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国际私法中的自体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法理论是英国学对国际私法的一大贡献,我国对自体法的译法、自体法理论的涵义及应用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自体法理论与准据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包括合同自体法和侵权行为自体法两大部分。在侵权行为领域,自体法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地方。自体法理论在我国立法中也有所反映,它可以说是“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互补的产物,对法律适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201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将最密切联系原则规定为国际私法的一般原则,以立法的形式确认了该原则在国际私法中的地位,彰显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重要性。伴随产生的问题是,最密切联系原则应该如何对整个涉外民事法律关系进行调整,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方式是什么?为解决此问题,本文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本质属性入手,阐述了该原则适用方式研究的必要性,最终确立了"法律关系要素分析说"作为最密切联系原则适用方式,以期能为司法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3.
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源于英美国家司法判例的一项国际私法制度,其产生、存在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根源。本文从分析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产生入手,对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各国的具体运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两大法系对自由裁量权的限制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在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时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几类问题。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中,民事主体以虚拟身份利用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跨越国界。涉外互联网案件的冲突规范,连结点难以选择。学界提出网址、ISP、网页等技术性连结点,或运用最密切联系说、利益法学说等予以软化。本文引两个涉外互联网案例以证明网址、ISP等连结点受到实务界认可。但经理论分析,其缺陷是高度依赖技术及阻碍外国法查明。因此,本文提出了类推适用传统连结点原则,直接从法律关系与最有利于维护秩序的角度选择连结点,在针对网络环境的统一实体法出现之前,普遍适用于涉外互联网案件。  相似文献   

5.
以历史研究法考察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指出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核心问题是自由裁量权的问题。然后从立法权与司法权关系的角度,用比较方法分析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运用上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不同制约机制,指出:以两大法系的经验为借鉴,在我国移植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关键是要由立法机关运用这一原则为审判机关设定冲突规范,以确保审判机关正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6.
最密切联系原则克服了传统冲突规范的机械性,适合了“软化严格规范”的时代要求.中国在其涉外合同领域立法中一开始就运用了最密切联系原则,但是从立法技术来看,这些规定过于抽象且不全面,适用中过分依赖于法官.因此要完善最密切联系原则立法,增加其确定性乃是该原则今后的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7.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确认准据法的重要冲突法规则,最早运用该学说确定涉外合同之债和涉外侵权行为之债准据法的,均为美国纽约州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富德(Fuld)。在冲突法立法方面。我国从一开始就接受了最密切联系原则。但是,我国现行冲突法有关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立法系统性不够。整体水平尚有待提高。从现实需要考虑,我国应完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8.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在选择某一法律关系的准据法时,要综合分析与该法律有关的各种因素,确定一个地方(国家)与案件的事实和当事人有最密切联系,就以该地方(或国家)的法律为法律关系的准据法。 多数学者认为最密切联系原则起源于萨维尼的“法律关系本座说”。萨维尼的学说强调某一法律关系和某地有某种联系,“本座”一词与“最密切联系地”在含义上也很接近,“最密切联系地”就是根据萨维尼所谓每一法  相似文献   

9.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当代国际私法所确立的崭新理论.已被广泛适用于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诸多领域.文章仅就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产生、适用及其利弊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追溯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历史发展,从理论、实践层面阐述了其在侵权责任领域中适用的时代必然性,从价值层面揭示了在侵权责任领域中引入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意义,并对多年来的司法实践所折射出该原则的隐患进行了分析,对其予以重新审视与合理定位,进一步加以规范、修正,以使该原则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1.
魏希贵 《现代教育》2004,(11):46-47
冲突规范又称法律适用规范、法律选择规范,它是由国内法或国际条约规定的,指明不同性质的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适用何种法律规范的总称。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145条规定:“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涉外合同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相似文献   

12.
侵权行为自体法是指侵权行为适用与侵权案件或当事人(即侵权之债法律关系的代表)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它是英国学者对国际私法学说的杰出贡献之一。侵权行为自体法理论的优点在于极具灵活性,并且能涵盖侵权行为地法等理论所不能顾及的种种例外情形。在我国涉外侵权行为法律适用仍不完善的情况下,引进侵权行为自体法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国际私法中的最密切联系原则对自由裁量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自由裁量权的概念入手,综述了自由裁量权产生的客观原因及其在国际私法中重要的表现形式--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涵义、特点,说明了该原则在克服传统立法弊端所起的积极作用,以及它在限制自由裁量权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适用该原则出现的问题,各国特别是我国在立法实践中采取的措施及其评价,联系实际强调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适用时应着重加以限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兼顾了法律选择方法的确定性与灵活性,实现了法律秩序价值与正义价值所体现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其一经确立便迅速波及全球。然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为充分发挥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作用,更好为本国立法与司法实践服务,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我国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领域广、几率大,既体现在立法中,又表现在司法解释中,凸显了确定性与灵活性的结合。但无论是在立法层面、"创造性立法"的司法解释层面,还是在法官的具体司法实践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最密切联系说是当代冲突法中解决法律适用问题时广为采用的一种学说,它最早发源干涉外侵权的法律适用领域。目前,随着各国民事交往的日益频繁,它正在向国际民事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最密切联系原则应该作为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列入国际私法的立法和理论中去。  相似文献   

16.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确立,对国际私法的理论与实践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法律选择方法首先出现于美国的司法判例中,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笔者认为学者们似乎过分地夸大了该原则的积极作用而忽视了其负面的影响,因此文章拟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弊端,以期引起人们辩证地看待该原则。  相似文献   

17.
我国涉外侵权法律适用的立法现状及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各国在涉外侵权法律适用领域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自体法学说”、“最密切联系原则”等灵活的、多元的法律选择方式。我国的立法现状是有些条款尚不明确,基本上仍是传统的侵权行为地法原则。《示范法》以民间立法的形式罗列了近年国际上的一些流行趋势。笔者认为有关侵权行为法律适用原则以侵权行为地法为主,兼采当事人双方共同属人法及最密切联系地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消费合同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琳 《许昌学院学报》2010,29(1):136-139
网络时代的日新月异和网上消费的日益普及,给消费者权益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国际私法规则仍可适用于网络消费领域。网络消费合同适用有限制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和特征性履行原则,各国立法与实践正不断发展和完善网络消费的法律适用规则,以保护当事人的正当利益预期,促进国际消费者保护统一进程。在网络消费合同形式方面,应对网络消费合同的形式要件适用合同的准据法;对于其实质方面,则需灵活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以期能够寻求灵活、多元、更具有针对性的法律适用原则。  相似文献   

19.
隐私杈与知情权不仅表现在公共领域,在家庭内部,夫妻之间同样存在隐私权与知情杈的问题。隐私杈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信息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杈,与知情杈具有密切的联系,夫妻之间因隐私杈与知情权引起的冲突,应在权利平等保护和衡平原则的前提下,针对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20.
跨国劳动力流动大量增加,反映在国际私法立法方面,就是劳动合同法律适用规则的创设和完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与最密切联系原则是确定劳动合同准据法的最主要方法。但是,随着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的不断加强以及弱者利益保护原则日益得到重视,强制性规则对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影响显著增强。劳动合同法律适用规则呈现出复杂化、精细化、体系化等多种发展趋势。我国《法律适用法》有关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规定,虽然体现了多数国家的一些普遍做法,也有利于提高审判效率,但它排除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贯彻也不彻底,导致过多地适用本国法,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