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小说的叙事模式包括叙事角度、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三个层次。中国古代小说尽管有个别采用倒装叙述的(如唐代李复言《续幽怪录》中的《薛伟》),有个别采用第一人称限制叙事(如唐传奇中的《古镜记》、《游仙窟》、《谢小娥传》等都用"余"、"予"的口吻叙述)和第三人称叙事的(如唐初无名氏的《补  相似文献   

2.
由于托尔金本身的宗教身份,《圣经》和基督教文化对其小说《精灵宝钻》《哈比人》有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土世界"的起源与犹太教的关系、小说文本叙事结构与《圣经》中U型叙事模式的关系、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善恶主题的表现几个方面,表达了托尔金的宗教立场和思想,是《圣经》和基督教文化在20世纪奇幻文学上的一大传承。  相似文献   

3.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它的现代意义在艺术价值方面同样也体现了出来。陈平原先生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一书中讲到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三个层次共同促成了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狂人日记》在这三个方面中也体现出了承前启后的特征。拟从叙事学的角度阐释《狂人日记》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说的叙事模式包括叙事角度、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三个层次。中国古代小说尽管有个别采用倒装叙述的(如唐代李复言《续幽怪录》中的《薛伟》),有个别采用第一人称限制叙事(如唐传奇中的《古镜记》、《游仙窟》、《谢小娥传》等都用“余”、“予”的口吻叙述)和第三人称叙事的(如唐初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也有个别以性格或背景为结构为中心的(如《聊斋志异》中的《婴宁》和《山市》),但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小说在叙事角度上基本采用全知视角,在叙事结构上以情节结构为中心、以连贯叙述为主要方式,在叙事语言上的典雅的文言发展到既有书面的典雅、又有口头的活泼。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进行了诸多的解读剖析。现借助叙事学视角,从四个方面逐一阐述文本于传统小说所表现出的不同面貌:在叙事时间上突破连贯叙述、在叙事角度上突破了全知叙事、在叙事结构上注重非情节因素的运用,在叙事语貌上形成了以古意入白话的艺术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文本叙事模式发生转变的深层原因应当归结为作家在时代背景下对世界与自我认识的突破和革新。  相似文献   

6.
叙事学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问。叙事理论主要研究小说的叙述方式、结构模式和阅读类型,为科学地认识叙事语篇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本文通过叙事模式、叙事时间、叙事情景和叙事声音等叙事手段在叙事语篇的运用分析,探讨海明威《一天的等待》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7.
宋灿华 《文教资料》2010,(24):27-28
在小说《达洛维夫人》中,伍尔夫通过使用双重叙事结构,对双重叙事线索中两位主人公的刻画及其在小说结尾处的交汇,流露出对现实和生活的消极人生观,以及对生命的矛盾态度。本文采用历史传记批评和叙事学理论,探讨了小说中双重叙事结构的深刻启示作用——《达洛维夫人》是一部体现伍尔夫精神写照的心灵自传。  相似文献   

