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道德真经集解》是南宋道士董思靖辑录前人《老子》注解之作。经文的音释内容在承袭陆德明《老子音义》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其变动部分或是注音形式的更换,或是因对经文的理解不同而改变了陆书的注音,展现出作者自己的抉择。此外也有不见于陆书的全新注音。这些内容显示出音义体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2019年伍伦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拍出的伍伦7号周绍良旧藏《金刚经》残卷可与北大敦20号缀合.二者缀合后复原为一件较为完整的婆罗谜字母写就的草体于阗文夹行音注《金刚经》孤本.这一缀合提升了两个残卷作为文物和文献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汉语文理想化依次有三步。(1)完善计算机字符集,制定并推广《字母汉文构词注音方案》,简称《字母汉文方案》(含“第一批字母汉文当用词汇表”),修改国家语言文字法,实行汉字和字母汉文混用的语文政策,用汉语音标逐步取代汉语拼音。(2)发展普通话:逐步引进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方言和古汉语并使之与汉语普通话相互适应。(3)编制并推广“理想词汇”,及时将“理想词汇”收入词典。  相似文献   

4.
敦煌文献中有四百多件载有《金光明最胜王经》经音的写卷,本文在对这些经音进行全面调查、比勘校录的基础上,对这些经音的内容、作者、撰作时代等作了介绍和考定,并着重揭示了这些经音四个方面的价值:纠正传本抄刻之误;辨认传本异体俗字;考镜汉字源流演变;探知经文注音特例。  相似文献   

5.
《经典释文·古文尚书音义》载录了陆德明所见的版本异文共计217个,含有这些异文的条目中兼录注音的有149个。这些音切与该条中的异文有着复杂的关系:有的为字头注音,有的为异文注音,有的为字头和异文注音,有的只是辨别异文。仔细考辨这些音切与共现异文之间的关系,辨别这些音切的性质与层次,不仅有利于深化对《经典释文》体例的认识,也有助于利用这些音注材料进行语音研究。  相似文献   

6.
下半年在小学各个年级都要教学拼音字母了,现将我们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写出来,供大家研究参考。怎样教字母教学汉语拼音字母的目的,是为了用拼音字母给汉字注音,帮助儿童认识汉字,做正音工具,帮助学习普通话。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让儿童认识每个字母,能准确发音,并能一看注音就读出汉字的音来。  相似文献   

7.
英语的注音由来已久,方法也不少,但总的说来不外乎两大家:韦氏音标注音法与国际音标注音法。两大家的目的是共同的,即要使纸上默默无声的词句,通过读者对某些规律性符号的记忆而变成朗朗有度的声音,但它们采用的注音方法却大不相同。 韦氏音标主要是用一些简单的点划符号直接加注在英语单词本身之上,而国际音标则从音位的研究出发,创造出一套独立完整、自成系统的符号注在单词后面的[ ]方括号中。 由于英语单词的拼写与发音之间存在着差异,有时同样的字母(组)可以发不同的音,而不同的字母(组)又可以发同样的音,因而往往不易用一点一划以蔽之。韦氏音标,为求简便,又不能无限地增加难以识记的符号,于是便使某些注音符号显得含混不清,发展到后来不得不借用国际音标的某些注法而补己之不足。  相似文献   

8.
本文刊出6件阿毗达磨梵文残叶,原属任子宜旧藏,现藏于敦煌研究院。这些残页均为麻纸制成,以丝路北道婆罗米字体书写。其中第一件残叶出自众贤的《顺正理论》,涉及第一品中对"触"的讨论。其余5件残叶未能比定出文献来源,但很明显是出自阿毗达磨类文献。  相似文献   

9.
孔颖达等人是《五经正义》的编撰者,书成之后,唐太宗没有忘掉他们,除了下诏褒奖外,另赐布帛有差。《五经正义》的内容包含三部分:一是经文,二是注文,三是疏文。疏文主要是采用唐代以前众多学者义疏为蓝本,加以剪裁而成。唐太宗又下诏"可访其子孙见在者,录名奏闻,当加引擢",惠及死者子孙。至于经文和注文,涉及《五经》作者、编者和注家,唐太宗也没有忘记,贞观二十一年诏书就是特地为此而发,把这二十二人当作先师来对待,从祀先圣孔子。唐太宗这三道诏书,可谓考虑周密,滴水不漏。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为数不少的字母词,但在对所收录的字母词进行注音及释义时,仍存在某些词语注音不到位、释义不合理等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字母词的注音,对字母词中发音特殊的字母或数字进行读音标注或提示;明确标注或合理说明字母词来源;整合释义模式,采取还原模式与下定义模式或说明模式并存的复合型释义模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