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良惠是一位著名的带有戏剧性的、多产的台湾女作家。她和她的作品为大陆读者所熟识。她笔下的台北女人,具有地道的台北女人的气质和特点;不同的台北女人的典型形象,构成了郭良惠创作的独特的艺术风景线。  相似文献   

2.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经典作品.茨威格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为情而生、为情而困、为情而死的陌生女人形象,感染了无数中外读者.小说借由R的目光,从侧面反映出陌生女人由童年到少女到女人的变化,然而她的内心却是停止生长的,陌生女人实际上是作家茨威格以男性视角创作出的形象,并因小说的假定性情境,而成为不朽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3.
黄梅戏《徽州女人》是一部依画作剧的戏曲作品,也是现代黄梅戏艺术的重要剧目,绘画艺术第一次与戏曲艺术邂逅,造就了黄梅戏舞台美术发展中的重要作品。黄梅戏《徽州女人》舞台美术以应天齐的版画作品展开,从剧场前厅设计、舞台布景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等等各个角度,展现了一出光彩强烈的黄梅戏舞台艺术视觉效果。黄梅戏《徽州女人》舞台美术的大胆尝试和艺术创新推动了现代黄梅戏艺术发展,也为黄梅戏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与借鉴提供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4.
茨威格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为情而生、为情而困、为情而死的陌生女人形象,这一形象用她的错位人生展现了小说艺术的多元错位:人物和外部环境的错位,人物之间感情的错位以及人物自身实用价值和情感价值的错位。  相似文献   

5.
池莉的小说<生活秀>和由此改编的同名电影<生活秀>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对当代女性命运的关注,但主要由于切入视角的不同,形成不同的艺术效果前者是女性意识的自我表达,我们称之为"女人秀";后者则是一种强势的男性视角下的女性的话语和意识的被淹没和解构,我们称之为"秀女人".从比较中我们可以洞见女性话语在当今社会的尴尬地位,并能发现女性在当代境遇中被遮蔽的更深的真理.  相似文献   

6.
男人·伞     
男人与伞,犹如女人与刀,天生有隔膜。伞与刀皆工具,并无本质的不同,只是成为男人女人的道具时,而产生出另类的意义。女人偶尔也用刀,而且一旦用刀通常比  相似文献   

7.
读文     
我所追寻的女人是什么呢?我所发现的女人是什么呢?从前人将女人比做花,比做鸟,比做羔羊;他们只是说,女人是自然手里创造出来的艺术,使人们欢  相似文献   

8.
从儿童视角和女性视角出发,对萧红和林海音两位作家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因为不同的人生经历而形成不同的作品风格,这里有同为女人而对女性人物的同情,也有对婚姻、爱情以及女人身份的不同感受.审视两位创作作品有着某种同一性而生活境遇迥异的女作家,我们得以领略他们在文里文外不同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当下热门美剧《致命女人》讲述了生活在美国不同年代的三位女性在各自的婚姻中处理丈夫不忠问题的故事。探戈作为故事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元素巧妙地隐喻了故事的结局,引发了人们对两性关系和婚姻生活的思考。幸福的婚姻犹如探戈,需要男人和女人两个人平等地共舞,方能划出最美的舞步,缔造美好的生活。平等、两性、两人之舞是探戈的艺术精髓所在,也昭示了当代两性相处之道和幸福婚姻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徽州女人》中“女人”命运的悲剧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就有悲剧精神和悲剧艺术,《徽州女人》属于悲剧艺术,"女人"是悲剧人物。悲剧精神具有民族特征,中国的悲剧精神强调道德内涵,悲剧人物对于不幸命运的抗争,其形式是多样的,包括明火执仗的拼斗、巧妙周旋和隐忍退让。  相似文献   

11.
毕加索曾经这样说:"在我的心中,谁也不会占据真正重要的地位。对我来说,女人就像飘浮在阳光里的尘粒,只需挥动一下扫帚,它们就得飞出门外。"毕加索一生风流,经历两次婚姻,拥有至少五位情人。在人们的脑海中,他是一个被女人宠坏的暴君。女人是他艺术祭台上的牺牲品,也是他艺术创造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摄影师镜头下的罗燕,优雅、娇艳而又青春。她是一个完美女人,每一个pose,无不显示出她的娇柔。她像是为艺术而生,她完美的表现和镜头感让摄影师无法停下手指尖的快门。  相似文献   

13.
子桦 《母婴世界》2010,(3):126-127
对于崇尚感性的女人们来说,个人理财这个复杂的概念总是让她们望而却步。其实,个人理财就是要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钱,它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作为女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生活态度,而不同阶段制定的理财计划,总能让生活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题材、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就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和中国作家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两部小说做了比较研究。文章指出,两部小说是两幅颇为相似的不同时代的荒原画卷。因为哲学观不同,两位作家对“如何生活在荒诞的世界中”这一问题提供了两个不同的答案;两位作家都运用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结合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笔下的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女人,一个故事,不同的女人,不同的爱情。张爱玲女士将不同的女人故事写成了一个个“传奇”。带着新奇与渴望,走进这个“传奇”世界里的“传奇”女人,将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地域文化和作家的主体意识两个层次对李佩甫小说创作中所流露的男权意识进行分析。指出其小说多以男性为主人公,多是男人的世界有女人来陪衬;同时也指出了作者的男权意识干涉了本文的艺术构成,使人物形象多为理念而存在,减损了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沈宏非先生说过一段话,原文我忘记了,但大概意思记得,是说男人拿下女人要比女人拿下男人难多了。沈的论证大致是这样的,男人要拿下女人,得给她买礼物,带她去吃饭,还得哄她,给她制造浪漫和惊喜,到最后,这个女人还不一定乐意;而女人拿下男人则相对容易,只要衣服一脱,就差不多了。当时看沈先生的这段话,不禁哑然失笑。我想这大概就是男人和女人对拿下的理解不同吧?对于男人来  相似文献   

18.
美的本质是恒久不变的,但美的形式是有变化的。艺术的历史是一个美的演变历史,是以无尽的、各种各样美的形式呈现的历史。不同艺术流派的表现手法不同,对自然的感受也存在不同的体悟,但是艺术的最终目的都是创造出高于现实的理想境界,从而对美的理念进行新的诠释。崇尚巴洛克艺术风格的鲁本斯和追求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安格尔,在对女人体表达上具有迥异的风格。他们对女人体的绘画风格与特征、人物题材的选取、创作理念与艺术手法的运用,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追求。在创作中他们善于运用各自高超的技法将素描和色彩配合得精致神妙,从最平淡无奇的事物中找寻出有益的东西,给予观者美妙而又深刻的感官印象。  相似文献   

19.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女人的故事,她的悲剧经哈代的艺术创作,不仅使人们从中领悟到艺术的美,更能从中透视人类不同层面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20.
在对女性生存之痛的共同关注中,苏童与毕飞宇两位作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女人/女人的人物对立冲突模式,而在人性的善恶、人物舞台的设置方面更呈现许多相异之处.通过对两者的分析与比较,可更清楚地看到新时期小说女性形象"他塑"所呈现出的艺术选择和审美趣味的某种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