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目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的分析,将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科学技术发展模式概括为中国古代经验实用型科学技术模式和古希腊逻辑数理型科学技术模式。两种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也都有各自的优长与弊端。至近现代,两种发展模式逐渐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2.
李健 《广东教育》2007,(7):30-36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知识梳理 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特点,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罗马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  相似文献   

3.
一、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知识梳理   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特点,在古代的中国和希腊、罗马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   ……  相似文献   

4.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知识梳理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特点,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罗马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  相似文献   

5.
李健 《广东教育》2007,(7):30-36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知识梳理 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特点,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罗马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乃至文化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古代法是指从公元前4千年到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的奴隶制时期的法律制度,古代东方法主要是指古代亚非地区的奴隶制法,古代西方法则是欧洲地中海地区国家奴隶制法律制度的总称.古代东西方法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即带着顽痰的神定法和后来居上的人定法,两种发展模式泾渭分明.古代西方法在其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古希腊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法律体系,罗马公法相对落后,西方法后来居上等三个独特现象,从历史发展进程和自然地理环境角度出发,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独特现象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无理数的出现在古希腊导致了数学史上第一次数学危机的产生.而在中国古代,中算学家顺理成章地引入了无理数.两种不同的结果源于东西方数学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文中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和古希腊对π的研究成果,然后通过比较研究两个民族的数学家对圆周率π的计算方法的异同,分析论述两个民族的数学家在数学思想等方面的差异,说明了古代中西方数学价值观的差异.从而使我们从数学的层面看到了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
教学分析与目标确立本课是一节源于教材的拓展课、探索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岳麓版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第二单元“古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对两种古代政治文明模式的特征、评价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教学。  相似文献   

10.
古代自然哲学是近代科学的前身。在人类自觉地运用经验对有关自然知识进行检验或自觉运用这些自然知识之前,科学只是以潜在的形式包容在自然哲学中.因而不同的自然哲学土壤会孕育生长出不同的形态的科学。由于中西方古代自然哲学基质的不同,决定了文艺复兴后近代科学只能诞生在西方而没有诞生在中国。其一,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贫乏使近代科学的孕育和诞生缺乏必需的基质,而古希腊繁荣的自然哲学为近代科学的孕育和诞生提供了肥活的土壤;其二,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无人合一”思想意味着取消了科学,而古希腊自然哲学“主客二分”的传统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其三,中国古代自然哲学仅满足于对经验的总结和对现象的描述,从而堵塞了通往近代科学的道路.而古希腊自然哲学寻求现象背后原因的努力成了促进近代科学诞生的巨大推动力;其四.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与近代科学所需的思维方式背道而驰,而古希腊自然哲学注重逻辑的传统为近代科学的创立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不对我们的传统思维方式进行创造性转换.而试图在《易经》、道家、阴阳家、墨家、儒家之类思想中挖掘出与西方文化基因一脉相承的现代科学理论.只是缘木求鱼之举。  相似文献   

11.
也议"美德可教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自古希腊以来关于“美德可教吗”的话题一直议论不绝。古希腊哲学家,如苏格拉底等人持“美育可教”观。西方近代德育观念与古希腊德育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回溯西方德育观念演变的思想线索,有功于中西德育观念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与东方文明相比较,古希腊文明以它发达的工商业经济、民主政治和法制传统、灿烂的科学文艺为特色,显示出其与众不同的独特性,且此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但它们作为果,背后另有其因,那就是独特的地理位置、移民运动、排外性宗教和频繁的战争,正是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等偶然因素的综合造就了并非符合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古希腊奇迹。从这个意义上说,古希腊文明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西北地区农牧交互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地区是中国古代农牧业发展及其关系演进的重要舞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之中,西北农牧之间的关系亦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西北农牧关系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层次与结构:表层是一个以农牧分界线变迁为表征的历史过程,其深层次则表现为一个农牧明交互影响,交互渗透的动态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农耕明在思想,操作和现实三个层次上不同形式与特点的主导性推进,以及游牧章在显性层次上的被动退守和潜性层次上的回应与逆向渗透。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和谐美与中国古代中和美是两种伟大的美学理论。古希腊和谐美偏重形式,中国古代中和美偏于道德内涵。在对美的追求上,和谐美重外在规范,中和美重内在修养。两种伟大的理论各有其深厚的哲学背景。对二者比较不仅可加深我们对中西文化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我们当代美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的艺术类型及其划分是一个艺术发生学的重要课题。文章探讨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辨析了两人观点的互文现象;指出了“三分法”之说在中国和西方的误读原因,提出了亚里士多德文类理论缺失抒情诗的理由;并对不同文化体系背景下的中西古典文类理论的差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物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范畴,而古代中国封闭型的农业物质文化和古希腊开放型的渔商物质文化分别代表了东西方物质文化的源头,这两种不同特征的物质文化对东西方精神文化的形成起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的政治革命的理念具有同构互演的特征。在西方政治思想中政治革命的理念历经古希腊至中世纪、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以后等四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各个时期的政治思想家阐述对政治革命理念的认识以及形成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无政府主义革命、法西斯式革命等模式。政治革命与政治改良、工业革命、历史循环论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和平年代,其理念潜移默化中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致力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这项研究关乎两个主题:一个是仪式,另一个是比较。一方面,主要从葬礼前的哀哭和丧服两个层面来论证丧葬仪式的文化功能、目的和社会影响,从而看出古代中国人和古代希腊人在面对同一种境况——死亡时,他们所遵循的意义模式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也力图以希腊古风古典时期与中国先秦时期哀悼仪式的比较为例,阐述比较研究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最终,通过找寻同一个仪式对象在不同文化里的表现,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何以中希两个古代社会的哀悼和葬礼在早期有着程序及表演行为上的相似之处,但随后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这一切都是源于哀悼和葬礼背后不同的思想观念:希腊人严守一种带有神性规定的仪式程序,却没有涉及现实的社会秩序、政体模式,也没有将其上升到一种理论的高度去阐发。因此,希腊仪式中的程序与表演的成份得以比较完整地延续下来,甚至在现代希腊社会中仍可见其痕迹,但却始终只是存在于民间、停留在仪式行为的层面。而中国自先秦以来,儒家的先贤们则将其社会理想及政治观念贯穿于种种仪式之中,使之深深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及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造就了中国传统社会独有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王朝对边疆地区采用了既互相矛盾又相辅相成的两种治理模式,即"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这两种治理政策始终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并在边疆治理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起到不同作用。虽然两种治理政策在不同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不同,但是基本上没有舍它而独存,而是互为参用,均对中国古代边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