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赵春颖 《文教资料》2007,(30):30-34
绅士观念是英国精神文化的精髓。从英国诞生小说之日起,这种观念就被突出地反映在作品之中,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涵在扩展和变化。本文将从小说《南方与北方》中主人公玛格丽特和桑顿之间关系起伏跌宕的发展,探讨绅士观念在维多利亚中期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2.
《南方与北方》作为盖斯凯尔著名的工业小说,反映了工业革命下英国社会环境的转变。本文从视觉艺术角度,联系作品中的色彩描写以及对英国风景画的视觉重绘,旨在揭示维多利亚时期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变革"不只是针对社会环境,同样也针对人的思想,以此说明盖斯凯尔"工业小说"研究的图像意义。  相似文献   

3.
《荆棘之城》是英国当代女作家萨拉·沃特斯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的第三部作品,备受读者与英国重要文学奖项注目。这部作品题目已透露了城市空间在这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其中蕴含着许多维多利亚时代的独特风情,带有哥特色彩,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城市特有的空间,带我们进入了维多利亚旧时代的伦敦城。文章以《荆棘之城》中的城市书写为切入点,来探讨萨拉眼中的另类维多利亚时代。  相似文献   

4.
维多利亚时代为英国"绅士"的代表阶段,"绅士"概念具有多重含义,普遍而言,"社会阶级""礼仪""道德"和"英式风格"为其内涵。维多利亚时代初期、中期和后期,小说家和学者对于"绅士"概念的定义,皆有所差异。本文结合18世纪末期以及19世纪的社会背景和小说特征,选取维多利亚时代三位著名小说家——萨克雷、狄更斯和特罗洛普,对其小说中的绅士概念进行研究。三位小说家对于"绅士"概念的刻画,表现为最初沿袭社会地位、家产财富,过渡到重视绅士礼仪和道德价值。绅士概念的演变,反映出维多利亚时代社会道德的教育内涵——培养真正的绅士。  相似文献   

5.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剧作家之一,《欲望号街车》一经问世便为其夺得多项大奖。本文以异化理论为基础,分析剧中的人物——南方淑女、南方绅士与北方佬于社会转型期在不同层面上与他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6.
《飘》作为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塑造了一批具有骑士精神的南方绅士。南北战争的爆发让南方绅士的男性气概发生了嬗变。作品塑造了没落的“绅士”艾希礼,其男性气概从有到无;崛起的“恶棍”瑞德,其男性气概从无到有。艾希礼和瑞德二人男性气概的嬗变,映射了媚兰和思嘉的女性意识和女性地位的发展变化,客观上为美国南方女性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历史契机。通过描写南方绅士男性气概的嬗变,玛格丽特·米切尔对美国南方女性的独立意识进行了积极探讨。通过描写社会对理想男性气概的憧憬与期待,作品为构建和谐融洽的社会远景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7.
查尔斯.狄更斯是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英国小说家,他的晚期成熟作品《远大前程》描述了维多利亚时代中产阶级的生活并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福音主义、功利主义和家庭伦理。小说中的三个人物:乔.葛吉瑞、阿伯尔.马格维奇以及乔.文米克分别代表了这三大方面。乔是伟大的福音主义者;马格维奇是功利主义和绅士梦的崇拜者;文米克则是"理想的家"的实践者。通过分析可进一步探讨狄更斯本人对维多利亚中产阶级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罗伯特.佩.沃伦作为美国南方“重农学派”的成员,虽然拥护南方的农业社会,反对北方的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对南方的侵蚀,而他却通过小说《国王的人马》中的人物颠覆了美国南方神话中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
《简·爱》与《红与黑》分别以维多利亚和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歧视论和人的商品化为视角,讲述了主人公简·爱和于连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成与败。  相似文献   

