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社会急需智能制造技术卓越工程师人才的现状,在前期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特色,确立了"工业4.0全生命周期管理、项目与竞赛驱动、校企联合培养"三位一体,能力与素质为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具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特色、能满足未来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要求的卓越工程师为育人目标,优化了实验教学内容,开发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综合实验等13个实验项目、实验指导书和相应的课件,建立了智能制造技术综合实验平台和现代制造业校外实践基地,提高了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外产业界快速发展智能制造的大趋势下,化工行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化工专业教学体系成熟,推进学科交叉培养难度较大。本文以化工行业信息化和智能化为背景,依托太原理工大学化工学科作为"双一流"建设学科的优势,开展化工专业新工科建设,提出了化工、控制和计算机三个专业交叉融合的"智能化工"课程体系,以期为相关专业融合信息技术培养新工科智能制造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蓬勃发展的生物新经济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在总结梳理传统生物工程专业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智能生物制造"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以理工课程深度融合、学生创新与应用能力协调培养的专业建设思想重塑新专业的培养方案,提出了"5M"智能生物制造人才培养体系,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以现代制造专业群为主体,进行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使之成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的专业集群平台。该创新基地使学生在完成现代制造专业群"课、证、赛"等实训教学环节同时,实现由"在校学生"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换,为企业培养"无缝对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节约岗前培训成本和时间,是职业院校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具有显著的多学科交融特性,强调全生命周期管理与绿色发展理念,对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全面挑战和要求.本文针对学生跨学科融合创新能力和工程职业素养与产业人才需求存在差距的问题,贯彻"新工科"建设理念,依托自主研发的智能制造教学平台,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能力培养路线等方面入手,创建了以"一核多元"的课程体系、"内外综合"的教学模式和"迭代递进"的能力培养路线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 自动化类学生培养提供了系统的教学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6.
智能制造专业群以培养发展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目前的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对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包括:搭建产教融合高端实训基地,打造具有大国工匠精神"双师素养"的教学团队,建设数字化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并实施混合式教学,进行"五四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7.
为顺应交通强国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的新要求,结合长安大学机械类与交通运输类的专业特点,融合工程机械学院、材料学院与工程训练中心在创新教育方面的优势,建立了智能制造与智能建造融合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开展机械土木多学科融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训,培育行业急需的复合创新型人才。该文探索多学科多部门创新教育资源整合及协同机制,在创新知识体系制定、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服务平台保障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了机械土木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全国高校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传统专业与智能制造、精密制造行业发展深度融合的迫切需要,结合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提出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传统专业改造升级的思路。面向智能制造与精密行业对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以CECCCDIO校企深度融合工匠型项目式工程教育为指导,以OBE理念为人才培养目标,对面向精密制造、智能制造业的高技能复合型机械工程领域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改革,构建校企深度融合工匠型项目式一体化课程体系,面向行业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校企合作机制改革,为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智能制造工程新专业是新工科专业的典型代表。智能制造工程新兴工科专业为满足未来制造领域的高端复合人才需求而应运而生。建设智能制造新工科专业,必须形成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强调数理基础,基于传统机械学科知识体系,融合交叉学科科技新元素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大力建设"智能制造"、"互联网+制造"、"人工智能"等时代背景下的新技术特色课程。需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在有限的学制内让学生获得更宽更深知识,落实智能制造工程新工科专业领域要求的工程人才需要具备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建设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的课外实践环境和平台,需要联合智能制造领域国际知名企业、国内领先企业,建设企业实践基地、校内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实践环境以支撑本专业高端复合人才培养。智能制造工程新兴工科专业的建设探索将促使机械工程学科领域的工程教育进一步适应未来制造领域新发展,推动高等教育机械工程专业复合型高端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0.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是本科院校机械专业的重点专业课程。在新工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内容存在一定问题,不能满足智能制造工程的教学需求。智能制造工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理念的多学科复合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对"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进行改革探索,从教学内容入手,分析了传统教材存在的问题,从多学科融合、加强新型制造技术教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制造2025》政策的进一步推广和落地,高职院校正对原有的制造类专业进行转型和升级,以适应智能制造生产模式;而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完善原有制造类专业内涵,重构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扩充职业院校功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文章在分析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内涵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新基建"的提出为高校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进行创新建设,推动专业由单一的产教融合向产学研用培五维度融合转变.此举能促进高校与区域经济新要求相适应,并有助于学生应用思维培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制造产业升级下的当前智能制造人才供需两侧脱节的问题,提出了"三融"模式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基于"五链"衔接融合的产教融合机制和平台建设,"双元"融通的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以及"多维"融汇并行的社会服务体系打造。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中德合作办学的标准化体系,成为可推广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新范式。  相似文献   

