教学也流行起了主题,如“以学定教”、“先学再教”等,但不管是哪一种主题,都应是站在儿童的的起点上、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一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热情得到了激发,课堂上各种各样的生成不断涌现,这样的课堂就称之为“生态课堂”?就数学学科来说,“生态课堂”的目的就是要在课堂环境中实现师生问的和谐发展,能让学生丰动亲近数学,走进数学。  相似文献   

7.
从传统的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三种说法,即“批判说”、“对比说”、“儿童心理说”入手,提出了“两种冲突说”,即儿童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冲突,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两种冲突的方法——进行生态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9.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习数学热情1.游戏引趣。多年来,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发挥儿童好玩好动的特点,把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活泼的数学游戏,适当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为学习而“动”。“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寓教于乐,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兴趣浓厚。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教师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与认知交互作用的观点,为个体发展研究引入了一个新的范式。这种范式打破了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去文化性”和“价值中立”思想,强调价值观、符号规则等文化因素对认知的影响。儿童数学认知具有跨文化差异,对儿童数学认知的文化性进行探讨,对儿童数学认知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儿童数学认知的文化性研究从文化与认知的基本关系人手,从文化模式和文化工具两个角度分析了文化因素对儿童数学认知的影响,以期更深刻地理解儿童数学认知的文化内核,以及文化与儿童数学认知相互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文化与认知交互作用的观点,为个体发展研究引入了一个新的范式。这种范式打破了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去文化性”和“价值中立”思想,强调价值观、符号规则等文化因素对认知的影响。儿童数学认知具有跨文化差异,对儿童数学认知的文化性进行探讨,对儿童数学认知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儿童数学认知的文化性研究从文化与认知的基本关系人手,从文化模式和文化工具两个角度分析了文化因素对儿童数学认知的影响,以期更深刻地理解儿童数学认知的文化内核,以及文化与儿童数学认知相互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羌文化是多元文化中的重要一支,却面临着羌语濒危,文化主体、文化传承“生态语境”缺失,文化传承行为严重失衡等现实困境.学前儿童是未来文化主体,教育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主要途径,学前教育是实施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关键期和重要期,学前教育中羌文化传承“语境”损毁而导致羌文化传承教育弱化.因此,塑造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的“生态语境”,突围羌文化传承困境,实施学前儿童羌文化传承“叙事体验”教育,是学前教育羌文化传承的有效建设和重要驱动.  相似文献   

16.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成为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培养受教育者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保护生态的意识及其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为此,学校明确提出了“生命发展教育”理念,其主旨在于“尊重儿童的生命主体意识,开发儿童的生命发展的能动性,促进儿童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我们的认识是。  相似文献   

17.
依据“新基础教育”研究性实践的经验,借鉴文化发展心理学和生态学的研究观点,本文着重探讨了以学生发展工作为主题的学校文化生态建构问题。学校文化生态建构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价值取向。为实现这一核心目标,学校文化生态建构必须充分考虑儿童发展和文化运作的机制。敏锐觉察儿童发展的势头,顺势开发儿童潜能,将学生组织建成文化生态系统,让学生在文化活动中建构自己的发展。本文从学校文化生态组织、学校文化生态能源及功能、学校文化活动设计角度和主要活动形态几方面探讨了学校文化生态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弄清楚“小学数学是什么”对小学数学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影响。从小学数学是生活的视角来讲,教师就要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源泉,挖掘与儿童生活背景相关的数学问题;从小学数学是历史的视角来讲,教师就要以数学家学习数学的精神为榜样,以数学学习就是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为理念,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少走弯路;从小学数学是文化的视角来讲,教师就要通过数学文化来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自觉;从小学数学是艺术的角度来讲,教师就要以艺术形式表达数学。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批评逐渐成一门“显学”,这是在文化领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前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的中篇小说《白轮船》正是这一反思的体现,本文试图运用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相关理论从人物形象的象征寓意方面分析《白轮船》中的生态思想.通过对奥罗兹库尔、莫蒙和孩童人物形象象征寓意的分析,来探讨作者的生态理想,探究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从中发掘《白轮船》中生态思想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赵华 《江苏教育》2022,(71):26-27
<正>南京市长江路小学(以下简称“长江路小学”)围绕优秀传统文化设计“寻根”之脉,围绕儿童和谐生长设计“血缘”之脉,围绕面向未来儿童的培育设计“生动”之脉。学校以沉浸式德育方式立体化展示德育实践的场境生态、活动生态和课程生态,生动活泼的“长江路生态德育”画卷徐徐展开。一、沉浸式德育的境脉一是沉浸式德育的“沉浸境脉”。长江路小学因路得名,因路而闻名,“长江路”文化资源丰厚,1800余米的长江路上有六朝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