10.
安史之乱以后,唐代人口地理发生了根本变化。南方人口超过北方,改变了以往北多南少的局面。本文以元和长庆时期的户口考察作为突破口,对唐后期的户口数量及分布作了初步探索。文中通过对《元和郡县图志》及其他有关文献的分析,指出在元和长庆之际南方在籍户数比北方多出一百万以上,全国实有户数多于天宝末年的在籍户数,接近其时的实有户数。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首先介绍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差异,然后在借助地图说明南方与北方的范围的基础上,阐述了这两个地区的人们在生活方面的差  相似文献   

12.
《南方与北方》是盖斯凯尔夫人的另一部工业体裁小说。这部小说以19世纪英国社会的劳资矛盾为线索,反映了资本主义价值观在当时英国社会的主导地位,以及在19世纪工人运动中所遭遇的抗衡,预示着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衰落。而小说里对工人运动的描写则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运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学与化有密切的关系。南宋时期,中国传统化重心南移,南方化兴盛,南宋词呈现出南方情味,其审美风格以阴柔为美。金元兴起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游牧化与北方化融合,北方化重心区形成。以阳刚为美的元散曲具有明显的北方化的特点。因此,从南宋词到元散曲艺术审美风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的《雪》是《野草》集中的一篇文字优美、气势雄伟的散文诗。鲁迅先生写作《野草》的时期是中国革命形势日渐高涨的时期。北方几省,由于北洋军阀的高压,整个说来形势是比较沉寂冷落,但是人民革命的力量始终在不断孕育着、积累着。而南方、革命力量发展迅猛异常,北伐战争正在酝酿之中。正是在这人民革命的前夜鲁迅先生写了《雪》,通过对南方和北方雪景的生动描绘,画出了两幅明丽敞亮的雪景图,表达了鲁迅先生抗击黑暗,向往光明的热望,流荡着催人奋发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5.
南方文学在当今美国文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思想渊源发人深思。通过梳理南北战争之前美国南方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各时期与以"清教思想"为核心的北方文学的碰撞与融合,指出早期的南方文学始终坚守"中庸之道"之思想根源:殖民地时期在世俗追求与宗教信仰之间调和;启蒙时期在自由民主与奴役专制之间调和;浪漫主义时期在历史传统与现实发展之间调和,而南北战争正是这种"中庸之道"难以为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的史学界,南北对峙之态势已然比较明显。北方史学界的大本营是北京大学,而南方史学界的大本营则为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中央大学)。部分南高师文史地部师生在20世纪20年代逐渐形成了南高史地学派,他们以自己创办的刊物为阵地与傅斯年在殷墟发掘、《东北史纲》等问题上进行论争,折射出民国时期“南派”与“北派”之间的学术异趣。  相似文献   

17.
《刘知远诸宫调》和《白兔记》同属民间俗文学,语言浅白通俗,口语性很强。《刘知远诸宫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金时期北方口语的实际情况,而《白兔记》则较多的保留了明代江浙一带的南方土语。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白兔记》的语言口语化程度更高,俚俗浅露的语言风格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乔治·艾略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优秀的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在乔治·艾略特所创作的七部长篇小说中,都体现出了对道德的诠释与反思。本文以《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为切入点,对乔治·艾略特向读者展现的爱情道德观做出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9.
从家庭结构以及母子关系等方面来看,盖斯凯尔夫人的《南方与北方》具有明显的俄狄浦斯情结解构,《南方与北方》中的俄狄浦斯情结主要表现在桑顿及其母亲间的"亲密"关系以及桑顿太太对玛格丽特的敌对态度,与以往的俄狄浦斯情结不同的是,主人公最终摆脱了俄狄浦斯情结并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0.
王婷 《文学教育(上)》2010,(19):104-106
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历史上的一段光辉盛世,它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也是大英帝国经济文化的全盛时期,而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就是生活在这个时代,柯南道尔先生用他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维多利亚时期的全景图。本文即通过对《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的解读来全方位了解英国的这一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