14.
面向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核心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的深度融合。围绕创新驱动、智能化升级改造对自动化人才培养的新需求,结合智能制造相关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对高校自动化相关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体系进行优化,提出创新能力实践体系建设目标,搭建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平台,采用多种手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技术》2017,(7):121-12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智能制造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了校内综合实验平台。该平台由六大子平台组成,其中体现工业4.0理念的是"智能工厂实验平台";而"智能工厂实验平台"的核心,是智能工厂实验系统。基于此,文章搭建了基于工业4.0的智能工厂实验系统,介绍了该系统中设计的13个实验项目,并进行了相关项目的实践训练。基于工业4.0的智能工厂实验系统的搭建及应用,成功打造了基于工业4.0的现代制造工程实验平台,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前瞻视野、工业4.0理念、"两化融合"能力的卓越工程师。  相似文献   

16.
牛同训  付师星 《成人教育》2021,41(11):63-67
通过分析智能制造系统的技术支撑体系及智能制造时代人们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可知,智能制造时代职业、技能与学习的理念发生了一些新的变革.为了顺应这些变革,高等职业教育需要进行三个方面的改革:一是推动专业整合融合,二是把培养学生的横向技能作为重中之重,三是在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下发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等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7.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诞生,昭示着我国制造行业未来必然朝着智能化、复合化的方向发展。但高校目前已有的工学类教学教育资源难以满足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这一综合学科的发展需要。对此,本研究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建设语境,定位了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难点,并针对建设难点探索了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培养复合模式的构建机理:以“新工科”为目标,构建工科范围内的学科融合局面;校内教学、实验资源共享,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可用资源的增量;遵循校本及专业特色,形成智能制造工程教学互助链。  相似文献   

18.
正基地简介2017年,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根据我国教育"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促进计划,联合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FANUC、通用电气、菲尼克斯电气集团等企业,共同建设"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2025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打造集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应用创新基地。该基地的建设以"工业4.0"为背景,按照《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采用当今前沿的控制技术(例如工业机器人、DCS系统、PLC系统、SCADA系  相似文献   

19.
智能制造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物。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加快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智能制造的人才须具有“知识结构系统化、技术结构高端化、能力结构多元化、素质结构人文化”的特征,这倒逼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加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但是,培养体系不完善、培养目标滞后、专业结构狭窄、技术结构单一、教学智能化水平不高等现实困境,制约人才培养变革,须通过完善职教体系、科学定位培养规格、跨学科建设专业和课程、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智慧学习平台等途径和方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短缺明显制约着我国智能制造业发展的规模与水平.湖南智能制造业在我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调研"湖南智造2025"计划实施以来湖南省智能制造重点企业和相关高职院校的情况,了解湖南智能制造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现状以及产业发展新需求,系统分析因专业布局不合理、人才观念落后、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定位不精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不匹配、生源多样且质量不高、师资数量不足且素质亟待提升等诸多问题,揭示当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不适应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的主要原因及应对策略.审思湖南高职院校五年来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应基于"大工程教育"理念,更新人才观,科学确立人才定位,重构"双融合"课程体系,升级专业教学标准,创新"专业+"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值评价引导学生人人成才,以期为服务和引领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并为其他高职院校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