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BL Lac天体的光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BL Lac天体光变的基本特征和BL Lac天体研究的理论模型,并利用吸积盘理论对X射线选BL Lac天体MrK421的光变特性作了较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光学激变类星体(OVV)是介于普通类星体和BL Lac天体之间的一个子类;对这一类天体进行光谱观测和分析,能促进活动星系核(AGN)相关理论的研究,利用窄线[0 Ⅲ] 5007的线宽去表示星系核球速度弥散盯,通过Mhh-σ关系计算了中心黑洞质量,所得结果与由短时标光变和反响映射法得到的中心黑洞质量一致.  相似文献   

3.
美国《科学》杂志最近登载的一篇文章称,科学家们在对M33星系的观察中发现,该星系的中心可能存在着一个中等大小的黑洞。 黑洞是一种质量很大的天体,大黑洞的质量能达到太阳的数十亿倍,小黑洞的质量也有太阳的十几倍。庞大的质量使它具有极大的引力,即使光也不能逃脱,因此,科学家们还从来没有直接观察到过黑洞,只能从一些间接现象来证实它的存在。科学家们推测,每一个星系的中心都  相似文献   

4.
王章俊 《学与玩》2024,(4):26-28
<正>你是否听说过黑洞?在你的脑海中它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一个黝黑深邃的大窟窿?如果你这样想可是大错特错了,黑洞虽然叫这个名字,但其实它名不副实——既不是黑色的,也不是洞,而是一个超高密度的神秘天体。2017年4月,科学家们利用视界望远镜,观察M87星系中心黑洞,历时两年的数据分析后,拍摄到了黑洞,这是人类首次拍摄到真实的黑洞,黑洞神秘的面纱终于被揭开。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先前工作的基础上,对BL Lac天体PKS0735 178光学B波段的观测数据利用功率谱方法分别计算了BL Lac天体PKS0735 178的光变周期.计算结果发现:PKS0735 178具有4.02年和1.19年的周期,这一结果不仅较好地与Smith、Webb等人的结论相吻合,而且与先前用Jurkevich方法计算的结果几乎是一致的.这更进一步地证实了先前的结论:即中等时标的周期在PKS0735 178的光变性质中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解决天体运动问题是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除近地卫星外,实际星体的运动轨迹大多为椭圆轨道.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中由于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限制,通常把行星或卫星的轨道近似为圆轨道,计算时认为行星或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从而利用学生熟知的圆周运动和动力学知识粗略地认识和分析天体运动知识.常见的天体运动模型有以下...  相似文献   

7.
漫谈黑洞与霍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洞是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天体。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认为,万有引力不是真正的力,而是时空弯曲的表现。时空弯曲是由于物质存在造成的。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第一颗原子弹的总设计师)指出,当天体附近的时空弯曲得极其厉害,以至于它发射的光都会被“弯”回去的时候,外面的人就不可能看到这个天体。这个天体就是我们所说的黑洞。  相似文献   

8.
神秘的黑洞     
黑洞很容易让人想像成一个“黑窟窿”,其实它和地球、太阳一样,都是一种天体。黑洞概念最早由爱因斯坦提出。当一颗恒星衰老时,它的内部能量耗尽,核心开始塌陷、缩小,最后形成体积小、密度大的星体。巨大的引力使得处于引力场的任何物质都向恒星中心靠近,即使光也无法“逃出去”,从而形成黑洞。2002年10月17日,科学家宣布,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观察一颗围绕银河系核心运行的天体,证实银河系中央存在一个巨大的黑洞。上图是这个黑洞处于星群中间的概念图,由科学家绘制而成。(欧文)神秘的黑洞@欧文  相似文献   

9.
1915年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建立,预言了黑洞的存在,许多科学家对其展开了研究。科学家们认为黑洞是天体塌缩形成的超致密区域(包括光在内的任何物质都不能从该区域逃逸)。虽然我们现在称作黑洞的概念可以回溯到200多年前,但是“黑洞”这个名字是晚到1967年才由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提出来的。具体黑洞概念的提出,翻开了人类对天体研究的新的一页。短短几十年,黑洞一直成为天体物理学家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形成了黑洞物理学。  相似文献   

10.
7现实的宇宙中存在着一种“吃不饱”的怪物,任何东西落到它的口中,就像落入无底深渊,便无影无踪。这种“吃不饱”的怪物,就是神秘天体——黑洞。天文学家探测表明,当恒星进入晚年发生引力坍缩时,质量比太阳大2倍以上的恒星就会形成黑洞。黑洞之所以神秘,一方面它确实非常黑,几乎没有任何光线从里面传出来,在外面看它时是绝对的黑;另一方面它又像一个深不可测的洞,周围的天体很容易落到里面,而里面的东西却不容易逃出来。这些神秘的特征是黑洞密度造成的。黑洞物质每立方厘米可达到1000亿吨!由于它的引力太强,当其他天体靠近它时,黑洞的引力…  相似文献   

