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魏晋之际个人意识的崛起 ,表现在两个方面 :社会价值批判与自我价值批判。嵇康立足社会价值批判 ,重在批判社会。阮籍立足自我价值批判 ,重在反省自我。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两人行为方式、作品风格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246名成人学习者为被试,采用黄希庭等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研究结果如下:成人学习者自我价值感总体水平显著高于青少年;男性的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特殊心理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女性;专业性质在个人一般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特殊道德自我价值感上差异显著;父母文化程度在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特殊人际自我价值感、特殊心理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特殊人际自我价值感上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3.
李红  李瑛 《集宁师专学报》2003,25(3):31-33,53
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问题.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人生价值观建设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以社会个体的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的自我价值的本质及实现和提高,对于帮助青年人正确地作出人生价值判断.并采取有效途经实现并提高自身的价值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价值中立"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其主要观点是:每一个人都是有价值的,都有向上、向善、自我发展的潜能;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不能掺入个人情感与价值,不能对来访者进行价值评判,也不能强迫来访者服从咨询师的价值观念,要对来访者的情感、观念、行为给予无条件的尊重与接纳.  相似文献   

5.
人的价值内在地包含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自我价值是个体的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它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价值创造的前提;社会价值是处于价值客体地位的人以自己的活动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意义关系。它是人的价值的最基本内容,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保障。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人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云南省边疆地区哈尼族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为边疆少数民族的心理健康和教育提供依据,采用黄希庭、杨雄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三所中学的656名哈尼族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哈尼族中学生自我价值感许多方面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哈尼族中学男生的总体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生理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女生;哈尼族女生的人际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道德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男生;初二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各个方面都显著高于初一和初三学生;初一学生个人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人际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的道德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初三学生;初三学生的总体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心理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家庭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初一学生;杂居地区哈尼族中学生的总体自我价值感和特殊价值感均显著高于聚居地区的哈尼族中学生。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中职生人格特质、自我价值感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中职生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和精神质两个维度与社会适应能力呈显著负相关;而人格特质中的内外向性和自我价值感的各维度,包括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及社会、个人自我价值感等,都与社会适应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中职生人格特质和自我价值感能显著预测其社会适应能力;自我价值感在人格特质对社会适应能力的预测作用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和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他的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作出的贡献,个人对社会做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是人们充实和完美生活的需要,是社会基本道德准则的要求、强调个人的社会价值,并不是否认个人的自我价值,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只有摆正二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目的:探讨高职生自我价值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价值感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1046名高职生进行研究。结果:(1)男生的总体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道德价值感、个人取向生理价值感和个人取向心理价值感高于女生。而女生的个人取向家庭价值感和社会取向道德价值感高于男生;单亲家庭(离婚)成长的高职生的个人取向心理价值感和社会取向心理价值感上显著高于双亲家庭;非独生高职生的社会取向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独生子女;(2)高职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存在非常显著负相关,个体的自我价值感越高,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结论:高职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价值不是一种实体,而是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社会领域,就是个人和社会的利益关系,表现在价值领域,就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既统一又对立的。社会主义为我们创造价值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艰苦探索,才能使人生更加充实美好,使社会更加和谐繁荣。  相似文献   

11.
写作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精神生产劳动,作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具,对人类社会与个人发展具有非常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写作的价值日益彰显。本文从写作对人类社会发展、人才的培养、个人自我价值实现三个方面对写作的意义与价值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贫困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66名贫困大学生为被试,278名非贫困大学生为对照,采用黄希庭、杨雄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贫困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贫困大学生社会取向人际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生理自我价值感低于常模;(2)贫困女生总体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心理自我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心理自我价值感低于贫困男生;贫困大学生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人际自我价值感以及个人取向家庭自我价值感等方面有显著的年级差异;(3)贫困大学生在自我价值感的许多方面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聋哑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及其与负面身体自我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身体自我量表对359名聋哑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特殊价值感、社会取向特殊价值感上聋哑中学生与正常中学生的差异极为显著.在社会取向人际价值感、社会取向心理价值感上差异显著.聋哑中学生只在个人取向道德价值感、社会取向家庭价值感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他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随着年级的变化,在个人取向特殊价值感、个人取向人际价值感、个人取向生理价值感、个人取向道德价值感上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在社会取向道德价值感上年级差异极为显著.结论聋哑中学生负面身体自我与自我价值感总分在整体、相貌维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贫困大学生的个人取向人际价值、社会取向人际价值和社会取向生理价值比非贫困大学生低;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有一定的相关;自我价值感对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贫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对应对方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将通过调查问卷法来了解中职生的自我价值感的现状,发现从总体上来看,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在自我价值感各维度上的得分均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中职校的男生和女生在社会取向特殊家庭价值感维度上差异显著;中职校的男生与女生在个人取向人际价值感维度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我价值感量表和特质焦虑量表对三峡库区高职院校314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高职生自我价值感与特质焦虑存在着密切相关性,并有显著影响,自我价值感越高的个体特质焦虑越低;在社会取向、个人取向的生理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人际自我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方面,进一步研究发现高、低自我价值感对照组的高职生在特质焦虑水平上显示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考察价值、人的价值的产生和发展入手界定了这两个概念的涵义,得出结论说,人们会产生怎样的价值观,这决定于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否失去平衡,进而认为我国当前必定是多种人生价值观同时并存而以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为主流和主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考察价值、人的价值的产生和发展入手界定了这两个概念的涵义,得出结论说,人们会产生怎样的价值观,这决定于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否失去平衡,进而认为我国当前必定是多种人生价值观同时并存而以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为主流和主导。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外来民工子弟学生与本地学生自我价值感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两类被试在特殊自我价值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总体和一般自我价值感上无显著性差异;六年级的当地普通学生在个人取向家庭自我价值、社会取向人际和生理自我价值感上都显著高于外来民工子弟学生,而在社会取向心理自我价值感上则显著低于后者;外来民工子弟男生在个人取向生理自我价值感上显著高于当地普通男生;但女生在这个方面显著低于当地普通女生。  相似文献   

20.
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既是对立的 ,又是统一的。既要通过暂时舍弃某些个人价值以确保社会价值的实现 ;又要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控制在适当的程度上 ,增强社会价值目标的兼容性 ,扩展个人价值选择空间 ,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