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外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汉字与文化关系十分密切,在对外汉字教学中要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渗透。字理识字法可提高对外汉字教学的效率,且同时也可于教学中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对外汉字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2.
要向世界准确展现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工作必将在其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了我国当前对外文化传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了在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加强文化自觉性和对外文化传播意识培养的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教育要符合时代的需求,新时代对中国英语教学也提出新的要求。英语教学要肩负起对外文化传播的使命,将中国文化"送出去",这不仅仅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更是中国理解自身文化特质的一个必要途径。中国英语教学实现对外文化传播的时代使命,首先需要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观念,编写符合时代需求的教材,将英语教学与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特质的中国文化教学紧密结合,保持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张力,培养一批精于中西文化、品德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的不断出现与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的跨文化传播态势,形成了官方媒体、专业组织与网民群体相结合的"三位一体"传播格局。太极拳是体现中国"和谐"精神的代表性传统文化之一,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的对外传播或将迎来新的机遇,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路径创新和"走出去"提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15,(6):139-143
理解语言中的隐喻对汉语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加快对外文化交流的今天,在孔子学院全球化迅速发展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盛世的今天,通过传统哲学术语"五行"和人体术语的隐喻翻译研究,通过数据统计和译例分析探讨中国传统哲学的隐喻翻译策略,把中国传统哲学更好的呈现给世界汉语学习者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也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湖湘文化对外传播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对于实现人类文明互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当前湖湘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的困境,要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助力湖湘文化对外传播;统筹湖湘文化资源,实现湖湘文化整合传播;发挥湖南传媒产业优势,打造对外传播的湖湘品牌;寻求人类文化契合,减少对外传播中的文...  相似文献   

7.
汪宝荣教授的新著《异域的体验:鲁迅小说中绍兴地域文化英译传播研究》,运用描述性和规定性翻译研究的方法,首次全面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前鲁迅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历程,重点描述、评析了7种英译本对鲁迅小说中绍兴地域文化(含方言)的处理手法,就如何翻译与传播中国地域文化提出了理论构想,堪称中国"乡土语言"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8.
摘要: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对于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的提升以及中国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着重重困境。汉语国际教育的蓬勃发展为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平台。在汉语国际教育过程中要加强中华文化传播意识,明确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使命与责任;要全面发挥孔子学院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注重对来华留学生的文化熏陶。  相似文献   

9.
卢萍  宁霁 《文教资料》2012,(13):77-79
中国文化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对外传播与推广既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又是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要求。但是由于语言的障碍、推广方式缺乏灵活性与创新性,文化典籍的传播面临诸多问题。基于对目前问题及现状的分析,本文建议中国文化典籍对外传播与推广工作需要建立合理有序的翻译合作机制,创新典籍传播与推广途径,并密切关注跨文化交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态势下的世界样貌复杂敏感,给中国的对外传播特别是国家形象建设提出了新的历史性要求。以此为背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因其自身的特性与优势逐渐成为对外传播的重要着力点。为此,本研究以跨文化传播学对"文化"内涵的定义为框架,从文化态度、文化内容和文化符号等三个方面,以中国影视传媒为切入点分析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策略与实践的海外传播效果,重点在于总结和阐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背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方戏曲是形成并发展于民间的一种地方文艺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民族和民间文化内涵。我国地方戏剧大多源于农耕文明时代,与工业文明时代兴起的都市文化存在着差异和错位,它需要在现代都市快速发展的浪潮中不断调整姿态来与都市时尚文化相融合,以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艺术元素是东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魅力,能为现代包装设计提供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将传统艺术元素有机地融入到现代包装设计中,不仅丰富了包装设计的表现力,增添了商品的文化内涵,又以现代的设计语言传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在华侨华人美术研究中,移民意识是解读华侨华人美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文化漂移性是移民文化的重要内涵,移民意识决定了华侨美术既有"传统性"又有"异域性"的文化特征。华侨美术在其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呈现出:民族性、异域性、漂移性相结合的独特的美术文化现象。这种文化融合是故国文化基因与移民意识相融的结果,是中国传统美术形态和西方美术形式意韵的融合。华侨华人美术的发展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对强化国家文化影响,促进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吕昊 《海外英语》2012,(5):197-198
"功夫"与"熊猫"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符号,也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形象大使"。《功夫熊猫》和《功夫熊猫2》中诸多中国元素的展现以及影片在全球放映的成功,让全世界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不禁让我们去思考在现今全球化背景下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会大行其道好莱坞。其中一方面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近年来的崛起。另一方面是美国文化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诗圣"杜甫与"曲圣"关汉卿,同列世界和平理事会所选出的中国古代"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中,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诗坛与曲坛最高成就的代表,杜诗与关剧的思想、艺术,在以下诸方面有相似之处:一、关注民生,立足现实;二、同情弱者,怜悯女性;三、曲尽人情,雅不离俗。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在早期史剧形式的探索中,主张向西方借鉴,进行"崭新的移植"。但在实际创作中,基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素养,他的史剧形式"移植"打上了深刻的中国烙印。就诗学传承而言,除了近现代西洋戏剧形式的继承,他的早期史剧实际上还继承了四川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元杂剧形式等中国传统文艺形式。在中西方文艺形式的继承中,郭沫若早期戏剧形式探索取得了相当的实绩,对中国新文学话剧形式的探索与开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戏曲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艺术因素,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然而,在戏曲艺术实践不断成熟、不断完备的情况下,我国戏曲理论却始终停留在以戏曲局部的音乐性与文学性统观戏曲艺术整体的框架中。李渔的戏曲理论则首次突破了这种传统的戏曲理论研究格局,以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为基点,涵盖了戏曲艺术本体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李渔戏曲理论从文学属性的倚重到戏曲本体的回归,标志着我国的戏曲艺术在理论上达到了艺术本体自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由泉州师院和台湾成功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两岸闽南文化的传承创新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围绕闽南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承、创新展开了深入的研讨。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分支,已经走向世界。学者们在提升“两岸文化共同体”的整体化认识、促进闽南文化研究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书法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书法文化的提出是中国书法走向世界艺术的现实需求,规范现行文化市场的现实需要;它由核心文化、主干文化和边缘文化三部分构成;其扩散形式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书法文化是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治、经济、人文等三个积聚效应,对我国政治、经济、人文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孔子学院的文化意蕴与文化传播交流的路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学院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承担着汉语推广的重要使命。而语言是同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习语言的同时意味着学习文化,推广语言的同时也必然要宣传文化。孔子学院的诞生,不仅意味着中国已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历史大潮,而且也意味着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开始走向新的历史起点。孔子学院的兴起可以进一步消弭中外文化上的隔阂与国际交往中的偏见,还原真实的中国,因此,它也是我们实现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