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谈不上真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要实现农民的小康,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要农民富裕必须减少农民数量,要繁荣农村经济必须推进城镇化,这是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步伐逐步加快,2002年城镇化率已经达到15%左右,但仍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因此,解决农村问题,必须城乡统筹考虑,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的条件已渐成熟,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保障失地农民权益是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好的主要问题.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自身土地权利上的贫困是农民土地收益受到侵害的根本原因,土地政策执行上的偏差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则是主要原因.在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需要构建以保障农民权利为前提的制度体系,应该进一步确立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特色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土地城镇化以土地国有化和强制征收为主要特征不断侵犯农民土地合法权益。土地发展权界定不恰当、征收程序不规范、征地补偿不合理等诸多弊病,导致恶性征地拆迁事件、土地财政腐败等问题频发,削弱了经济发展的动力,严重损害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破坏了社会稳定大局。此外,土地过度城镇化,严重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因此,规范和完善土地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征收补偿问题极其重要,是再次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湖南农村城镇化要将中心村镇的村庄建设作为城镇序列体系的基础层次。中心村镇建设能有效地改造农村面貌,培养农民城市化意识,为湖南农村特别是边远和落后地区农村城镇化作好准备。规划科学合理、功能分区明显的中心村镇能够克服过去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成为湖南农村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镇的扩大又将大量的农村土地用到城镇建设上。农村资源的非农利用改变着农村的原有面貌和土地关系,也倒逼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农村土地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摆在国家经济发展面前的重点问题,也成为学术界进行理论研究的热点课题。《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问题研究》一书的出炉,正是基于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重点研究农村土地变革、土地权益冲突等问题。本书总分为7章,总结了我国城镇  相似文献   

6.
土地供给和需求是土地市场建立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及布局特点的分析,选取四因素(建设用地利用强度、农村居民点紧凑度、农村居民点建筑密度、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对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得出内蒙古自治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粗放,存在22万hm2供给潜力;通过对2013年自治区土地供应情况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分析,得出"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和工业化对集体建设用地需求在12万hm2以上。通过总结自治区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自治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城镇化建设是带动西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西部农村城镇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抓住机遇,加强西部农村城镇化建设,对西部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采用文献、案例、类比分析法,探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动因.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在"燃烧物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助燃剂"(农地所有权归属不清、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土地利用比较利益差距大)、"点火温度"(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共同驱动因子下作用的结果 .由此提出应该重点解决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问题的以下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产权清晰、落实确权登记、统计核实经营性建设用地数量和构建交易市场并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在推动农业及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耕地数量减少过快、土地集约化利用不够、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负面效应,导致了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条件恶化。协调我国城镇化推进与农业及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遵循农业与城镇化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在战略选择上。坚持真正把农业放在城镇化推进工作的首位;在具体政策上,要突出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整治与建设、制度安排与创新、改革现行政绩考核制度、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摆正“三农”在国家财政预算中的位置等重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向农村的纵深推进,我国农村正由"全耕型"向"半耕型"演进,转型期的农民、农村、土地问题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显.建设新农村.必须深刻认识农民、农村、土地问题的现状、特点、影响和发展趋势,把握政策方向和工作重点,以促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人口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人增地减将继续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最突出的矛盾,耕地则成为矛盾的关键。耕地流失不仅危害到农业、农村、农民,更危害到国家利益、社会安全等。控制农村耕地流失必须合理规划农村建房,严格治理“空心村”,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化解我国"三农"难题的主要途径,因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失地农民"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在对金华市部分县市的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发现政策宣传工作不到位、农民的"恋土"情结严重、补偿数额缺乏统一标准、补偿数额相对偏低、发放形式多样等问题,在问题提出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围绕我国<宪法>、<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担保法>及行政法规、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国家政策及相关的司法解释中有关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规定,对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缺陷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城市化是我国扩大内需的“火车头”,是协调工农和城乡关系的“融合剂”.而农民市民化作为与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相协调的重要机制,不仅体现在居住环境、职业身份的转变上,更重要的是社会文化属性的转变与社会意义的重构.德州两区同建的有益实践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就地市民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与城市之间形成了两类不同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其结果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出现了严重问题。农村对公共产品需求的增大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稀缺的矛盾,已成为制约农村和谐社会、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严重阻碍。政府作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其供给责任缺失,是造成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当下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普及中的基本语境。它影响农村的学前教育需求,对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应提出挑战,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出现;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人的"城镇化"是城镇化的核心,但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城乡二元割裂的制度,形成了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分立,二者在农村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知识基础、形式、内容等方面有不一样的诠释,成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普及中的文化难题。为此,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明确以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的发展路向,立足乡村儿童教养习俗,创新机构形式,增加农村学前教育供给,在清晰农村发展语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创造农村学前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建设和建设用地紧缺的矛盾突出,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关键在于形成完善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本文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耕地保护补偿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对耕地保护补偿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农村城镇化与国民经济持久增长需求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市场以其巨大的潜力和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已成为近年来众目关注的焦点,农村市场需求不旺,城乡消费断层,农村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拉动乏力,其根本症结在于农村城镇化滞后,本通过系统分析农村城镇化的市场需求效应,提出农村城镇化是创造国民经济持久增长需求的根本,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解决当前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和实现国民经济的新一轮增长及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之举。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农地产权的不稳定性,这一缺陷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不稳定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是土地产权主体虚置。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并通过立法,增强土地产权的稳定性,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基本法律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支持和保护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是我国目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途径,其实质在于完善新一轮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结合泉州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实践,提出了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基础的观点,并讨论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澄清了一系列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