11.
在收集BLLac天体PKS0735 178的最新观烈1数据的基础上,利用Jurkevich方法在光学波段分别计算了BLLac天体PKS0735 178的光变周期.不同波段的计算得到相同的结果:PKS0735 178具有4年和1.2年的周期、这一结果较好的与Smith等人及Webb等人的结论相吻合,表明中等时标的周期在PKS0735 178的光变性质中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In the light of Ф-mapping metho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opy and the Euler characteristic, the intrinsic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entropy of Kerr black holes is studied. From the Ganss-Bonnet-Chem theorem, it is shown that the entropy of Kerr black hole is determined by singularities of the Killing vector field of spacetime. These singularities naturally carry topological numbers, Hopf indices and Brouwer degrees, which can also be viewed as topological quantization of entropy of Kerr black holes. Specific results S = A/4 for non-extreme Kerr black holes and S = 0 for extreme ones are calculated independently by using the above-mentioned methods.  相似文献   

13.
黑洞熵     
该文避开求解黑洞背景下波动方程的困难,应用量子统计方法,直接求解黑洞背景下Bose场和Fermi场的配分函数.然后利用膜模型,计算黑洞背景下热辐射谱的熵,由此熵寻求被黑洞视界反射回热谱的熵.从而对黑洞熵给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即黑洞熵是由辐射谱被视界面反射回的那一部提供的,与视界外的辐射场无关.当取适当的贯穿系数时,得到黑洞熵与视界面积成正比的结论.在所得结论中不存在对数发散项与舍去项,也不存在黑洞视界外标量场或Dirac场为什么是黑洞熵疑难.并且给出粒子的自旋简并度对黑洞熵的影响.为研究各种复杂黑洞熵提供了一条简捷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黑洞是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特殊的天体.它的基本特征被认为是有一个封闭的视界,即黑洞的边界.外来的物质和辐射可以进入视界以内,而视界的任何物质都跑不到视界以外,甚至连光也逃逸不出来.在介绍黑洞成因的基础上,从黑洞热力学及黑洞量子力学两个不同的方面阐述了黑洞辐射的物理机制,并指出黑洞研究将是本世纪最具挑战性的天文学说之一.  相似文献   

15.
家兔肝脏组织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石蜡切片法和显微摄影技术研究家免肝脏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家兔肝脏实质由肝小叶和门管区组成,肝小叶包括肝细胞、肝血寞和中央静脉。门管区包括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和结缔组织.肝小叶体积小且数目多,其中肝细胞排列规则、成索,肝血窭、中央静脉发达;门管区明显、数目多、区域小,其中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清晰易辨别,结缔组织少量。  相似文献   

16.
T. Padmanabhan 《Resonance》2008,13(5):412-419
One of the celebrated results in black hole physics is that black holes have a temperature and they emit a thermal spectrum of radiation. Though a rigorous derivation of this result requires quantum field theory, a flavour of the essential ideas can be provided at an elementary level as indicated here. T Padmanabhan works at IUCAA, Pune and is interested in all area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especially those which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gravity. This is based on an article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the author in Physics Education, Vol. 24, p.67, 2007.  相似文献   

17.
用旋量零标架方法对Vaidya-de Sitter黑洞时空中旋量粒子的Dirac方程分离变量,并退耦为普通微分方程组,从所获得的径向方程和角向方程出发,进一步导出了Dirac粒子的能级方程.得到了粒子的能量分布不仅与粒子的质量、自旋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有关,还与黑洞周围的时空结构及视界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该文讨论了变加速直线运动带电黑洞的霍金效应 ,给出了事件视界和相应的温度分析了一些特别有趣的情况 .发现带电黑洞的霍金温度不仅依赖于时间 ,而且依赖于极角 .当黑洞内外视界接触时 ,霍金温度为零 .在某种条件下 ,黑洞视界与 Rindler视界温度相等 .零温黑洞与 Rindler视界接触时 ,霍金温度为零  相似文献   

19.
Conclusion This historical survey of the educational goals developed on behalf of the immigrant and refugee in America indicates that there has been a complete cycle. The first systematic educational efforts, as we have shown, were aimed at teaching the immigrant the English language so that he would be useful for his tasks in American industry. Then came the period which extended this educational goal by offering instruction in several aspects of acculturation (officially, assimilation, but a concept which has never been put into effect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s minorities). The post-war period saw the stress on the academic level on the cultural democracy concept; but this ideal has been more academic than practical, and World War II saw no definite evidences of the popular interest in any Americanization program. The recent waves of refugees, bringing in more or less well-educatedindividuals, saw a revival of educational efforts on their behalf; but they differ from the former endeavors in their emphasis on individual education and on instruction in English. The social aspects of acculturation — featuring, in general, the period between World War I and II — have been entirely ignored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