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背越式跳高快速弧线助跑起跳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进一步研究背越式跳高起跳理论,对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进行分析,揭示背越式跳高的优越性在于充分发挥和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其实质是弧线助跑起跳为背越式跳高身体重心运动方向的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的累积创造了有利条件。背越式跳高起跳是“两步”起跳  相似文献   

2.
1.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结构 田径跳跃技术一般被划分为助跑、起跳、过杆(腾空)和落地四个技术阶段。起跳技术阶段是指人体由水平运动转变为向前上运动阶段,人体直线助跑起跳产生起跳腾起初速度的动力是在起跳腿单腿支撑阶段跳获得的,而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的动力,不仅是在起跳腿单支撑阶段由起跳腿工作肌完成退让和克制工作所获得的。  相似文献   

3.
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衔接技术原理及其训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背越式跳高运动学参数,构建了国内外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起跳动作技术模型。借鉴力学理论,对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及其衔接技术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背越式跳高快速助跑起跳训练的练习手段。  相似文献   

4.
跳高起跳准备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明  闫洁 《体育学刊》2007,14(4):90-93
对索托马约尔等4名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的比赛技术录像和技术图片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背越式跳高的整个助跑过程所表现出的技术动作都是为完成良好的起跳做准备,所有的技术环节都直接影响运动员起跳效果。结合运动训练实践从运动员助跑节奏、倒三步起跳腿支撑、倒二步摆动腿支撑以及最后一步的起跳支撑4个方面对背越式跳高运动的起跳准备技术特点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总结出运动员采用步频型和步幅型、倾斜支撑型和屈腿支撑型等不同准备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背越式跳高助跑和起跳的技术要点及训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调了助跑和起跳是背越式跳高技术的核心环节,阐述了背越式跳高助跑和起跳的技术要点,设计了该环节技术训练的具体内容,指出了技术训练中的注意事项,旨在为背越式跳高的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背越式跳高助跑"曲率"与起跳技术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强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2):218-219,223
背越式跳高技术的问世和不断改进及技术环节上的创新,在田径运动技术发展史上有着重大意义。弧线助跑和起跳是背越式跳高完整技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后程2~3步助跑与起跳的有机衔接对强化起跳效果更为重要。研究助跑“曲率”与起跳衔接的关系,总结技术训练实践的经验并进行理论分析,以求达到更高的技术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7.
背越式跳高中助跑与起跳的紧密结合是影响训练质量与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本文就背越式跳高中助跑与起跳紧密结合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起跳技术是背越式跳高的重难点,为了更好地解决跳高教学与训练中的实际问题,解决背越式起跳技术的难点,突破难点,本文以动力学为视角分析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探析跳高起跳技术的实质,以期为广大教练员学习、理解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提供新思路,为有效提高运动员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助力,为提高背越式跳高竞技成绩献策。  相似文献   

9.
胡静萍 《中华武术》2006,(12):23-24
背越式跳高是一项克服垂直障碍的跳跃项目,它的技术是由弧线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等环节组成的。其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是起跳技术,其他部分可以看做是它的准备和延续。那么,正确理解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实质,进行科学有效的专项力量训练,已成为当今背越式跳高运动训练所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背越式跳高的完整技术由助跑、起跳、腾空过杆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其中起跳技术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技术环节。美国学研究结果表明:在背越式跳高的起跳中,人体对地面的作用力,摆腿占20%,摆臂占60%,起跳腿只占20%。因此起跳阶段摆蹬配合动作完成得好坏,将直接影响起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主要由起跳腿的蹬伸技术与摆动腿的摆动技术所组成。目前,大多数人们集中于跳高起跳的"蹬伸"技术研究,对起跳阶段的"摆动"技术研究相对较少。文章运用现场技术录像和运动图像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起跳阶段摆动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最大缓冲幅度比较大;在起跳阶段摆动腿蹬离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变化较小。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的摆动腿缓冲阶段,身体重心的高度、摆动腿膝角的变化情况与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有显著性相关。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伸膝角度、伸膝速度与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摆动腿离地后的最大摆动速度都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惠艳 《体育科技》2006,27(2):34-36
应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背越式跳高在弧线助跑起跳过程中人体能量的变化原因,提出:除了助跑动能之外,在起跳过程中伴随较大的肌肉群弹性势能的释放也是起跳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进一步分析运动员起跳过程身体重心向上运动的平动动能和绕质心转动的转动动能,其中的每一份能量都是完成背越式跳高动作所不能缺少的。从而为教练员更好发挥运动员起跳过程能量,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背越式跳高助跑倒二步技术在起跳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弧线助跑倒二步是背越式跳高技术中重要的环节.重点论述倒二步技术在整个背越式跳高中起跳起着重要作用,希望教练员、运动员要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付涛 《体育世界》2010,(4):107-108
运用运动训练实验法,分析了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和垂直速度的变化规律,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训练的中心是围绕以速度为核心的五个途径。进行起跳训练。  相似文献   

15.
刘鑫 《中华武术》2018,(2):41-42
背越式跳高技术长期以来都是当今国际跳高技术的主趋势,所以,当前无论在国内学校体育的田径教学,还是校外业余田径培训过程中,背越式跳高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专门技术之一。然而,在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真正运用和认识背越式跳高技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是由于当前很多人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了解不到位,在理解上有许多偏差,致使不正确的技术普遍存在。迄今对背越式跳高的起跳尚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在体育界众说纷纭,对于起跳时与起跳后身体的力量供给未能够给予说明,因此许多培训人员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给学生讲解。所以,非常有必要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再进行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背越式跳高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跳高技术,其基本任务是运用自身能力,通过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等动作形式,使身体重心越过一定高度的横杆,各个部分的技术难度较大。由于受传统起跳理论影响,中学生跳高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背越式跳高助跑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对背越式跳高助跑技术教学的研究缺乏足够的认识。笔者正是基于此问题  相似文献   

17.
董大肆 《中华武术》2007,(12):13-13
众所周知,起跳是背越式跳高的关键环节,人体腾越的高度取决于利用水平速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起跳能力,迅速改变身体的运动方向,尽可能地获得最大垂直速度,使身体充分向上腾起,为顺利过杆创造条件。因此,如何快速而有效地掌握和提高背越式跳高的起跳技术,运用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起跳效果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相似文献   

18.
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法,分析了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和垂直速度的变化规律,认为背越式跳高起跳身体重心由低向高不断加速上升,垂直速度是由小到大不断加速增大,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的“两步”中完成的,起跳垂直速度是摆动腿支撑和起跳腿支撑下的“双动力”起跳中获得。弧线助跑起跳最大的优越性是经济实效地降低和升高身体重心,为身体重心运动方向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提早积累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正>背越式跳高是一项跳跃垂直障碍的非周期性运动项目,又是跳跃教学中的一项内容较为复杂的教材。完整的背越式跳高技术结构,分为"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个部分,各部分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1968年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首创背越式跳高新技术,并以2.24米获第19届奥运会跳高金牌,背越式跳高这项技术就被广泛地采用。由于背越式跳高表现出速度快和动作幅度大的技术特点,加上初级训练者身体素质与接受能力差,在训练中易产生下列几种伤害事故。一、助跑起跳过程中踝关节及脚跟受伤原因是背越式跳高采用弧线助跑,随着弧线半径的不断缩小,身体逐渐内倾,助跑速度逐渐加快,对踝关节的冲击力也逐渐增大。由于青少年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及小肌肉群力量相对比较薄弱,控制不住身体的内倾和平衡,场地如不平整,就容易造成踝关节扭伤(起跳脚踝关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