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呼啸山庄》在世界学史上有独特的魅力,心灵的体验与诗意的创造弥足珍贵,作品有穿越生活的穿透力与震憾力。  相似文献   

2.
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2009年度奥斯卡电影节上大获成功,可以说艺术特色把这部影片引向了成功之路,从小说原著到编剧、导演、剪接、电影主题歌曲、原创音乐、音效合成、摄影、演员等方面,这部作品并非完美,但确实是十分优秀的一部作品,艺术创作上的全面开花,让观众在更大层面上接受了这部影片,使这部作品具有了很强的可视性。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当代作曲家崔世光钢琴曲《钢琴上的福斯特》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作品演奏技巧,认为作品充分反映了崔世光一直追寻的"中西结合"的创作理念。旨在为崔世光钢琴作品研究者与演奏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其作品近年来愈来愈引起读者的兴趣。本文拟就其生长、生活环境对其创作的影响来分析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5.
歌曲演唱是作者、作品、表演者三位一体的声乐表演艺术.从一首歌曲来说,词作者和曲作者共同创作了词、曲形象(作品形象),而表演者要在舞台上运用自己的身体(舍身上的乐器)作为创作的材料和工具进行作品形象展现(角色),成为人们能够通过感知器官进行欣赏的作品音乐形象.这个角色具有真情实感的生动性,别具一格的表演性,主导形象的音乐性,分层统一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6.
薛云虹 《考试周刊》2009,(1):196-197
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太宰文学.对当时的世人特别是日本战败后那个时期的青年人产生了无可计量的影响。不仅是那个非常时期的青年们狂热地追读他的作品,现在同样盛传于世。每年都有新的太宰文学热爱者出现。在他去世六十年后,其作品仍不断吸引着年轻读者,并以各种形式影响后辈的作家。太宰文学长盛不衰的原因,除了内容上的独具一格,文体上的特色也是不容忽视的。《斜阳》和《人间失格》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本文以这两部作品为中心.分别从鲜明的表现、敏锐的感受性、讲述能力这三个方面分析其文学创作的文体特色。  相似文献   

7.
卫慧是颇受读者关注的“70后作家”之一,其新作《我的禅》表现了作者对以往作品超越的努力,在形式和出版宣传方式上有别于其以往的作品。但此部作品的实质较之其以往的作品却鲜有新意,本文试加以透析。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的遭遇》是肖洛霍夫后期创作的重要作品。这部小说以其对传统战争文学的突破实现了思想和艺术上的探索与开拓,达到了高度思想性和卓越艺术性的成功结合。肖洛霍夫关注普通人在战争中的命运,在作品中成功塑造了具有民族特性的人物形象,作品蕴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哲理情调,在艺术创作上也进行了探索发展。本文试从题材、人物、思想、艺术等方面来论述这部作品的探索与开拓价值。  相似文献   

9.
《太阳的儿子》是由我国当代青年词作家陈玉国作词,著名作曲家朱良镇谱曲的一首艺术歌曲。歌曲旋律宽广宏伟,深受广大演唱者的喜欢。本文立足于剖析歌曲结构,归纳作品蕴含的艺术特色;从而深入作品在演唱上的技巧要求,使得演唱者更加容易的掌控作品。  相似文献   

10.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太阳照样升起》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这部作品当中充满了悲观和虚无色彩。通过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以及萨特等的存在主义的追溯,可以从哲学层面上加深对《太阳照样升起》的认识。同时,这部作品亦折射出悲观和虚无乃是"迷惘的一代"思想当中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1.
《我的上世纪》是一部图文并茂的手绘本自传,但是它与传统的自传作品以及图传有着很大不同,似乎不能称为自传。文章从人的记忆特点以及优秀自传品格上论证了它是一部较好的“小人物”自传。同时,又从它的叙述结构特点和手绘图配文字的叙述方式,论证了该作品是不同以往的很有特点的自传作品。  相似文献   

