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质量治理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研究生教育质量治理是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效的研究生教育需求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对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质量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理活动.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治理应实现治理理念从质量管理转向质量治理,治理目标从政府构建转向共建共享,治理主体从一元自治转向多元共治,治理范式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治理文化从制度约束转向文化自觉.新时代,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必须探索以"质量为本"为理念,以共建共享为目标,以多元主体协调参与为基础,以数据驱动为核心,以文化自觉为重点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应用区块链技术赋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新尝试。以“ASMI四步法”分析区块链赋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价值,识别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尚存在评价指标单一、评价参与主体单一、评价方式方法单一、评价结果公信力不足问题,利用区块链防篡改流动、可追溯使用、多方共识维护、去中心或多中心、透明开放、状态一致、强依赖密码学特点,以精准解决这些问题。由此,构建区块链赋能高等职业教育的“三全评价”路径:利用区块链结合大数据,实现“全方位评价”;联盟链私有链结合,实现“全员评价”;以区块链账本属性,实现“全程评价”。  相似文献   

3.
本书聚焦"数据驱动的现代教育治理"这一热门主题,提出数据驱动教育治理的基本理念、模型与框架,并从国家、区域、学校三个层面探讨了大数据技术与教育治理实践创新的融合案例与路径,期望能为我国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教育治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使大数据与教育治理有机结合,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全新而重要的时代命题。数据驱动的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指以与教育治理有关的数据为核心,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资源、政策等,构建政府、学校与社会的新型关系,实现教育治理数据与教育治理业务的全面深度融合,发挥多元教育治理主体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就实践框架而言,数据驱动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考虑三个层次(宏观国家教育治理、中观区域教育治理和微观学校教育治理)、四个环节(教育决策、教育执行、教育监督和教育评估)、三大目标(底线目标、重要目标、终极目标)和N类数据(人口、教育、经济、医疗卫生等)。就现实挑战而言,当前我国数据驱动教育治理现代化仍然面临相关制度不健全、治理主体数据素养低、专业人才匮乏、平台条件不完善、研究薄弱等问题。为此,我国应实施制度优化工程、数据素养提升工程、基础平台建设工程、研究引领工程、治理模式改革工程等五大工程来切实推进和实现数据驱动的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时代教育面临着“唯数据论”“数据泛化”“数据互斥”等危机,变革教育治理方式,走向循证教育治理成为推进新时代教育治理体系科学化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研究认为:大数据时代循证教育治理是多元治理主体依托智能技术,利用经由数据、信息、知识转化而成的研究证据,精准管理教育公共事务的方法。从治理背景、依据、理念综合阐述了传统教育治理方式转向循证教育治理的发展逻辑。最后,从构建“领导力—有效证据”长效互动的教育治理引导机制,推动“公共价值—有效证据”双向平衡的教育治理证据传播机制,完善“领导力—公共价值”多元沟通的教育治理协商机制等层面提出了循证教育治理的实践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职业技术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新型院校,亟须构建起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为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职业技术大学现代化治理体系是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高质量治理生态体系,涵盖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制度、治理文化等要素,具有融合性、发展性、创新性、智能化的特征。职业技术大学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面临着治理决策缺乏科学理念指导、多元治理主体内外融通受阻、治理制度难以适应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治理文化桎梏于行政文化等诸多问题。学校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优化现代化治理体系:一是树立数据驱动决策的院校研究治理理念,保障科学决策;二是优化多元相关利益主体治理结构,形成治理合力;三是健全职业本科学校治理制度体系,规范治理行为;四是打造职业技术大学特色治理文化,强化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7.
构建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是高职教育现代化题中的应有之义,在此过程中应着眼于现代性,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整合多元价值诉求,把握价值的协调性、结构的开放性、制度的民主性、运行的规范性、实践的效率性等五个向度。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积极探索构建"五层七维"一体治理体系,并基于实践经验从共性角度研究提出了明晰治理理念、优化治理结构、健全治理制度机制、提升治理文化等四条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是我国现阶段的重大命题,为社区教育赋予了新的使命。社区教育不仅能培养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提升能力,更能使社区工作者实现终身教育。然而在社区教育赋能社区治理的过程中,面临社区教育多元主体责任分散、社区教育自我赋能乏力、社区教育功能行政化等问题,导致赋能无法得到广泛肯定。为使社区教育能有效赋能社区治理现代化,可通过构建一体化的多元主体格局,提升社区教育自我赋能,完善社区教育服务内容等措施,进一步增强社区教育赋能社区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政府、学校、市场、社会等诸多主体走向协同治理的过程,蕴含着一种治理共同体的价值理念。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具有"跨界"属性的教育类型,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凝聚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多方主体的力量。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是基于一致的价值信仰,为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目标所组成的有机治理集合。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的有效构建,能够实现多元治理主体的价值同构和治理行为协同,进而推动职业教育治理活动的有序、有力、有效运转。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治理进程中还面临着学校的"主体性危机"、治理模式的"单中心主义"倾向、治理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点和共识不足以及行政文化"凝结"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应以构建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为契机,推进理念变革,重塑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的公共价值信仰;重塑政府职能,实现从"全能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转变;建立新型主体关系,实现行政共同体与学术共同体的协同共治;注重利益调节,实现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内驱力的最大"聚合"。  相似文献   

