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新媒体作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阵地,对提升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基于公共文化治理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乡村居民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采纳的理论模型,并在全国630份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从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相互依赖的角度,分析了乡村居民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采纳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需求契合度、文化素养提升程度、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度、平台易用性、网络使用度、服务质量、邻里效应和政策效应等因素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乡村居民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采纳决策产生影响。建议提升新媒体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需求契合度,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持续扩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范围和产品多样性,并以增强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为基准,着力提升新媒体下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2.
当今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不断增加,对图书馆服务价值及其工作水平的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尝试引入CVM法,通过200份问卷的发放与统计,调查遂昌县妙高街道居民对图书馆服务价值的支付意愿,并利用SPSS对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各个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支付意愿在社会经济特征上与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职业三大因素显著相关,在主观意愿选择上与阅读环境满意度、信息服务了解程度等六大因素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经过一系列的计算,得出在一个假想的市场内,遂昌县图书馆的服务价值为1.022×107元/年.文章提出的多种因素选择以及CVM法如何促进馆际交流对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深度访谈法,以湖南公共文旅云项目为例,探讨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与职责,提出各利益相关者的冲突包括:政府保护公共利益与社会资本追求私人利益间的冲突,公共文化机构实现社会效益与社会资本追求经济效益间的冲突,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均等供给与公众差异化需求间的冲突,政府考核、公众监督与社会资本利益间的冲突。化解冲突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条: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齐下,协调政府与社会资本利益;加强公私合作意识,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完美结合;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差异化需求调研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PPP 项目监督评估机制,强化社会参与。参考文献13。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综合分析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和第四次文化馆评估定级结果,将贫困县划分为五个类别:双一级、良好型、发展中、不平衡、双未定,并选取有代表性的贫困县进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案例分析,最终提出以下发展策略:强化地方政府职能,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平衡性与均等化;积极申请中央转移支付,借助发达地区、各级部门和社会力量的经济援助;提升服务效能,开展富有针对性、实用性和乡土气息的群众信息服务与文化活动;深入挖掘地区特色文化资源,促进地区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依据评估过程与结果,促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与持续化发展;注重贫困县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实施、跟进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针对贫困地区乡村社会中存在的"文化贫困陷阱",文章认为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打破文化贫困陷阱的关键。文章使用大量调查数据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非贫困农村居民相比,贫困农村居民不积极主动参加精神文化汲取和健康提升的活动,使得农村贫困居民难以摆脱贫困;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活动提供中,政府既是主要的组织者,又是主要的出资者;村庄文化基础设施缺乏管护资金;政府出资支持、村集体自行组织的文化活动对村民具有较高的吸引力;文化娱乐类民间组织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乡村公共文化供给不足的问题;互联网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文化娱乐选择。基于这些研究,提出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共数字服务均等化建立在公民文化权益的基础之上,对文化权益的追求是其动力之源;公共数字服务均等化是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题中之义,有助于推进社会效益,弥合数字鸿沟,保障社会公平;公共数字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公民社会的基石,政府应加强公共数字服务意识,并为之提供必要保障和完善顶层设计.表1.参考文献3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意义]公共文化服务购买是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举措之一,对社会组织“弱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购买形成机理进行深入探析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购买。[方法/过程]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层层编码、归纳和提炼,构建公共文化服务购买中社会组织“弱参与”形成机理的双阶段理论模型。[结果 /结论 ]社会组织参与意愿薄弱生成阶段主要受参与能力不足、参与认知短缺、政府信任薄弱、行政压力强化和社会空间弱化等因素影响;参与意愿薄弱向“弱参与”转换阶段受正式制度环境缺失和非正式制度环境缺失的双重调节。将社会组织置于公共文化服务购买视角下,探究其“弱参与”形成机理,突破现有关于公共文化服务购买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视角,为学界探讨公共文化服务购买相关问题和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购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既具有公共服务的一般属性,又因文化自身的特殊性而与一般性公共服务相区别。政府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是从政府责任、保障基本以及管理文化等方面寻求突破,以期改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但结果并不理想。随着国家治理以及公共文化治理话语的不断兴起,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转向便成为化解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低下等顽疾的新思路。从服务到治理,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主体、机制和内容都将产生重要的变化,更加关注公民公共文化生活的实质改善。作为一种发展中的命题,公共文化治理本身的合理性同样值得探讨与反思,仍然需要学界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李婷 《图书馆》2012,(1):101-10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扩大了政府服务的公益性影响,图书馆在保障居民基本文化权利,实现国民精神满足感,拥有生活"幸福感"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有助于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获得感,激活乡村文化振兴活力。论文以宁夏为例,探讨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对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可获得性、可接受性、可适应性对大部分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且可获得性与可适应性均对可接受性的正向影响较大。