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文论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目前中国文论界所关注的基本问题和学术发展态势而言,文艺理论研究的着力点或侧重点大体上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球化语境下文论的危机与出路;(2)文艺学的学科建设与教材改造;(3)文艺学学术史研究的现状和意义。密切关注和深入探索这些热点问题,对于理论研究来说是有趣有益且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
从目前我国研究现状看,人们在观念上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只是一个学术问题,而相关的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是教学问题.其实,一本系统的文艺理论教材涵盖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体系,从教材入手可最集中地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进行横向和纵向研究,对文艺理论教材能够更好地体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新体系将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中,古代文论研究工作占有重要地位。可是在很长一段时期里,特殊的历史情势使我国现、当代文艺学基础理论所介绍的主要是西方(包括俄国)的古典文艺学和苏联五十年代初的文艺理论,而我国古代文论的丰富遗产基本上处于被冷落的地位。三十年代前后,少数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学者开始着手古代文论的整理、研究工作,并相继出版了几本较有定评的批评史专著,但在潮水般涌来的西方文艺学面前,他们的工作对当时的文艺理论建设影响甚微。应该说,较为认真而自觉地把古代文论研究纳入当代文艺理论建设工作中,大体上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文艺学的基础和关键。在新的现实面前,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有一个坚持和发展的问题。如何既保持其固有品格和科学精神,又能以巨大的理论容量对文艺现实发言,如何汲取当代文艺科学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来推进自身的发展,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高校是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之一,高校里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教学,不仅对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树立正确的文艺观、审美观作用重大,而且是探讨、研究和发展马克思文艺学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一直与高校的马列…  相似文献   

5.
面对 20 世纪的文化与文论,面对新中国 50 年来的文艺理论建设,有四个方面的思考可资借鉴:对“五四”时期民族文艺学的图强愿望和建国至 70 年代末社会学文艺学以及世纪末文艺学建设的回顾与反思可以增强民族文艺学建设的自主性与民族性;理性主义与现代主义冲击后的困难重重的“话语转换”不能完成中国文艺学的理论建构;“中国后现代因素”对中国文化的消解是一种否定之否定,它为建构中国文艺学提供了契机;后殖民主义启示,误读 20 世纪中国传统与东方视野对西方知识体系的曲解不是建构中国文艺学的视野与途径。所以,建设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首先要分析这一命题的语言构成和话语上下文,其次按这一语言结构关系找出建构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形成三步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的文艺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适应形势需要、融入外来思潮、建设文论体系这样三个阶段。从这三个阶段的情况看,90年代的文论建设总体上处于一种摸索阶段。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近30年来,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一直致力于建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批评体系,探讨基础理论与批评实践、西方文论与本土理论、传统文论与现代文论相结合的新途径,在文学批评、文艺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论、古代文论等研究领域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本专栏选自华中师大文艺学学科老师提交给“‘文学理论三十年———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四届代表会”的论文,这些论文或从文学批评的研究立场,或从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历程,或从古代文论如何实现现代转型等方面探寻当今理论批评的发展。在全…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原本相对沉寂的文艺学系列课程如《文学概论》、《古代文论》、《西方文论》、《文学批评》等课程教学研究开始持续升温,一些从教学理念到内容和体例安排均有别于目前通行教材的新教科书陆续出版。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的文艺学系列课程教学危机重重,似乎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那么,当前文艺学系列课程教学的症结究竟何在?不尽人意的文艺学系列课程教学会给文艺学的学科建设带来何种影响?怎样才能走出文艺学系列课程教学的困境?这些问题是我们每一个关心文艺学学科建设的人都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文艺理论界对意象的重视,已经不止是限于理论批评的术语更新的意义,而和对意境等传统范畴的探讨、对中国文论所赖以生成的文化背景和心理基础的考察一起,构成了当代文艺学更新的契机,酝酿着真正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学体系的确立与深  相似文献   

