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德赓在清代学术史研究领域贡献卓著。在评论乾嘉考史三大家王鸣盛、钱大昕、赵翼时。柴德赓既充分肯定其纪传体史书研究的成绩,也论其不足,并着重比较了王鸣盛与钱大昕治学途径与学术功力之不同。反映出柴德赓实事求是、视野开阔的学术风格。章学诚治学独树一帜,柴德赓对此作了深刻总结,同时也指出其思想上的局限,这种评价客观而全面。柴德赓对其他清代学者也有深入研究.反映出柴德赓精深的治学特点。  相似文献   

2.
清乾隆至道光、咸丰年间叙州府南溪县翁注霖、万清涪等诗人的竹枝词创作掀起了热潮,清新之风吹拂诗坛.南溪竹枝词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表现了对现实民生的极大关注,是一面反映清代叙州府乡村生活的镜子,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南溪地处酒都宜宾核心区,酿酒源远流长,清代南溪乡村酿酒业在前代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南溪竹枝词对清代南溪酿酒复苏的原因、酒的市场需求和酒的营销方式作了全面反映.  相似文献   

3.
张大千先生1941年至1943年在敦煌莫高窟临摹和研究时,对敦煌莫高窟西夏文献所题写的跋语,是识别判断文献史实及价值的重要参考.通过补充和解释张大千先生针对莫高窟西夏文献所作的7个题跋涉及的相关问题,可以了解张大千对西夏文献研究的贡献,同时也对这些西夏文献的相关方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20世纪著名清史专家萧一山十分重视对清代社会人民生计与民族风俗的研究,他在“新史学”思想的指导下,关注普通人民大众的生活史,其史著首次对清代各民族生计与习俗作了生动、丰富的记载与论述,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无论是他对于清代民生状况总的认识,还是对清代贫富分化社会状况的揭露,以及他对清代满、蒙、藏、回、苗等各族人民生计与习俗的全面阐述,都深刻反映出萧氏对清史研究领域的大力开拓,贯彻了其客观而全面撰述清史的思想,同时也是其“经世致用”史学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清代奏折汇编—农业·环境》真实地反映了有关清代农业生产各个方面的情况,对清代农业史研究价值重大。但其中存有不少字词、标点错误,影响到该书价值的充分发挥,应该再进行校勘。  相似文献   

6.
清代学者王培荀所撰《听雨楼随笔》收录了与司马相如、卓文君相关的诗作及评述,这些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相如与文君文化的面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认识价值,在相如与文君文化传播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清代作家徐昆,以他的传奇《雨花台》在明、清时期的山西戏曲界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作为他最早的一部戏曲创作,《雨花台》不同于明清文人的案头之作,着重表现场上之曲,在创作动机、思想意蕴、时空结构、唱词与宾白等方面都独具特色。《雨花台》传奇从侧面反映了清代山西戏曲发展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敦煌莫高窟为例,围绕莫高窟遗产价值,重点阐述管理和监测在保护中的重要性,论述了莫高窟遗产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系统阐述以环境、文物本体、安全防范、游客调查等为主要内容的莫高窟监测体系.莫高窟的管理和监测,对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莫高窟的历史信息和全部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竹枝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的诗歌形式,它有着记录风土的重要功能。清代云南竹枝词是记录和反映清代云南社会的重要资料。在清代云南竹枝词中,大量记载了清代云南少数民族的居住、分布、风俗等各方面的信息。同时,清代云南竹枝词在一定程度上有补充地方志的重要功能。清代云南竹枝词有着重要的民族学价值、民俗学价值以及方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敦煌莫高窟颜料色彩稳定性及其相关问题研究麦克.西林(MichaelSchilling)(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郭宏,段修业,王军虎,李军(中国敦煌研究院)一、概述敦煌莫高窟上至十六国北凉时期,下至清代,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但由于自然、人为和不同时代所用...  相似文献   