因此,推动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建设,增强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可以从提高资源包容性、发展综合性角度定位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优势特色,从引导服务公平性、投入均衡性角度完善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政策机制,从完善内容匹配性、结构互动性角度提升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调查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障碍因素, 以为相关部门制订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过程]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 分析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从业者对关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障碍的认同程度, 从现有研究成果中总结出障碍因素。[结果/结论] 通过调查得出政府和公共文化机构的认识不充分、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知识产权归属不清及侵权问题、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分散的管理体制及缺乏对资源整合项目的管理、机构意愿不强、机构能力不足是目前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障碍, 消除障碍的对策包括:提高政府和公共文化机构的认识;加强有针对性的政策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多层面的管理协调机构;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加快标准化建设, 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解决知识产权问题;提高机构参与意愿, 增强机构自身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通过支付卡式问卷和二分式问卷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得出读者的最大支付意愿和图书馆产生的服务价值,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有助于高校图书馆更科学地认识自身价值,并为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提升服务等提供更为充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陈潇源 《浙江档案》2023,(12):39-42
公平获取档案信息是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促进全民均等共享档案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档案馆的内在价值目标。在对相关概念界定阐释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共档案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实困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其中制度保障机制是均等化的前提和基础;信息化保障机制是引擎和助推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是内生动力;标准规范机制是重要手段;供需信息对接机制是逻辑起点;考核评估机制是重要保障,这六个机制共同构建出公共档案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整体协同、一体化推进的实现形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服务效能评估是公共文化领域的一个难点,构建科学的效能评估体系、探索相应的评估模式是服务效能评估的基本路径。[方法/过程]在确立公共文化资源服务效能评估基本思想的基础上,从经济角度、社会价值角度、经济与社会共生3个角度构建多层级复合评估理论框架,对框架实现的核心功能进行详细解析,并以群众文化服务为例,从综合层级、模块层级和维度层级进行效能评估的探索。[结果/结论]采用多层级复合效能评估模式,改变原有服务效能为单一数值的传统模式,在进行综合效能评估的基础上,利用模块指数和维度指数完成不同层级和维度的评估,使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估成为一套完整且具有多层级的复合评估体系,实现服务效能的精细化和具体化评估。  相似文献   

15.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全面落地并逐步完善,是“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形成了上下衔接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度,向社会公布服务项目、支付类别、服务对象、质量标准、支出责任、牵头负责单位等具体内容,是深化此项制度的主要要求。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制度,应进一步扩大免费开放范围、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建立激励机制。落实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优惠提供制度,亟需有针对性地破解政策障碍。强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保护制度,首先要细化法律的原则规定,其次要加强执法主体和相关部门、社会监督主体之间的有效协作。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制度,需要解决公共文化机构作为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的合法性,以及政府购买方式、流程的适配性问题。创新和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合格承接主体的培育和资质评价制度,建立支撑社会化运营管理可持续发展的购买经费测算机制,构筑适应社会化运营管理需求的专业人才养成体制。全面落实政府监管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实施细则。年报制度是带有创新性的公共文化机构责任制度,尽快出台年报编制指南、完善年报公开规范、探索年报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是需要逐步完善和细化的主要内容。参考文献23。  相似文献   

16.
阮可 《中国出版》2015,(12):11-15
政府财政支持能力的有限性与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关系。只有建立刚性的制度约束,明确具体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才能促使各级政府自觉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前提是加快制定国家层面的保障标准。保障标准的制定可使各级政府明确与自身职责相适应的服务内容,进而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约束,有利于最佳秩序和最佳效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属于公民的权利,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当前我国广播影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逐步增强的地位和作用入手,客观评价广播电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优势和不足,从政府职能改革,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科学技术手段及服务理念方面对深化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9年全国农户调查数据,文章分析农户付费信息服务采纳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采纳前,受教育程度、信息服务内容质量与有用性的认知、年人均纯收入、是否有村民微信群等变量对农户付费信息服务支付意愿与意愿支付金额均有显著正向影响;采纳中,除性别、年龄与手机信号评价,个人特征、服务认知、家庭特征、外部环境特征等变量会降低农户付费信息服务支付意愿与采纳行为"负一致"或"悖离"的发生,增大"正一致"的发生;采纳后,农户付费信息服务采纳行为能够对其农产品的电商参与、品牌打造、质量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公共图书馆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对于实现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解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文件及其表述,结合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论述了建立基本公共图书馆服务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职能定位、内部管理和决策机制、用人机制、服务评价标准及方式等方面就基本公共图书馆服务市场化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进行了若干探讨。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20.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百度新闻上相关事件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选择式编码以及理论饱和度检验,构建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模型。具体提出了以下5方面对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法律制度体系;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运行程序机制;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的信息管控机制;创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合作模式;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监督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