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生态批评自19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以来,势头猛进,其被引入中国后也获得快速发展.然而,当生态批评的研究对象不断泛化时,在较长时间内却忽略对戏剧进行研究,戏剧自身也有意无意地与环境和生态问题以及与生态批评保持疏离,从而沦为生态浪潮中被遮蔽的一部分.事实上,诸多戏剧的文学构成和舞台演剧中都包含着丰富的生态符码.生态批评应当加大对戏剧的观照,戏剧自身也应当积极转向生态.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小剧场戏剧,在戏剧危机以及探索新的美学的双重背景下,作为一支新鲜的力量,以一种崭新的姿态重新出现在中国戏剧舞台上,给中国剧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将主要从80年代小剧场戏剧的兴起和蔓延两个方面来探索其作为一种和大剧场同步的新戏剧样式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张继升 《山东教育》2005,(29):43-44
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一个戏剧流派,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流派最初被人称为“反戏剧派”或“先锋戏剧派”,到了60年代初,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埃斯林根据该派所呈现的艺术特点而在《荒诞派戏剧》一书中,正式将其定名为“荒诞派戏剧”。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骇人听闻的法西斯暴行,使人们对一贯尊崇的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社会灾难的深重,给人们的精神世界投下了巨大的阴影。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彻底撕去了人世间温情脉脉的面纱,让人们得以洞见那些曾在这…  相似文献   

4.
艺复兴以后,西方化理性主义的兴起,导致西方戏剧在逼近生活真实的路子上迈开脚步,逐步确立了建立在求真原则基础上的写实观,而与东方戏剧原则拉开距离。  相似文献   

5.
新月派虽以新诗闻名,但其戏剧创作成果也不乏精品之作,其独特的知识背景和艺术追求使得它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其戏剧创作在意蕴、结构、语言三方面表现出了相同或类似的审美情趣,即温情与孤独并存的戏剧情绪,线段式的戏剧结构和生命跳跃的戏剧语言。  相似文献   

6.
抗战剧运的兴起,伴生着诸多问题.针对当时戏剧创作与表演存在的不足,《文艺阵地》译介了当时国外的系列剧论,包括戏剧对话、情节、演员、机关布景诸方面,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戏剧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荒诞派戏剧在兴盛了短短十年后,在六十年代就走向沉寂,直到品特获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引起我们对荒诞戏剧的反思。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1)荒诞派戏剧的思想基础。(2)荒诞派戏剧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戏剧,在欧洲一般指话剧。在中国,则包括话剧、歌剧和其它剧种。中国新戏剧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留学日本的留学生们为此起了先导作用。它的兴起,直接受到欧洲戏剧的启迪;其演变和发展,则又受到中国自身社会历史环境的制约和本民族审美心理与文化传统的影响。其九十年的演变发展,清晰地显示出一条探索──发展──成熟──蜕变──复兴的轨迹,展现了中国新戏剧成长路途中的曲折坎坷和丰富复杂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角抵戏是汉代兴起的一种戏剧样式,《东海黄公》几乎是公认的汉代角抵戏的代表性剧目。大多戏剧史家都只是把它看做是中国戏剧的雏形,而对于其到底应该是悲剧性成分多还是还是喜剧性成分多,划分不是非常明确。多数认为它是一出揶榆巫觋的喜剧性的作品,而认为其是悲剧性作品的则比较少。本文则侧重讨论其悲剧性。  相似文献   

10.
近代戏剧改良运动是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这一运动的研究还是不够深入的,多数情况下,人们对这一运动的历史意义的评价只不过是搬用对整个文学改良运动的评价而已。本文对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的始末及意义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论述:一、戏剧改良运动兴起的原因;二、戏剧改良运动的兴起和高潮;三、戏剧改良运动的尾声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有唐诗,宋有宋词,元有元曲。它们三者皆为一代之文学。作为古代韵文的最后一种体式,毫无疑问,元曲有着自身的独特的性质。俗与雅的矛盾统一,言浅与意深的对立融合,形成了一代文学元曲的特点。然而,任何一个事物总有其源头,元曲与诗词之间的关系,却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泾渭分明,而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相似文献   

12.
元杂剧发轫于金元之际,历时百年之多,其创作始于关汉卿等人,研究元杂剧的分期问题,对进一步明晰元杂剧发展的历史,深入了解各时期中的作家作品情况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元明人著作所记为据,从杂剧家的生平与创作入手,结合各时期中杂剧作品内容,风格的不同情况,论述了元杂剧应分为四期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元代曲家面对污秽黑暗的现实,常常很自然地借助于古代的英雄和让人同情的帝王,以表现民族的耿耿之气和亡国之痛。因此元代历史剧总是蕴藏着一种幽远的呼唤声,具有浩然之气和愤懑绝决之情这样的情感基调。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传统戏剧的叙事品格已为研究者所重视。关汉卿杂剧是我国古代叙事艺术中的瑰宝,它在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叙事话话等方面所作的探索,表征了我国古代戏曲发展至元初已臻成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宋金戏剧、元杂剧中有一类医药剧,其或出现与医生相关的艺术形象,或用药名做唱词和念白来表达人物特质。元代社会的医学水平已经十分发达,戏曲又是一种舞台艺术,在长期的演出过程中,为了迎合当时的群众心理,剧本通常会因为观众的反响而不断修改和重创作。因此,这些医药剧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风貌以及其时代观念。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因素的文学,在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一方面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内质和禀赋。同时,又接受着同时代其他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形成特有的文化气质。元杂剧的“爱情剧”与“神仙道化剧”就从两个不同侧面充分表现了深深打上元代社会与时代烙印,与传统儒学精神完全不同的特殊文化气质。正是这种文化特质,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异彩的剧坛奇葩,从而造就了中国戏曲的辉煌时代。  相似文献   

17.
《录鬼簿》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钟嗣成的生卒年月争论很大,有吴晓铃、容肇祖、李春祥等人的几 种说法。笔者认为钟民生于公元1283年,卒于1345年后两三年内。《录鬼 簿》之所以版本多,是钟氏生前没有定本,也无条件付梓问世,仅靠好事者 传钞所致。钟氏撰《录鬼簿》的目的,是为身处社会底层的元杂剧作家鸣不 平,借此书以使高才博识诸名公才人流芳于后世。《录鬼簿》是我国戏曲史 上第一部有关元杂剧的断代目录学专著,不能拔高它为元杂剧的历史著 作。  相似文献   

18.
论白族白剧音乐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时代,洱海地区的人们已使用铜器,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文化时代和秦汉时期不断加深的民族音乐的发展,以及隋唐时代的衍变,元明时诞生了戏曲音乐形式“吹吹腔”,后又在清代出现“大本曲”说唱曲种。两个曲种在白族地区多年流行传唱。自1954年第一出大本曲剧《施善册入社》在大理上演后,文化部门将“吹吹腔”和“大本曲”合二为一,命名为“白剧”。  相似文献   

19.
杨显之评略     
杨显之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之一,年辈比关汉卿略晚。其杂剧在结构技巧、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都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成就,并且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他的作品对后世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元曲的口语化程度非常高,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绝好语料。本文考释元曲中"得命无毛"、"填注"、"细车儿"、"冲渎"、"干盐"、"共话"、"自跌自推"、"杀取"、"生发"、"交别"、"料敌"等11个词语,可补《汉语大词典》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