11.
《柳毅传》是唐传奇的代表作,享誉后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后世也不乏改编之作,清初戏剧名家李渔将其改编为《蜃中楼》。从两篇作品中的儒生形象入手,比较二者在形象塑造上的异同,从而探寻清代文学对唐代文学的传承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借助迄今考古发现中的四川东汉崖墓,与莫高窟十六国至北朝时期的覆斗形顶洞窟的顶部形态作一比较,发现了东汉崖墓墓顶与莫高窟早期覆斗顶之间共享的诸多特征,并就其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即三层方井抹角叠置形制在四川崖墓顶和莫高窟覆斗顶中的反复出现予以特别关注;并以此为契机,重新审视之前学界关于莫高窟覆斗顶营造之初作者意图的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3.
位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与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我国佛教的四大宝库。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内容涉及艺术、历史、经济、文化、宗教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莫高窟的彩塑多表现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槃事迹的。因为莫高窟的岩质疏松,无法进行雕刻,所以工匠们塑造的是泥塑,再在泥塑上描绘人体的肌肤、表情、衣着服饰。唐朝以前的泥塑在其他地方很少保存下来,但在莫高窟却有不少,因此这里的彩塑更显珍贵。敦煌壁画的数量和内容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莫高窟第61窟《佛传·涅槃图》作了图像解读,并从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中发现一件莫高窟第61窟《佛传·涅槃图》榜题底稿抄件,即S.4270V《涅槃经变榜题底稿抄件》。本文最后对莫高窟第61窟《佛传·涅槃图》与莫高窟第148窟《涅槃经变》的渊源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敦煌学编年     
前言1900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不久人们注意到它的历史价值。没过多少年,一门新兴兴的学科一敦煌学,便在中国的土地上诞生,渐渐发展成一门国际性的显学。对于敦煌莫高窟的历史价值的认识,应当说早在18世纪初,就受到了像汪隆、常钧、徐松、许乃谷等清朝地方官员和学者的注意。他们在游览和考察莫高窟之后,撰文作诗称赞莫高窟壁画雕塑之美,到19世纪中晚期,一些外国探险家和考古家如匈牙利洛克齐、俄国尼古拉·普热瓦尔斯基、英国鲍尔等人,先后到过敦煌,有人参观过莫高窟。洛克齐在欧洲  相似文献   

16.
《孝经》乃七十子后学之作,自汉始,《孝经》今古文问题纷如聚讼。其实,《孝经》今古文只是字数、章节稍异,大意本相同。尤其入清代,对二者的分歧作了弥合的努力,主要反映在清世祖顺治皇帝作《御注孝经》和《四库全书》的编纂上。  相似文献   

17.
论纪昀的西域边塞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清代边塞诗的复兴中,纪昀的西域之作有着重要价值.本文以纪昀《乌鲁木齐杂诗》为主要对象,进行了较为详尽深入的论述.在对《杂诗》的内容题材作了重点分析后,进一步指出了其艺术风格和手法上的特色,并肯定了纪昀在清代西域边塞诗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永久地保存敦煌石窟,并留存科学的档案资料,就要编著科学、完整、全面的石窟考古报告。敦煌研究院编《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就是在前人对莫高窟调查、记录、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可以说是半个世纪以来敦煌石窟考古的结晶和划时代之作。本书以敦煌石窟中的"早期三窟"即第268、272、275窟为主,涵盖了第266-275窟等的11个编号。它是敦煌石窟发现后的第一次全面记录,既保存了石窟档案,反映了敦煌石窟研究的最新水平,也为国内其他石窟保护研究单位编写考古报告提供了范本。《考古报告》堪称中国石窟寺考古报告的一个里程碑,相信它将对中国石窟寺考古报告的编写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敦煌是我国古丝之路的咽喉重镇,也是中西音乐文化交融之地。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东千佛洞、水峡口、五个庙等)壁画举世闻名,壁画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古代音乐图像,留存有音乐内容的洞窟达250多个,绘有乐器图像6,000余件,不同的乐器就有40多种,打击、吹奏、弹拨、拉弦乐器种类俱全,反映了上自十六国、下至元代  相似文献   

20.
陈妙闽 《文教资料》2010,(18):228-229
清代师爷汪辉祖所断的"童养媳非媳"案以考据之法博古证今,明情讲理,为后世所赞。而清代社会普遍所采用的这种根据案情特点、人道精神及社会效应来评估具体礼法作用的方法,客观上也折射出考据之风在清代司法文书中的熟练运用,反映了司法文书撰制上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