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岭 《中华武术》2023,(3):21-23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高中田径教学面临着更高要求,需要对传统的田径教学进行创新,以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升。当前高中田径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兴趣不高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的需求,如何创新高中田径教学模式成为了学校及教师面临的一道课题,需要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促进高中田径教学的不断发展。鉴于此,本文针对高中田径教学中学生缺乏兴趣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以兴趣为先导的高中田径教学,希望能为高中田径教学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将运动能力培养作为目标的训练方式,此类训练具有系统化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身体机能。高中田径训练项目的实施离不开体能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引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项目,有助于学生肌肉、神经的协调配合,可以在提升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提高其身体素质。文章介绍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内涵及应用原则,探讨了其在高中田径训练过程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中田径训练在通过体育教师的合理安排教学方式前提下,来提高受训者的运动潜能,运动员在通过有效训练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提高升学概率和比赛成绩。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促使学生自主投入学习的教学目的,对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基于此,应就高中田径训练应用兴趣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以期为高考体育训练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开展的基础,曾被称为“运动之母”,现在在高中却备受冷落,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田径项目兴趣较低、田径课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模式单一等。本文以南阳市内乡县四所高中为调查对象,对田径课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高中田径课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使高校体育教学更适应经过高中健康课程改革实验的新生,将现行的"选项+田径"的综合体育课程模式,重新设计为分层式教学模式,即技术技能——娱乐健身类——竞技训练类,并对其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证明新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身体素质,培养体育教学的兴趣,并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田径训练过程中运用游戏教学法,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利于学生掌握各种田径技术技能,提升训练的效果。但笔者在接触观察中发现一些学校在田径训练中游戏化教学存在相关的问题,本文一一进行了罗列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田径训练游戏化教学的注意要点,以期提高小学田径训练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中是学生成长过程的重要阶段,是提升体育能力和运动技巧的关键时期。但很多学生不重视体育课程中的"田径中长跑"项目,导致活动训练力度不够,生活和学习状态不佳。为了培养学生的"田径活动"意识,激发他们的运动欲望,体育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学生做好沟通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积极性,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田径中长跑活动"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产业结构转型不断深化,对职业人才的培养要求逐渐从单一的"技能为先"转化为综合素质培养。以田径训练为主的体育教学是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参与田径训练,身心素养能够得到全面提升,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但目前田径训练所存在的内容单一、形式枯燥等问题,影响了训练效果。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优化职业学院田径训练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蒋雨其 《新体育》2024,(8):107-109
小学是教育基础阶段,面对新课程改革相关要求,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重视程度逐步提升。加强田径业余训练,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提升身体素质水平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养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就小学田径业余训练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合田径运动特点,分析影响小学田径业余训练的因素,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对策付诸实践,以求提升小学田径业余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点内容,其推动学生身体素养的提升,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逐步增强。其中,田径课作为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质量受到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影响。因此,推动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提高,以促进教学质量增强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林新舜 《新体育》2023,(20):64-66
“学、练、赛、评”教学模式属于一种新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高校田径训练中应用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田径成绩,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田径知识以及田径技能,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田径训练模式现状,随后分析了“学、练、赛、评”教学模式在高校田径训练中的运用意义,同于提出了“学、练、赛、评”教学模式在高校田径训练中的具体运用策略,希望对高校田径教学的深入改革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中阶段学生运动习惯趋于稳定,体能素质趋于成熟。同时,学生也要面临压力极大的高考。因此,在高中田径训练教学时,既要考虑学生的体能素质和运动习惯,也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学习压力情况,只有通过完善训练内容,优化训练机制,才能实现高中学生田径训练的最佳效果。将教与学相融合,互换教师与学生的身份,通过有效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理解效果,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相长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3.
学校田径课余训练对于提高学校体育水平,推广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及早发现和培养优秀田径人才及后备力量具有重要意义。一、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课余田径训练须树立健康第一,一切从学生兴趣出发,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实施训练。切不可为训练而训练,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急功近利,一味地追求比赛名次。如果这样,即使运动员取得一定运动成绩,也往往是昙花一现,到高一年级阶段,就很难取得进步。此外,实施田径课余训练,必须重视科学选材,要发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锻炼,在此基础上建立班、年级代表队,从中再选出一些比较突出的苗子进一步培养,最后确定校代表队名单。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推动了高中教育进入全新的阶段,社会各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核心素养培养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体育课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并完成体育锻炼的主要渠道,学生在体育课堂能够获得身心的放松、激发运动兴趣并提升运动核心素养,这对于学习任务繁重且心理压力极大的高中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体育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积极应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参与运动训练,增强学生的运动训练意识与信心,使运动训练成为学生的主动需求,推动高中体育育人计划的顺利实现。此次研究围绕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体育运动训练展开探索分析,期待能够为高中体育教育发展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传婷 《中华武术》2023,(3):41+44-45
发展高中田径运动员的耐力和核心力量有利于他们在比赛中取得胜利,而高中田径运动员的体力和耐力正处在绝佳上升阶段,具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对高中田径运动员进行有效的力量训练,能够极大提高他们的耐力,提升他们的综合体能素质。本文主要对高中运动员耐力和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高中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将表象训练运用于田径分立运动技能教学实践中,结果表明:在田径分立运动技能的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可以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与保持,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有效的学习动机;可以缓解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增强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在技能表现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表象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健 《中华武术》2021,(2):27-28
对于高中阶段的田径训练来说,既是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魅力,更是想要依托田径训练来强化学生的体能水平。但现阶段高中阶段的田径训练效果有限,枯燥性、重复性的训练内容导致学生对田径训练的理解不充分。为解决这一问题,要突出体能本身所展现出的核心价值,在田径训练中强调体能模块的重要性,做好优化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田径训练受到了各级学校的重视。田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组合训练法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运动素养。因此,文章对小学田径训练中组合训练法的运用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高中田径教学当中,教学方式和运动训练的计划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在高中运用运动训练学,对于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在今后的高中田径的教学中,运用运动训练学可以有效促使体育教学活动更有效地组织和开展。本文主要探讨运动训练学知识在高中田径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0.
吴道勇 《中华武术》2018,(12):24-25
田径项目是高中体育教学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个项目,而短跑是田径项目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高中体育教学体系以及竞技运动当中都有着一定地位。在对高中生进行田径短跑项目的训练是做好力量训练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短跑综合技能的关键要素。为了提高高中体育田径短跑项目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进步,教师要把侧重点放在力量训练方面,不断优化和完善力量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