10.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存在现实困境:教育立法尚不能满足教育治理及其制度创新的需求,难以给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必要的保障;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作为教育治理者的角色转换尚未完成,教育领域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合作机制缺乏;教育治理的价值目标与现实有较大的差距,公民有序参与教育治理的能力和动力不足。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推进:构建完备的教育法律体系,大力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以教育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创新为关键,提升政府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强化学校作为公共教育治理的重要主体地位,提高学校自主治理能力;确立多元主体在教育治理中的地位和权利,推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两个优先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不断深化,要求日益清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应该遵循科学治理、民主治理、依法治理和过程治理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赋予了新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新内涵,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方向,与此同时,2035教育规划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治理新目标,而构筑终身学习现代教育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治理新格局的形成,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核心和主线;如果说2035的教育体系与现存教育体系将不仅区别在外塑,更区别在内核的话,前一个目标则指向于2035教育的内核,后一个目标指向于2035教育的外塑。在整全的视域下,两个目标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前一个目标是包涵新教育治理格局的终身化教育体系,后一个目标是基于终身化现代教育体系的教育治理现代化新格局。研究2035教育现代化,需要将两个目标统一一体于新思考框架中。其中,我国2035年将建成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就是扎根于本土现代化进程中的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把全社会变成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教育服务供给呈现出社会化趋势,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教育服务供给社会化是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将推动供给来源从"大包大揽"转向"多元协同",服务方式从"标准生产"转向"个性定制",教育监管从"野蛮生长"转向"有序发展"。依循这一思路,未来教育发展将从标准化走向精细化,业务分工更加细化,非核心、标准化和特需型教育业务将逐步实现服务外包。为了有效推进教育服务供给社会化的实践,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学校购买教育服务的有效模式,支持学校购买教育服务,加强绩效评估和风险预防,培育教育服务新业态;另一方面,要完善新型教育服务监管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事中监管,注重行业自律,从而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学校开放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4.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new governance in education and new procedures of social exclusion and inclusion in Finland are examined. The main focus is on the emergence of a specific discursive formation constituted by an intersection of the myths of competition, corporate managerialism, an educational clientele and social democracy with images of rational choice makers and invisible clients (pupils) and individual-centred learning professionals (teachers) in a mass institution. The research material is extensive, including national statistical data, education policy texts, interviews with educational actors at the national, municipal and school levels and a survey of pupils. The conclusion of the paper outlines a new system of reason as a historical shift of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considers how the issue of child labour is located in Cambodian education policy debates and how it is affected by the major constraints surrounding the Cambodian education sector. In particular, it asks why Cambodian policy makers have not sought to address the issue explicitly despite its considerable, and adverse, impact on children's school education. In doing so it first identifies the Cambodian education sector's passive approach to child labour, leaving it as a problem to be resolved by wider economic development. Secondly, it finds that the major constraints surrounding the education sector, including the issue of its governance, contribute to sustain a wide gap between stated education policies and actual practice, thus further diminishing working children's chances to benefit from a schoo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6.
智慧学习、智慧课堂、智慧校园等智慧教育的具象形态,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算法学习、算法课堂、算法校园,这也使得算法教育治理日益成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略的研究议题。遵循"技术逻辑→风险挑战→公共政策"的分析框架对算法教育治理进行系统探讨,发现由于数据鸿沟、算法黑箱、效率优先等众多因素的复合影响,导致算法教育存在自我强化偏差、技术控制困境、主体性危机等治理难题,也让教育公平、教育平等、教育效率等传统议题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显得更加突出。为规避只注重相关关系描述,而不重视因果关系研究的算法给教育带来的风险挑战,可从算法教育基础的数据正义、算法教育程序的合理公开、算法教育结果的有限使用等三个层面开展对算法教育治理的公共政策选择,以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在实现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理念及技术为教育治理现代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研究基于北京市“开放辅导”三年多的“互联网+教育治理”实践历程,从场域理论视角对其在线教育场域的生成、边界松动、重构扩容三个发展阶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论和启示如下:(1)价值共识是“互联网+教育治理”顺利开展的观念性基础;(2)追求教育子场域自治是“互联网+教育治理”的实践演进方向;(3)面向多主体的教育资源建设是解决“互联网+教育治理”实践矛盾的关键;(4)教育治理主体行为的变化是“互联网+教育治理”实践“场域”演进的内生动力;(5)优化数据技术应用能力是推动“互联网+教育治理”实践开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教育数据资源成为教育领域系统变革的重要支撑,而构建完善的教育数据治理体系则是发挥教育数据价值的基础。作为美国教育数据治理典范,肯塔基州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健全教育数据治理体系具有参考价值。教育数据治理体系由治理主体、治理客体以及运行机制构成。在治理主体方面,肯塔基州对教育数据治理人员分层分配相应权责,形成了决策层统领全局、管理层统筹资源、执行层落实流程、协同层聚集合力的"四级联动"机制。在治理客体方面,肯塔基州通过制定数据标准、确立收集原则、设定质量基准、加强隐私安全、完善共享机制、强化人员培训等措施,实现了对教育数据资源的高效、安全利用。在运行机制方面,形成了政策引领、多方协同、技术支持、资金保障、反馈强化的"五位一体"教育数据治理机制。借鉴肯塔基州经验,我国应通过出台有关教育数据治理的政策、指南和法规以强化顶层设计,成立教育数据治理专门机构并明晰人员权责以推动治理进程,加强对教育数据治理各环节的规范管理以确保数据质量和安全,强化人员培训并营造"数据至上"的文化氛围以提升教育数据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