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课前尝试、课中合作、课后探究"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将课前、课中与课后全方位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参与意识,创设平台与线索引导学生在课前、课堂与课后等环节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开展研究,促进历史学习成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教师设置课前挑战任务,可以带动课中合作交流,延续课后拓展反思,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向课前与课后开放。这样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在教学面貌、教学功能和教学评价上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这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可通过课前捕捉、课堂探究、课后延伸等环节途径中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在课前、课上、课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问,通过抓好预习,质疑问难,延伸提问等环节,不断指导学生锤炼自己的问题语言,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浅谈英语教学中的主动学习:①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②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③主动学习策略的实施:课前,创设最佳学习状态;课中,激发学生情感,精心设计活动,把活动带进课堂;课后,鼓励学生写“成长本”,把课堂带回家.  相似文献   

7.
<正>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深深感受到"品德与社会"教学应着眼于新课标理念,创设情境,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课中活动、课后延伸,促进学生在活动中交流、体验、感悟、发展,使"知、情、意、行"真正内化,使品德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因此,课前、课中、课后  相似文献   

8.
有效的活动贯穿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始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道德品质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活动化教学,帮助学生不断提升道德知识,增强情感体验,提升道德觉悟,强化道德行为,完善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芮煜 《考试周刊》2014,(31):133-133
正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就是要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和思维程度等做出相应反应。应该让学生明确,没有反思便难以自我改错与纠偏,反思不仅能改正错误,还能获得更多知识。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大体上可分三个阶段:课前、课中和课后。一、强化学生课前预习过程的反思意识即让学生就课前自学的效果和产生的疑问进行反思。在自学中培养获取信息、提炼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和自学  相似文献   

10.
新课寝教学中语文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体现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具体在每一节语文课镦学中,表现在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教师应科学恰切地导好学生的课前学习,课上自主、合作学习,课后的深入探宛学习,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战中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1.
自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改名《道德与法治》以来,法治素养培育得到越来越多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很多教师上课必讲法治,古今中外,旁征博引,然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这样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相关知识讲解,而忽略了学生实践体验,难以让法治知识入脑、入心并落实在学生行动中。要改变这种理论化、肤浅化的法治教育现状,必须探索让学生产生真实性、深度性体验的教学思路。秦尊军老师结合自身课堂教学实践,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对学生法治实践素养的深度培育进行了探索与总结,帮助学生将法治素养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认为,课前应通过社会调查、限时演讲等方式,启迪学生法治实践认知、营造法治实践氛围;课中应借助法治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理解法治知识,培育和发展法治实践能力,增进法治实践素养;课后要积极争取学校、家庭、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或帮助,开展针对性、实效性强的一系列拓展性法治实践教育活动,培育学生法治实践素养。课前锤炼、课中提升、课后拓展,这一教学思路符合初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是落实课标要求、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一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需要教师从各个环节进行设计,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教师都应加以引导,唯此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意识,提振课堂的高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课前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极大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可助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13.
体验是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方式,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体验机会少、体验情感浅以及主动体验意愿低。指向深度体验的"三段式"课堂学习范式,指课前预学、课中共学、课后拓学,即"以行促知,增加体验机会""点拨思维,深化体验情感""以知导行,提升主动体验意愿"。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曹斌 《学周刊C版》2019,(23):87-8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初中数学更加强调学生自主性,主张培养学生自发性学习意识。导学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整合课前、课上和课后,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优化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实施小组合作,加强课后巩固总结,以实现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道德与法治"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门主观性较强的学科。以"生活离不开他们"一课为例,展现在课前拓展、课中渗透、课后落实中,以学习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真实生活,产生真实情感,从而构建真实的道法课堂,促进行为转变,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克服“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课后的行为却不尽人意”的毛病,思品课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性,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前、课内、课后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从课前准备、课堂环境、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课后实践等几方面来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论述了如何做好课前的参与准备;怎样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和问题情境;怎样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建立激励制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一课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学层面来说,课前、课中、课后是课堂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的三个组成要素;从思维层面上说,课堂教学既要包含教师自身对教学所作的思考,更要去激活学生学习的思维;从操作层面来说,教师除了需要梳理教材、选择突破、确定思路等,更要想方设法带领学生走进学习。因此,运思于课前、激思于课中、反思于课后,就应该是每一个教师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9.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内容复杂、抽象,"恐模"学习心理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借助学长的学习体会,结合实验功能电路,通过"课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课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等教学环节,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朱明瑶 《考试周刊》2008,(14):185-186
学生参与意识的强弱是学生能否成为数学学习主人的关键所在.笔者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从课前准备、课堂环境、课后实践、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几方面来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论述了如何做好课前的参与准备;怎样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和问题情境;怎样通过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建立激励制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开展教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