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新增专业“与“新兴专业“这两个名词随逐年激增的报考人数,频频出现在每年的一些相关的招生资料里,成为高校招生的一种流行元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新增专业"与"新兴专业"这两个名词随逐年激增的报考人数,频频出现在每年的一些相关的招生资料里,成为高校招生的一种流行元素.  相似文献   

3.
2004年,北京地区有39所高校新增了专业,新增专业总计超过了100个。这些新增专业大体分为三种趋势:一种是高精尖科学,比如北京大学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清华大学的微电子学等;一种是艺术类专业,比如首都师范大学和中国戏曲学院的录音艺术、北京印刷学院的动画等;还有一种则是为满足现代社会管理需要而设置的,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院的特许经营管理。这些新增专业大多属于城市新兴行业,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未来的“热门”走向。新专业预示“热门”走向@许艺  相似文献   

4.
每一年,都有不少高校新增招生专业,今年同样如此《。教育部关于公布2005年度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结果的通知》公布了高校新设置或调整的2594个本科专业和45个医学类专科专业,其中广东省高校新增152个本科专业,17个医学类专科专业,这些专业可自2006年开始招生。笔者对这些新增专业作了认真的分析、统计和研究,发现专业在设置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当前社会需求量大的热门专业仍然受宠,二是出现了一批根据社会需求设置的全新的特色专业。一、热门专业就业率是高等学校设置专业的重要参考指标,从新增设的2000多个专业来看,近…  相似文献   

5.
汪伦 《教育与职业》2005,(22):73-73
今年全国各高等院校2442个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的新专业开始招生,高校新增专业不断,却很少看到有高校主动申请停办专业。据教育部相关人士解释,新增专业中,有26个是原来从来没有过的专业,“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增专业”,这些专业或者是高校以前从来没有涉及过,或者是有些高校的某些专业有过相关的方向,但是从来没有开设专业进行系统研究过,而且这些新增专业都是目前人才市场相对短缺,  相似文献   

6.
日前,教育部批复高校2007年申报的新设置本科专业,允许1711个新专业从2008年开始招生.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今年新增专业比去年减少了476个,理工科、新兴专业的比重增加.  相似文献   

7.
在近几年的高校招生计划中,各高校都特别介绍了学校新增专业,如清华大学的现代生物导论、复旦大学的财政学、上海交通大学的药学、同济大学的环境科学等等。考生和家长非常关注这些“新专业”。对此,有关人士指出,高校纷纷推出“新专业”其实是高校朝专业型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必须不断优化专业配置,开办覆盖面广的交叉学科专业。而考生在填报这些“新专业”时,一定要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慎重选择。 据介绍,目前各高校几乎每年都会对专业进行一定调整,一是为  相似文献   

8.
南京大学今年在全国招生总规模3200人,比去年减少200人,共有36个专业按大类招生,涵盖92个本科专业和分流方向。保密学专业是新增专业,在“信息科学类”中招生。湖南计划招生69人,其中文科21人,理科48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许多学科的发展内涵不断扩大,许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在不断调整。为全面反映现在学科发展的内涵,一些高校对部分招生专业进行了调整。近日,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校本专科专业名单出台,其中包括2521个本科专业和14个医学类专科专业。据悉,这些专业自2004年开始招生。广大考生和家长欲知详情,可关注当地的招考资讯及查阅高校的招生简章。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高校新增的两千多个专业中,有近50个是教育部在少数高校试点的目录外专业。为使考生及时了解这些新专业,以便准确填报志愿,从本期开始,我刊将着重介绍一些大家可能会感到陌生的新专业。  相似文献   

10.
新增专业有两种情况:一是一些实力较强的高校结合自身优势,根据对社会需求的预测,创造性地在全国首次开设的专业,也是在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目录中首次出现的、其他高校所没有的“全新”专业;二是某所高校在本校的历史上从未开设过的、新增设的专业,但是不排除其他高校已经开设有此专业或相关的专业方向。如2005年上海大学新设的“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上海音乐学院设置的“音乐科技与技术”专业等。新兴专业则是应社会及市场的迅猛发展而设置的,由于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相对看好而被考生青睐,如物流管理、动画、影视学、艺术设计、公共事业管…  相似文献   

