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备"三顾茅庐"实有其事,《魏略》及《袁子》所载诸葛亮择主的异闻并非信史。刘备、诸葛亮的相互选择各有原因:与荆州士族关系密切的诸葛亮,代表荆州在野集团的利益支持刘备;客居荆州的刘备通过诸葛亮与荆州士族结盟,因为诸葛亮既能代表荆州在野集团的利益,同时,客居者的身份又不至于危及自己的根本。双方利益的诉求决定了"三顾茅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论蜀汉政权出现的特征与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末军阀混战中,刘备集团本是其中较为弱小的一支.但在20多年的战争兼并中,诸葛亮、法正等一批时代精英纷纷投奔刘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军事集团.刘备与诸葛亮默契结合成为该政治军事集团的领袖共同体.刘备集团从而扭转了以往东奔西逃的流亡走势,最终于221年建立了以成都为中心的蜀汉政权.刘备重用诸葛亮,其方式和程度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其他军阀对大臣的重用.诸葛亮弥补了刘备自身的政治军事才能的不足,两人互为表里,一起扮演着蜀汉政权中君主的角色,形成了中国古代君主集权中权力运行的一种特别的构成方式.尽管蜀汉政权建立不久刘备病故,但蜀汉政权仍正常运作.此外,汉末战乱中,或者是最早追随刘备镇压黄巾军起家的军阀,或者是不愿意依附其他军阀的汉末官僚士大夫,或者是前益州刺史刘焉、刘璋的部下,在投靠刘备一起建立国家政权的过程中,完成了自身政治角色的转变,成为蜀汉政权中不同身份的统治者.蜀汉政权以其独特的统治方式顽强地在魏吴大国夹缝中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3.
建安十三年,曹操拥兵南征刘表,未至,表病殁,荆州大权落于刘琮之手;诸葛亮在有把握的情况下,提议刘备“攻琮”,夺取荆州政权,但遭到拒绝;荆州最后失守,咎由自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三国时期蜀汉灭亡的原因一、诸葛亮的人才观妨碍了他去"总揽人才",以致帐下文臣武将,后继乏人;二、关羽轻乎外交上"联吴"的国策,刚愎自用,御下亦欠仁义,致使荆州失守,败走麦城,蜀汉国力大伤;三、刘备托孤,诸葛亮主政,不能"内修政理","卧薪尝胆",发展生产,增强国力,反而连年用兵,六出祁山,劳民伤财,又不能"西和诸戎",广结盟友,令国势日益衰颓.  相似文献   

5.
朱子彦教授提出的“诸葛亮为夺取权力而不惜失掉荆州、假手东吴杀掉关羽”的观点是错误的;诸葛亮与关羽之间并无所谓的权力斗争,刘备失去荆州的主要原因是刘备集团在夺得汉中后产生了骄傲情绪,以致对孙权疏于防范、对关羽救援不及。  相似文献   

6.
公元207年,47岁的刘备“三顾茅庐”去请比自己年轻二十岁的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究其刘备不辞劳苦“三顾茅庐”之原因,学术界一直普遍认为是刘备慕名而往。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笔者认为,诸葛亮的才能固然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而更主要的使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则是徙居荆州十余年的诸葛亮,靠着原来的家族关系和自己杰出的交际才能,已经成为荆州地主集团中的重要人物。而客据荆州的刘备要想立足荆州并有所发展,就  相似文献   

7.
苑鑫  谭淑敏 《天中学刊》2023,(1):133-141
经略南中既是刘备三分天下的既定策略,也是蜀汉建构自身正统性并与曹魏争夺天下的核心要义。据蜀之初,刘备即积极筹划经略南中,但碍于内外交困,蜀汉仅能在南中维持薄弱统治。诸葛亮南征后,蜀汉得以深入南中腹地,依托庲降都督和郡县治理体系对南中地区施行有效经略,使人丁、财赋等各类战略物资不断输往成都。南中经略为三足鼎立形势下的蜀汉政权存续提供了重要保障,并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西南地区开发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在《三国演义》里,作者罗贯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被称为“古今贤相中第一奇人”的传奇人物——诸葛亮。小说对诸葛亮一生的描写可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前二十七年的静心学艺和后二十七年的建功立业。后一部分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辅助刘备从无立锥之地到建立蜀汉政权;第二阶段是从刘备托孤到六出祁山,辅助后主兴复汉室.尽管诸葛亮在辅助后主期间六次北伐均遭失败,兴复汉室的理想化为泡影,蜀汉政权也在  相似文献   

9.
陈寿撰<三国志>,以<蜀书>的名义记述刘备、刘禅的"汉"政权,这有其特殊原因;今天,则应名从主人地称"汉",或者沿用旧称地称"季汉",底线是约定俗成地称"蜀汉".又余明侠著<诸葛亮评传>,在资料的去伪存真、思与行的有机结合、思想的发覆阐微、生平的考辨求实、以史证文而还诸葛亮以本来面目等方面,为尤其值得肯定者.  相似文献   

10.
<正>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诸葛亮“草庐”,谘以“当世之事”,诸葛亮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提出占有荆、益,建立霸业的方针,预见了鼎足三分的发展趋势,是为著名的《隆中对》。此事不仅对于蜀汉政权的建立,甚而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来说都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然而诸葛“草庐”究竟在什么地方?却至今仍然是一桩历史疑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