12.
《失乐园》:一部人类史诗和圣经史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乐园》的主题是人的堕落和神的拯救,这两条情节的主线和副线 相辅相成,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国内学界对《失乐园》主题的理解上存在着偏 差,这也影响了对作品中反面角色撒旦形象的正确评价,应该说人──亚当、夏娃 才是作品的主人公,他们的堕落代表了人类的堕落。由于清教徒弥尔顿力图从人 类的角度来写这部史诗,主题的崇高也带来艺术风格上的崇高。此外,《失乐园》 还以圣经作为它的基本构架,除了它浓缩了整部圣经的历史外,它所表达的各种 观念也均以圣经为依据,在具体细节的安排上也多引用圣经内容。这些说明《失 乐园》除了是一部人类史诗外,还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圣经史诗。  相似文献   

13.
歌曲演唱是作者、作品、表演者三位一体的声乐表演艺术。从一首歌曲来说,词作者和曲作者共同创作了词、曲形象(作品形象),而表演者要在舞台上运用自己的身体(含身上的乐器)作为创作的材料和工具进行作品形象展现(角色),成为人们能够通过感知器官进行欣赏的作品音乐形象。这个角色具有真情实感的生动性,别具一格的表演性,主导形象的音乐性,分层统一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14.
杨云 《广西教育》2014,(15):171-173,176
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勃拉姆斯的《降e小调谐谑曲》(Op.4)和肖邦的《降b小调谐谑曲》(Op.31)进行分析,围绕着两首作品的创作技法的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探讨,两人的作品虽然在风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二者在具体的创作手法上却又有着很强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对林语堂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对《红牡丹》的影响便是典型。人物形象上,两部作品均塑造了青春自然、热情坦率的男女主人公形象;主题思想上,均表达了"追寻"的主题以及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而在美学风格上,均表现出浓郁的象征主义与自然主义色彩。将两部作品放在中西异质文明的大框架之下来考察,可以加深对两位作家及其作品中异同之处的比较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英语文学作品体现了西方国家的文化思想,展示了西方国家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点,具有很高的文化思想价值。中西文化的交流和沟通,主要以翻译为主要渠道,通过这种手段,让西方作品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能够更加全面地展示给读者,让更多的读者对作品的内涵与作者的表达理念相符。这就要求,翻译者对于作品的编著背景和地方文化要有所了解,能够深刻地认识作品蕴含的文学价值,让译文与原文在最大限度上保持相似,用最合理贴切的语句最大程度上表达出作品的文化背景、民族特点和主体思想,将语言的差异性减少,有效处理英语文学的言内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中国学者在语言美学、文艺美学、文学文体学理论方面的新近阐释为参照,重新分析了海明威散文作品简洁与含蓄的文体艺术;从美学的视角,再次审视了其作品显现于“海底”的审美内涵。海明威在三言两语的描述里勾勒出极富神韵、极其丰厚的思想情感和引人联想的人物心灵世界、故事情节都化成了深远的哲思。诗意的语言里暗藏着无限的人生哲理、人生的思考和审美的意蕴。海明威用精炼、朴实的日常用语道出了孤独中“勇气”的优美和富有魅力的“硬汉”精神。海明威充满诗意和美感力量的散文作品显明地烙上了作者的独特个性魅力的印记,任何战前的作家都比不过他散文的简洁程度和语言的深邃力量。  相似文献   

18.
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作家代表,是日本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一生既参加左翼运动,熟读《圣经》,又酗酒、殉情,在这种积极与消极的矛盾之中,他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本文试通过太宰治早期及晚期两篇作品,分析其参加及脱离左翼运动的原因,剖析其精神世界,为解读太宰治作品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D·H·劳伦斯以一系列独具个性的长篇小说赢得了世界的赞誉,但是绝大部分的评论家都将目光投射在他极负盛名的代表作《恋爱中的女人》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作品上,而往往忽略了其于转型期创作的几部作品。《出走的男人》是劳伦斯转型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探讨了男人出走的根本原因。而这种出走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反抗,也是劳伦斯希望重建和调整男女关系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被认为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德伯家的苔丝》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而原型象征的运用尤为突出,这一艺术特点不仅营造了作品的神秘氛围而且深化了作品主题,作品的象征意蕴,主要体现在伊甸园的象征,血的象征,水的象征,光的象征和复活的象征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