11.
高校每年新增专业几乎成了一个贯例,今年全国各高等院校2442个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新专业开始招生,在高校新增专业热的同时,却很少看到有高校主动申请停办专业。不可否认,这些新增的专业都是目前人才市场相对短缺,或是具有人才战略储备的意义的专业,但笔者认为,高校新增专业应审慎而行,不可盲目跟风而上。  相似文献   

12.
按专业录取的新生将在第一年进入“大专业”学院,接受一年的文理科基础课程和综合教育,然后转入专业学习。这种“大专业”、“大平台”招生方式近年为越来越多高校采纳。面对这种新的招生政策,考生和家长要进行“三大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三位一体”高考招生改革,即高校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成绩和高校综合测试(面试)成绩三项综合在一起录取考生。三项成绩在总成绩中各占一定权重。2011年年初,浙江省在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两所高校的13个专业,拿出3%的名额进行这项改革试点。两校的综合成绩均按三项各占权重的5:2:3计算。同时,“三位一体”招生放在提前批次进行,与统考招生不冲突。  相似文献   

14.
《考试》2005,(4)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全国高校本科新增专业名单显示,2005年各高校本科招生新增专业达2442个,考生报考的选择范围进一步扩大。但各高校新增热门专业明显呈较为集中之势。一些就业市场需求较大,符合经济发展步伐,或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新专业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吴根洲 《江苏高教》2015,(2):75-78,85
院校优先的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在降低高分考生落榜概率与解决高校招生录取"大小年"现象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挤压高校招生自主权,降低考生专业志愿匹配度,加剧高校之间的等级分化。专业优先的梯度志愿投档模式则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可以兼顾考生的院校志愿与专业志愿,有利于引导高校公平竞争,从而优化高校生态系统。改革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专业优先梯度志愿的投档模式需要两项配套改革措施:一是制定并落实专业录取标准的机制改革,二是保障落实高中课程标准的高校招生考试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常常听到同学们发出这样的感慨:填报志愿时两个相近专业不知道哪个更好,哪个更适合自己,要是可以同时报考就好了。现在,高校招生有了新”招”,就专门解决同学们的这种苦恼。到2005年,已经有一部分高校正式出台了“按大类招生”的政策。与传统的“按专业招生”相对应,按大类招生是把一些特点相似或者具有相同属性的专业方向或系合并在一起招生,是以学院为单位组织的。  相似文献   

17.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3000余所高校包括一些工科大学都开办了影视专业,如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林业大学等。谈及影视专业“遍地开花”的原因,北京电影学院的刘一兵教授表示:“首先是市场的需要,希望学习影视的学生多;二是许多文科专业招生困难,一些学校不得不开设  相似文献   

18.
《河北自学考试》2011,(6):20-20
新增专业一般是指某一高校新开设的专业,不一定是新兴专业,可能在其他高校已开设多年。对待新增专业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新增专业的开设,高校会比较充分的根据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市场需求进行调研,是对过去专业设置单一的一种分解,  相似文献   

19.
《云南教育》2010,(8):24-26
在4月10日和17日举办的两场大型高招咨询会上,一些院校公布的新专业吸引了许多考生和家长的关注。新增专业是根据社会发展对于人才新的需求而设立的,因此往往也有着较好的就业前景。记者了解到,今年新增和调整的专业共有40多个,其中部分专业是在专业目录之外,首次设立的招生新专业。  相似文献   

20.
高校优质生源争夺的对策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有力措施争夺优质生源是当前高校招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总结高校招生实践,认为高校争夺优质生源的对策有:做好招生宣传,树立学校在考生中的良好形象;调整招生结构,扩大新兴专业的招生比例,改造传统专业;破除“面子观念”,招收部分第二志愿的高分考生;给高分考生以一定的优惠政策;主动出击,开发优质生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