8.
陈忠实在《白鹿原》这篇小说中运用了多重感官的叙事技巧,除了大量视觉的叙事之外,对于听觉的叙事策略值得去探讨。小说文本中构建了在白鹿原上由一系列的声音事件汇集而成的景观,奠定了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而《白鹿原》小说之中的听觉叙事策略运用了音景、声音的"在场"与"缺席"、听觉的"视觉感"等策略,塑造出了丰满的人物形象,传达了作品的主题意蕴以及深化小说中的神秘色彩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把握《白鹿原》的听觉叙事策略,更有助于呈现出陈忠实小说文本中广阔的研究空间,发掘出听觉叙事的效果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以下简称《艾米莉》)是美国20世纪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的短篇小说代表作。福克纳打破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采用"非线性"的叙述技巧,使故事情节在时间的交错颠倒中展开。本文从时间错置、人称代词指代模糊和多重的叙述角度等几方面探讨了该小说的叙事特色。这些技巧的巧妙运用用使得情节发展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向我们展现了艾米莉小姐凄惨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
《山海经》和《伊利亚特》是中西战争神话中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从两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由于化传统、人精神、地理环境等的巨大差异,中西战争神话在叙事规模、叙事体、形象构成等方面都形成巨大的反差,但在故事的叙事功能上却存在惊人的相似。又由于历史传承的路径不同,《伊利亚特》式的原始叙事模式对欧洲中世纪以后战争小说的影响不如《山海经》为代表的中国神话传说对中国后世战争小说的叙事模式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1.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不仅"以酒言志",更"以酒运文",在叙事时间和叙事结构两个方面充分发挥了酒描写的叙事功能,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通过对《聊斋志异》酒描写的叙事功能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这部文言小说巨著,同时也可以启发我们进一步探讨影响小说叙事艺术的因素,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和小说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一碗阳春面》是日本作家栗良平的短篇小说,小说采用民间故事常用的三段式叙事结构讲述了三母子面对厄运不屈服的故事。分析《一碗阳春面》的民间故事模式所创造的简洁朴素的结构,有助于深入解读小说所彰显的面对厄运的勇气和友善团结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加缪的小说《局外人》和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同是存在主义的作品,共同反映了世界的荒诞和人与世界的孤独无助。然而,由于受不同文化影响和作者视角、表达手法的各异。两部小说在叙事结构和精神向度上却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4.
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代表之一,被世界文学理论家赞誉为"惊世之作"。小说通过独具特色的叙事手法为读者展现了一段跨越时间、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在小说叙事过程中,作者突破性地运用了预叙、倒叙、重复、停顿、省略等手法,让故事情节在有限时间内得以发展及完成。事件环环相扣、情节跌宕起伏,充分体现出作者独特、大胆的创作手法。结合《呼啸山庄》的叙事时序、叙事时距、叙事频率及中间叙事等特征,探析作者在小说《呼啸山庄》中的叙事时间特色。  相似文献   

15.
《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代表作,其前两章采用成人俯视叙事,具有"散文小说化写作"的特点;后五章及尾声则采用儿童仰视、平视叙事,体现了"小说散文化"的特色。文本前后两部分在视角转换及内容叙述上,一方面彰显出较强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又因其紧扣情感基调叙事而凸显了内在的互补性,较好展示了作者不拘既定小说模式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6.
莫言的小说《红高粱》以其奇特的叙事手法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自1986年发表以来关于这篇小说的讨论就一直未曾停息,本文将以热奈特的《叙事话语》和申丹、王丽亚的《西方叙事学》为理论指导,从叙事视角的角度来分析莫言小说《红高粱》,并且分析特殊的叙事视角背后蕴藏的作者的叙事意图。小说《红高粱》主要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采用不断转换的视角以及频繁而富有跳跃性的时间切换来表达主题意蕴,有别于传统小说。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和王跃文是湘西具有代表性的两位作家,他们的小说《边城》和《漫水》,分别是现代乡土小说和当代乡土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边城》和《漫水》同以地域命名,同以诗意的语言进行表述,通过书写小人物的命运来展现一方山水的风土人情。在写法上,王跃文继承了沈从文"乐园——失乐园——重建乐园"的桃源模式,以及"诗意追求——人性书写——重筑民族品格"的叙事策略,又在写作立场、写作视域、情感态度上有新的超越。考虑到这两篇小说的特点,以比较的方式对它们进行表述,更能见出现代乡土小说与当代乡土小说从主题到写法上的联系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清初拟话本小说集《都是幻》所辑《梅魂幻》和《写真幻》两篇小说,运用因幻遇合的叙事模式和走向归隐的叙事结局,塑造了追求享乐的才子形象、面目模糊的佳人形象以及其他人物形象,表达了清初部分文人纵情享乐的狂欢化诉求。  相似文献   

19.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19世纪著名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呼啸山庄》以其精巧的布局、独特的表现手法,成为越来越多的文学研究者研究的经典。本文主要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空安排等方面来诠释《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20.
《魔道》是施蛰存最著名、最独特的小说文本之一,它描述了当时大多数中国作家未曾关注的人类隐秘、变异的心理世界。小说的叙事建立在乡村与都市、性的解放与保守两个二元对立的模式之上,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具体分析,并利用叙事学理论从文本叙事策略的角度入手,可以更为清晰和准确地把握这篇小说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