10.
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8年江西学术讨论会5月31日至6月6日在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和井冈山市井冈山大厦两地连续召开。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和中青年理论工作者。代表们围绕着讨论会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艺理论建设的主题,联系当前我国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的现状,就文艺的本质、文艺学体系的建构、文艺批评的价值标准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框架,以及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向内转”、高校文艺理论教学的改革等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最早由中国古代文学专家开创,近三十年来文艺学家在这个领域里声音日渐响亮,与古代文学专家的研究相互配合、相互渗透。文艺学家力图通过对古代文论的阐释,揭示文学艺术的一般规律,为建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寻求思想资源。文艺学家研究古代文论,应力戒脱离古人的文本和语境,强人证己,力戒比附西方文论,游谈无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不应停留在词语和口号,关键是从当代的文学实际出发,以解释、解决文学发展中的问题为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的前身是1953年建立的全国第一个文艺理论教研室。在著名文艺理论家黄药眠先生的指导下,1953年制订全国第一个《文学概论》教学大纲,1956年开设全国第一个研究生班,为我国的文艺学建设做了筚路蓝缕的工作。1983年又成为全国第一个文艺学博士点,并培养了第一批文艺学博士。1987年黄药眠先生逝世后,全体成员在童庆炳教授率领下以“团队精神”继续锐意创新,组织了“四大战役”:一、集中本学科师生29人完成具有填补学术空白意义的国家教委博士点项目“中西文论比较研究”,其成果《中西比较诗学体系》(上、下卷)在国内外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学者风采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3):F0002-F0002
李国春,1962年生,湖南郴州人。1985年毕业于湘潭大学中文系,1988年至1990年进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硕士学位班,2005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晋升教授。现任湖南省美学学会理事、湖南省文艺理论研究会理事、湖南省美育研究会常务理事、郴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李国春教授自1985年起从事美学、文艺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讲授过《艺术概论》、《文学概论》、《关学原理》、《马列文论》、《古代文论》等课程。2003年以来在《文艺报》、《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文学研究》、《江汉论坛》、《求索》、《武汉…  相似文献   

14.
古代文论体系研究的新收获⒇——评谌兆麟《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体系初探》茅舟(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长沙,410081)近些年来,关于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体系的思考和探讨日益活跃。体系的探讨是一项极其艰难的工作,但无疑又是使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真正走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和文化研究的影响,国内高校的文论教学面临着“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现实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正确处理文论教学与文艺学研究之间的关系.从学科的立场而言,文艺学研究有必要对传统的知识体系和理论话语进行反思和批判.而从大学课程的设置目标和知识的传授角度而言,文论教学应当回归常识,贴近接受主体当下的文学经验,回应接受主体对文学本质的追问,并且重视对文学知识的完整呈现.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各种哲学、美学和文艺理论批评相互碰撞与对话的新时代,重新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对文论研究的指导意义,首先是基于它为文论研究提供从宏观上把握对象的科学钥匙,从而深刻全面地揭示当代多元文论格局的相互关系及其价值、局限;其次是基于它面向实际、面向未来的开放体系,从发展的高度为文论研究提供新思路,开拓新境界;归根到底,它为文论研究提供了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重要思维方式,对当代文论的创新、拓展具有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构建有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体系的主导,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品格。如何建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是当前文学理论界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和践行的问题。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面对当代社会出现的种种挑战,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既需要积极应对,又必须在发展中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色。本专栏推出的这组文章,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展示了当代中外学人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思考,也表明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在当代的推进和丰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构建有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体系的主导,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品格.如何建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是当前文学理论界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和践行的问题.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面对当代社会出现的种种挑战,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既需要积极应对,又必须在发展中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色.本专栏推出的这组文章,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展示了当代中外学人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思考,也表明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在当代的推进和丰富.  相似文献   

19.
何国瑞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其学术思想围绕元文艺学、一般文艺学(生产论文艺学)和各别文艺学(社会主义文艺学)三个方面展开.他在我国较早提出建立元文艺学的构想,并勾勒出元文艺学的基本框架.他的生产论文艺学形成了一个新的、严密的理论体系,阐述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是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他围绕社会主义文艺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全面系统地阐发了有关社会主义文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论述有无体系,乃是同马克思、恩格斯文论研究与生俱来的论题,但迄今未获令人信服的解答。深入探讨并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所必需,而且对于深刻体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宏观特征等亦大有裨益。本文从新的角度入手,通过马克思恩格斯文论与宗教论述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后人在两个领域间对体系问题认识的反差,剖析了其中存在的干扰性背景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文论体系问题的看法。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突破“体系化”传统的意义及其他重要宏观特征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